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旭
摘要:本篇文章通过简单介绍高校教育资源和办学经济效益的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优化高校教育资源和提高办学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给予高校管理者一定的启发和引导。
关键词:教育资源 经济效益 优化 高校
引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有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需要高校管理者结合时代背景环境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高校教育资源和办学经济效益
(一)高校教育资源
高校教育资源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使用和消耗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因此,教育资源并不仅仅包括我们可以看见的,还有很多无形的资产也属于高校的教育资源,例如办学理念和思想成果等。而高校教育资源作为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动力,决定了一个学校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以及运行的效率是否能够达到标准,因此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就必须注重对教育资源的积累。
(二)办学经济效益
而高校的办学经济效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高校办学的经济效益,而另一方面是高校办学的社会效益,这两个方面虽然看似有所侧重但却是相辅相成的。任何高校都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因为社会效益才能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和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社会效益是高校长久运作的重要支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办学经济效益就毫无用处,学校在日常运行和教学活动中需要消耗很多的资本,如果一个高校只讲究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会导致学校的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即使是学校也会受到经济规律的作用和影响,而办学的经济效益也将教育的社会现实性体现了出来。
二、高校教育资源优化
高校教育资源要想达到最优,首先就应该对教育资源的各个要素进行对比和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分类有人力資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等,每一个方面都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办学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得出评价办学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对高校的人力资源进行配置,首要前提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使命,并且据此来制定教学目标和策略实施,实现学生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教育工作者,保证学生能够最终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优化人力资源组合,充分发挥管理者和教师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此同时,物力资源也是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如何将优先的资源进行分配以满足大部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如何能够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使用成本和提高重复利用率,都是需要高校管理者予以重视和不断思考的。
除此之外,即使是教育这项高尚的事业,依然离不开财力的支持。除了国家下拨的存款和学生交的各项学费用于进行校园设施建设,高校的管理者也需要不断对现有的财力进行合理分配,才能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使得教育的产出能够不断提高。而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我们不难得知,在进行每一次支出时都应该对教育经费进行评估,根据其产生的结果和带来的影响判断是否形成了理想的效用规模,是否处于边际效用的饱和点之前。因为任何一项支出,如果盲目地多次投入资金缺不考虑是否能够带来相对应的回报,那么这项支出对就会财力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只有在一定条件下,财力支出对于办学规模的扩大才会起到正面的作用,才能实现办学效益的提高。
因此,在进行高校教育资源优化和提高办学经济效益时,应该充分遵循边际效用规律,并且应用该原理进行指导实践活动,只有在正确的实际投入正确的资源,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教育效益和办学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提高高校办学经济效益的政策分析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愈发重视,高等教育的规模自扩招以来足足翻了两倍,而科研经费的投入更是不计其数,但是与此同时,财政性教育经费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相比起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而言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地调整,就无法实现提高高校办学经济效益的目的。
首先,提高高校办学经济效益需要将目前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同产业、就业结构更加地匹配。随着我国进入改革深化的攻坚期,对人才的需求也愈发地严格,因此必须根据国发的发展战略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使其能够符合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从而适应劳动力市场结构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再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仅要注重量的增长,也要注重质的提高,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长足发展。办学规模必须要综合考虑高校教育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盲目地进行扩张或缩小,造成教育资源的无效供给或浪费。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等教育作为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非义务性教育,如果想要获取相应的经济价值就必须保证输出的人才质量,因此高校的管理模式应该在借鉴市场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