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农地流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与农用地流转相关的产权制度研究;关于农用地流转方式的研究;关于农用地流转价格的研究;关于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的研究;关于农用地流转风险的研究。
【关键词】 土地经营权 农地流转 综述
1 与农用地流转相关的产权制度研究
法学家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权权利性质的定位、权利内容的界定等方面。
蔡立东(2018)认为土地经营权的生成应该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行使其用益物权的结果。张素华等(2019)认为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保障土地经营权自由流动的原则下,还原土地经营权的债权属性,应通过完善登记的方式赋予其物权般的保护。在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研究中。管洪彦等(2017)提出我国现有的政策规定中暂未对农户承包权的本质属性和权利边界进行清晰的表述,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充分的权能。张占锋(2017)指出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对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都无法进行有效的解决,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新的法权形式的出现。
2 关于农用地流转方式的研究
我国当前的土地流转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出租、转让、转包、抵押、互换、入股、信托等。
刘兆军等(2018)认为应构建一个以转让、出租、抵押为主体,信托、入股、互换为次的两极流转市场。王珊等(2018)利用获取的截面数据对入股、出租、转包三种土地流转方式,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了空间自相关检验,并探讨了不同的流转方式其空间依赖的原理与强度。陆益龙等(2018)就土地流转优先权进行了讨论,指出在现阶段的我国农村,虽然土地流转优先权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往往是社会构建的结果。
3 关于农用地流转价格的研究
流轉价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格的构成、价格测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流转价格偏差及其原因等方面。早年便有学者对农地流转价格体系与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认为根据流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价格,价格确定的方法则借鉴不动产估价的方法。
王爱国(2016)将我国目前的土地经营权抵押模式分为四种,并认为这四种模式下的评估价格只能作为双方最终成交价格的参考。郝宇彪等(2018)认为目前农村地区土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交易双方自主协议、需求者竞拍、中介机构估价、政府指导参考定价。白新华(2017)指出农用地的价格应该包括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流转方式不同,其价格构成应相同,采用的估价方法也应各异。杜挺等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全国土地流转价格时空演化及其空间分化的宏观机制。郭爱请等(2016)以青罕镇为例,在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和流转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收益还原法计算出当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价格,并得到承包经营权转包价格大于出租价格大于入股价格。
4 关于农用地流转收益分配的研究
姜安印等(2018)认为转包、出租、转让三种属于固定地租模式;入股属于分成地租模式;互换模式一般不涉及地租。研究显示分成地租模式的效率至少不低于固定地租模式。李太平等(2015)对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短期内,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可以促进农民农业收入的提高,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尤其是提高转入土地农民的积极性;但从长期而言,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将会造成土地流转租金更大幅度的上扬。
5 关于农用地流转风险的研究
关于农用地流转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风险的识别与分析,以及风险规避两方面。
吴一恒等(2018)通过分析得出农地流转风险主要包括产权公共域阻碍权能的清晰界定、产权公共域过度强化了承包权和经营权、产权公共域难以降低农地的抵押交易成本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陈振等(2018)将农地流转分为约定过程和执行过程两个部分,他采用技术方法对风险源进行了辨识,最终得到农地流转的风险清单,其中共包括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生态风险三大类7小类。并提出针对不同的风险应该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参考文献】
[1] 蔡立东.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性质阐释[J].交大法学,2018(04):20-30.
[2] 张占锋.农地流转制度的现实困惑与改革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23-38.
[3] 刘兆军,李松泽.“三权分置”权利关系下的农地流转方式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8(02):134-140.
[4] 陈彦晶.“三权分置”改革视阈下的农地经营权入股[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8(03):71-80.
[5] 陈振,欧名豪,郭杰,费罗成,程久苗.农地资本化流转风险的形成与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09):13-18.
作者简介:孙悦,1995,女,山西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