薛乔珲
【摘 要】在短篇小说《家庭困境》中,卡森·麦卡勒斯从家庭内部看似琐碎的生活场景出发,展现了被物化的女性在家庭中的生存现状,揭示了女性内心的孤独,点点情节,丝丝入扣。本文将从男性物化女性、女性内心的孤独感入手,从外因到内因,并联系社会环境对女性成为“被物化的孤独者”这一现状进行思考。
【关键词】物化女性;孤独;卡森麦卡勒斯;家庭困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239-02
卡森·麦卡勒斯作为一位天才的女性作家,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视角去剖析女性,作品中大多阐释孤独的主题。可在麦卡勒斯所描绘的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态为何总是如此孤独?难道这种悲哀仅存在于那个特定的家庭环境中吗?还是他们的家庭困境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个缩影引发了本文对女性生存状态和家庭相处模式的思考,且将它定义为“被物化的孤独者”。
卡森认为:“人类从根本上是相互隔离又难以融合的,因此孤独就显得无可逃避,促使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对孤独的体验。”在《家庭困境》中马丁与太太艾米莉无疑就是两个各自漂泊的孤岛,只有夜晚才会短暂相聚。马丁是一位普通的公司职员,但因工作繁忙经常无暇顾及家中琐事,艾米莉是马丁年轻貌美的妻子,在马丁上班后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待在家里,负责照顾两个孩子、处理生活中的琐碎事,在闲暇之余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家庭矛盾就此展开了……
一、女性被男性物化
女性被男性物化是一种讽刺的说法,这里的“物化”且将它定义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男性对女性精神的无视;二是男性对女性病态的占有欲。
男性对女性精神的无视。马丁理所应当地认为妻子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于是在他下班回家看到喝醉的艾米莉时,第一反应不是关心妻子为什么喝醉了,而是责问她“有什么毛病没有?”在他看来,喝醉酒的妻子又“用一种假惺惺,轻飘飘的腔调”说话了,这令他十分不满。而当妻子想找他谈心说些什么的时候,他又极尽敷衍之能事,“马丁搜索枯肠,想找出几句话使他的妻子安静下来。”并命令他的妻子乖乖坐着。多么可悲,也许马丁愿意静下来倾听妻子说话,家庭矛盾就不会发生,但是他选择了忽视,在他心中,妻子的精神思想是可有可无的,他只关心这个家庭维持表面的和谐,却不想与妻子构建精神层面的默契,而这一点恰恰才是妻子所需要的。
马丁对妻子病态的占有欲。随着家庭矛盾的不断升级,现在维系他对妻子感情的也只不过是其姣好的面容,只有在他看到妻子美丽的外表时内心微弱的“爱意”才能重现。“他凭着月光又看了他妻子一眼。他的手向身边的身体伸过去,在他的眼神中既混杂着哀伤,也存在着欲望。”他刚开始用他的强势和不理解伤害了妻子,却又在晚上展现出对美丽的妻子的占有欲,这一切都是矛盾而又讽刺的。
这种病态正是男性对女性“物化”思想的集中体现,男性总是把女性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或者说是“美丽废物”,希望女性乖乖待在家中,如果一个女性还有“观赏价值”,那么他们就会在看到她们时心有不忍,否则便弃之如履。
二、女性内心的孤独之痛
造成女性孤独处境的不只有来自男性的物化,还有来自女性自身处境下内心的孤独,这种孤独一但无法排解就会形成一种痛苦,像阴霾一样笼罩着女性,越孤独越痛苦,越痛苦就越孤独。
卡森笔下的女性多是生活圈极其狭小的家庭主妇,她们要照顾孩子,负担繁重的家务,这些琐事构成了生活的全部,也使她们与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疏离。她们被狭小的生活圈所困,画地为牢,锁住的不仅是她们的躯体,更重要的是她们的灵魂。
《家庭困境》中艾米莉的孤独就来源于家庭,在与丈夫结婚之后她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但是在保姆休假的日子里,她显得手忙脚乱,每天负责操持家务和照顾孩子,而她总是做错事情,还在洗澡的时候把小儿子的头撞破,说明她并不是一个甘心做家庭主妇的女人,于是她开始酗酒,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在丈夫外出后她是孤独的,在丈夫回来后她也是孤独的,于是她经常醉着,仿佛只有醉的时候她才是自由的,才能挣脱家庭的束缚。
而《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爱密利亚小姐,她的孤独则来源于一种“爱而不得”的困境,但她仍勇敢追爱。相比之下,《家庭困境》中的艾米莉仿佛已经丧失了这种勇敢表达爱的能力,她的爱意被成日的油盐酱醋消磨殆尽,这种孤独带给她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折磨,还有肉体上的麻痹,是无尽的空虚与寂寞。
三、关于女性地位的思考
造成女性被“物化”,以及在家庭生活中常常感到孤独的罪魁祸首就是男女之间性别的刻板印象。这种不平等又常常通过家庭生活的外表被隐匿,潜藏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之中。
难道社会上只有“男主外,女主内”这一种家庭模式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我们也不排除这一说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应该是教我们发挥所长,各尽其责。但是事实都是如此吗?在当今社会,“女强人”和“家庭主夫”比比皆是,人们却对他们嗤之以鼻,这就是性别刻板印象下社会大众的集体无意识。男女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只有社会赋予每一个人同等的尊重,这种刻板印象的荼毒才会烟消云散。
为什么女性在社会中有所作为就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样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下,女性常常被认为是应该在家中相夫教子的,社会剥夺了女性的自由,将她们囚禁在厨房之中,认为那里才是她们的归宿,而一些有思想有想法的女性想打破这一现象就立即被社会吞没,于是她们不敢发声,默默隐忍,社会不断向她们输送“家庭主妇”才是她们在社会中的价值的思想毒液,于是她们在沉默中沉沦,陷入无限的否定。
四、结语
“被物化的孤独者”无疑是可悲的,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这一女性生存现状。单纯的男权思想和女权思想都不可取,而是应该将关注点放在“人权”上,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想要做什么的权利,不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
卡森·麦卡勒斯为我们揭露了这样一个由于两性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而引发的“家庭困境”,值得我们深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各自的压力,但家庭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两个人应该互相尊重,打破“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禁锢。母亲是一个家庭中的灵魂,女性在家庭之中获得幸福,整个家庭才是幸福完整的。
家庭關系健康的第一步,就是倾听和陪伴,尊重在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否则,只会换来无尽的家庭矛盾,以及一个又一个在家庭矛盾中牺牲的“被物化的孤独者”。
参考文献:
[1]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