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忱忱
摘要:近年“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等的出现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在校生并不能熟练地掌握运用审计知识,课堂与实务差距拉大。因此,创新审计教学方法是当前审计教学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应用型;审计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055-02
一、审计教学背景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教学模式应与时俱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笔者在审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走访了本院开设审计学课程的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部分学生,就学生对审计学的课程认识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感觉审计“难懂也难学”。根据课程设置情况及授课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审计的固有特点。审计学各章节前后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没有呈现出非常连贯的逻辑关系,再加上学生没有相关实务经验,因此在谈到某些知识点比如“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的时候,有些学生感觉“莫名其妙”,有些力不从心。
二是审计的综合性。它要求学生对会计、财务管理等先修知识熟练掌握,时刻关注和掌握国家最新的财税政策、法律法规的改革动态,在此前提之下才能站在一名审计人员的角度,以“监督者”的身份发现报表中的问题。
三是审计的实务性。目前审计学主要是面向在校的大三学生开设,这一阶段学生基本上没有太多实务工作的经验,对所学审计中用到的基础知识: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只停留在书本上,因此感觉审计的专业化的术语抽象、空洞。
二、审计教学问题分析
目前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材更新不及时。审计教材相较于会计类课程教材的更新落后,如我校正在使用的人大版审计教材所讲授的审计方法只限于一些基本方法,如顺查法、逆查法等,而对其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用到的方法,比如经济技术分析法等则较少涉及。
二是缺乏实务案例。尽管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也会涉及实务案例,但出于保密或信息障碍等原因,存在案例不全、不新、不准等问题。比如在讲述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时,需讲授“舞弊风险”的概念,课堂上所举的案例多限于安然公司、銀广夏、蓝田股份等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时间较为久远,不够新颖。再比如涉及循环设计的内容时,需要讲授内部控制的内容,但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规范多属于保密的内容,很难搜集到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和实务紧密相关的案例,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教学方法落后。目前审计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程讲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但实际上审计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有其独有特点,它更强调一种审计的逆向思维,它要解决的不仅是“how”(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公允),还要解决“why”(要有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而现行的“灌输式”审计教学方法更多地注重“审计是什么”,而缺乏对“审计怎么做”的传授。
三、审计创新教学方法梳理
随着财税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被普遍接受和运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笔者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和梳理,发现创新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基于教学目标而提出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审计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实务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案例教学。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注册会计师方向开设的“审计案例”;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开设了多个关于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的课题,包括证券市场舞弊审计技术方法及规范研究,内部控制案例研究等;天津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在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开设了“审计案例模块”,并建立网络师生互动平台;浙江财经学院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模拟实验教学法。通过建立审计实验室,模拟审计的现实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让学生“身临其境”,以第一视角参与到审计的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这种教学方法着重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为院校学生进入应用型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一些高校已经尝试开展模拟实验教学法,如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从2009年开始实施会计模拟教学和审计模拟教学并取得初步成效;南京审计学院,72课时的财务审计要求必须有18课时完成课程实验,并集中2周时间进行模拟实验,可见在审计教学创新中必须突出构建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
三是校企合作。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以校企合作等形式作为增加审计实践教学多样性的途径。开展“学生实习+教师实践+教学案例积累+专业技能开发”的四维联动平台,校企协同合作,共同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四、构建“3+1”校内外联动的审计实践教学模式
“3+1”校内外联动的审计实践教学模式中的“3”指的是在校内,打造审计课堂案例教学、审计模拟实验室、实务专家讲座为一体的突出实践应用环节的教学模式;“1”指的是连接校外,通过校外实训,鼓励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会计和审计部门实习,直接接触真实的审计业务,弥补实验室审计模拟的不足。具体实施路径如下所示。
1.分析我国独立学院的审计教学现状及问题。宏观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兄弟院校等方式,对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审计课程教学情况做梳理,并分析其中经验和不足,为后续审计实践教学的构建提供参照;微观上,立足成贤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审计教学大纲,对目前开设审计课程的财、会、税三个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梳理,对财、会、税三个专业的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和调研,考察其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建议和期望等,为后续审计实践教学的构建提供现实基础。
2.分析审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理念思考。现阶段新审计准则下,倡导风险导向战略系统的审计模式,对高校的审计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审计教学改革应该更强调传统还是更强调创新?审计教学改革应该更强调基础知识还是更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理念决定实践,审计教学改革的成效直接取决于教师教改理念的端正与明确。为此,要先对审计教学改革的理念做出辨析梳理。
3.细化审计实践教学模式。细化“3”与“1”。第一,细化案例教学。案例如何选择?实务案例如何与理论知识点对应?如何引导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怎样保证案例的全面性、综合性和针对性?这些问题都需细化。第二,细化审计模拟实验。建设审计模拟实验室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②丰富完整的教学内容,完善审计实验资料和数据支撑。③充足稳定的教学资源,加大审计模拟实验室和审计软件的资金投入。第三,细化实务专家讲座。为确保审计的专业性,可以邀请政府审计部门和企业审计员进行专题讲座。学术性讲座是学生开阔知识视野、发掘学术兴趣和增强学术功底的第二通道,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讲座主体、讲座门槛以及讲座内容与实施需进一步细化。第四,细化校外实训。校外实训让学生参与到对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审计流程,参加项目组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对审计流程有整体的把握,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但是如何联动校内外,解决学生规模大与企业接收人数有限的直接冲突,成为本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实训的过程控制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