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杨 坤
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学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大部分研究是关于教学设计的形式、方式以及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等方面的,较少从教学设计的主体即教师的角度探讨教学设计。而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必定对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将从这一角度入手,探讨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学设计的作用。目前,对教学设计能力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但究其根本,即是一种能力。在心理学中,能力被定义为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教学设计能力即是使得教师有效完成教学设计的一系列个人特征,如知识、技能、情感、动机、自我概念等。
不同的研究者对教学设计能力的维度有不同的分法。张景焕、金盛华、陈秀珍等人将教学设计能力分为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编制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分析教学任务、评价教学结果6个维度。王玉江、陈秀珍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分为:分析教学任务的能力、分析教学对象的能力、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6个维度。实质上,这两种维度划分并无实质差异,其包含的实质内容是相同的。因而本研究采取第二种维度划分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独立学院的师范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其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了解独立学院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现状,为培养更优质的教师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对影响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主体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某独立师范院校700名在校大学生完成教学设计能力调查问卷,其中有效回收问卷688份,有效回收率为98.3%。其中男生170名,女生518名,被试年龄在18-22岁之间,包括各专业学生。问卷材料的内容涉及分析教学任务的能力、分析教学对象的能力、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6个维度,共包括16个题目,分别计算每个维度的总分和整体总分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挖掘。学生主体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和专业,分别探讨各主体因素对各个维度以及整体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影响。
对各维度得分和总分进行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在分析教学任务上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其他方面能力上则无显著差异。
表1 各维度得分和总分的性别差异
根据调查结果,男女生在分析教学任务上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其他方面能力以及整体能力上则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男女生思维方式不同,造成对教学任务的理解不同。根据前人研究,男性的逻辑思维更强而女性的形象思维更强,在面对相同的教学任务时,男性更偏向用逻辑思维去分析,而女性则更偏向用形象思维进行分析,这很可能是在分析教学任务能力上表现出性别差异的潜在原因。这表明今后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考虑到性别这一因素,针对不同性别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表2 各维度得分和总分的年级差异
对各维度得分和总分的年级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在选择教学策略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以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能力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由进一步事后检验得出结果如下:在分析教学任务能力上,只有一年级和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年级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分析教学对象的能力上,只有一年级和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年级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设计教学目标能力上,四个年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选择教学策略能力上,只有一年级和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年级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选用教学媒体能力上,四个年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上,一、二、三年级分别与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总成绩上,只有一年级和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年级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根据调查结果,在选择教学策略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以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能力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表现出,随着年级增长,教学设计能力有提高的趋势,这也表明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根据进一步的事后检验结果得知,在分析教学任务能力、分析教学对象的能力和选择教学策略能力上,只有一年级和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四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这表明经过锻炼与培训,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在四年级时已经有很大提升,表明学校对此方面能力训练较为合理;在设计教学目标能力和选用教学媒体能力上,四个年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并没有提升,很可能学校对设计教学目标能力上的培养还不充分,应当进一步关注此方面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上,一、二、三年级分别与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前三年级在这项能力上均处于较低水平,在培养规划方面可能缺乏系统性;在总成绩上,只有一年级和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表现出随着年级增长,教学设计能力有所提高的趋势,这也表明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表3 各维度得分和总分的专业差异
对各维度得分和总分的专业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在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课堂教学设计评价和总分能力上变现出显著的专业差异,在其他各项能力上则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由进一步事后检验得出结果如下:在分析教学任务能力上,只有文科类与艺术类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专业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分析教学对象能力上,只有文科类与艺术类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专业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设计教学目标能力上,只有文科类和教育类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专业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选择教学策略能力上,只有文科类和教育类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专业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上,各专业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上,文科类、理科类和艺术类分别与教育类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总成绩上,文科类、理科类和艺术类分别与教育类存在显著差异(p>0.05)。
因此,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课堂教学设计评价和总分能力表现出显著的专业差异,在其他各项能力上则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整体上教育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高于其他类别,这表明师范院校对教育类学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对其他专业类别的学生的教学能力缺乏关注,应该加强对其他专业类别的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根据进一步事后检验结果,在分析教学任务能力和分析教学对象能力上,只有文科类与艺术类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设计教学目标能力和选择教学策略能力上,只有文科类和教育类存在显著差;在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上,各专业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能力上,文科类、理科类和艺术类分别与教育类存在显著差异;在总成绩上,文科类、理科类和艺术类分别与教育类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看,教育类专业的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均高于其他专业类别的学生,但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选用教学媒体上差距较小甚至无显著差异,说明学校可能对这些方面关注较少,对应的培养措施、训练方法还相对较少。因此,应在保证各个专业均衡发展的前提下,保证其他专业类别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努力完善教育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提升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为培养出更优秀的教师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