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2019-08-21 00:33
安顺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旅游景点景区村民

(1,2.安顺学院旅游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自然风光与乡村人文活动为吸引物,以农户为经营服务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学习、购物等各种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活动[1]。安顺市积极开发乡村旅游,然而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笔者以安顺市5个乡村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深入调查,以期通过发掘乡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发展,百姓能够早日脱贫致富,早日步入小康生活进行探究。

一、 安顺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调查分析

为切实了解安顺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两种方式对安顺市5个乡村旅游景点的环境及游客量等进行实地调查。在乡村旅游区域,向游客发放问卷共200份,收回200份,有效率100%。调查情况如图1:

(1)游客来源及年龄

根据图1可知,游客来自安顺市的最多,其次是贵州省的其他市区,而外省游容所占比例仅5%。从出游年龄来看,主要是以中青年为主,25-34岁的占了38.5%,其次是18-24岁的,再者为55岁以上的,45-54岁的游客最少,仅占3%。据以上可知,乡村旅游面临的客源市场逐渐年轻化,客源地以安顺及安顺周边市区为主。

图1 游客来源及年龄

图2 了解和参与乡村旅游

(2)了解和参与乡村旅游

从图2乡村旅游信息的来源来看,网络媒介所占比例最高,高达38.5%,其次是“朋友介绍”,而最少的为户外广告。参与乡村旅游最多的是亲友结伴出游,排名第二的为单独旅行,最少的为“出差顺便”。乡村旅游中,自驾游所占比例最高,高达39.5%,其次是长途,而步行最少,仅占2.5%。由图2可知,乡村旅游中,游客通过“网络媒介”“亲友结伴自驾游”的占多数。

(3)消费金额与逗留时间

由图3可知,旅游花费资金为50-100元的占37.5%,花费为101-200元的占30.5%,花费300元以上的为6.5%。在乡村旅游景点停留一天的最多,占41.5%;半天的为其次,占39%;三天以上的最少,仅有4%。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消费最大的是餐饮,占31.5%,其次是购物,占18.5%,住宿所占费用最少,仅6%。餐饮选择最多的是特色小吃店占54.5%,选择最少的是宾馆、饭庄,这二项仅占占4.5%。

图4 参与乡村旅游时间以及次数

(4)参与乡村旅游时间以及次数

根据图4可知,选择周末出游人群较多,占了55%;其次是小长假,占32.5%;最后是已经退休的老人,可以随时选择出游,此项占了12.5%。而一年中参加乡村旅游的1-3次最多,占72%,5次以上的最少,仅有5%。

图5 关于乡村旅游的喜好

(5)关于乡村旅游的喜好

据图5可知,30%的游客选择乡村旅游的是因为喜好特色餐饮,28%的游客是因为喜好民俗文化,而选择水乡渔村的占比最少。

图6 关于乡村旅游产品

(6)关于乡村旅游产品

从图6可知,73%的游客不会购买当地村民自制的旅游产品,27%的游客会选择购买。

图7 游客眼中的景区

(7)游客眼中的景区

从图7可知,关于对景区的卫生条件和基础服务设施这二者的评论占多数的都是“一般”,均达一半以上;选择“非常好”的一个是2%,一个是4%,均较低。其次是“差”,分别占20%和24%。可见,改善景区卫生条件和基础设施服务建设刻不容缓。

此次调研主要针对游客来源、游客对乡村旅游的了解度、游客的消费状况及对景区的评价等方面开展了调查。在游客来源,旅游商品开发以及景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相关景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根据游客喜好,打造游客喜欢的乡村旅游场所。

二、安顺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乡村旅游景点开发经营不到位

根据以上5个乡村旅游景点展开了实地调研后发现,在旅游产品方面都有一个通病,即所售卖的旅游商品在许多景点都随处可见,毫无特色可言,核心产品竞争力不强;在特色餐饮上,即正宗的屯堡菜,若一般游客想吃口味纯正的屯堡菜,难度系数较大;在特色文化传承方面,将文化的真正内涵留下来的并不多;在景区门票售卖方面,不少村民私自带游客进入景区,逃脱门票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此过程中,景区工作人员虽有劝导,但是基本上都是以失败告终。综上所述,在乡村旅游景点中的特色文化产品、餐饮服务以及门票管理等方面都透露出了乡村旅游景区在开发经营上存在问题,这是影响“游客不再来”的重要因素。

(二)乡村旅游配套服务及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调研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道路建设、环境卫生、厕所建设、标识系统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完善。道路建设方面:有一部分乡村旅游区(点)的可进入性不强;旅游环境方面;虽然乡村旅游区(点)和农家乐经营业主已经注意到周边环境卫生的改善,但一些住在景区周围没有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使得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家畜粪便不及时清理,粪便气味严重影响了当地环境,有的游客会因为这些特殊的气味而选择停止深入了解整个村子的民俗特色,给他们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

(三)政府方面宣传力度不够,乡村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

在“游客如何得知乡村旅游信息”和“游客来源地”这两项调查中,通过整理问卷得知,通过网络媒介知晓的游客占38.5%,其次经朋友介绍的游客占23%,且游客来源地外省人仅占5%。在此过程中,由于政府未能有效发挥其统筹规划及宣传的职能,造成景区知名度不高,导致客流量少。

为改善此种现象,政府需要为乡村旅游景点多做宣传,利用其自身优势来提高景点的知名度。在乡村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倾斜、统筹规划、加大投资引资力度等措施,扶持乡村旅游发展[2]。

(四)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缺乏有效的指导

据当地村民反馈,为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得更好,村寨会定期对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村民进行旅游培训,并向村民收集建议。但是开展培训的基本上是该村村干部,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旅游方面的知识也缺乏了解。对于村民提的建议不重视,久而久之村民也不再“说话”。由此可见,当地支持乡村旅游的村民十分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而旅游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在某一程度上也影响了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谢玲玲(2018)提出,就贵州省而言,虽然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贵州省的旅游人才却面临着严重短缺的问题[3]。在进行实地访谈时不难得知,景区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作为服务主体的村民,其专业素质堪忧。

(五)村民、企业、政府之间权责不明确

一个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免不了会和村民产生土地征收价格等方面的问题。在实地采访过程中,有不少村民对旅游开发公司和当地政府有怨言。一是当初征收土地时未能达到村民所想要的价格,村民心怀不满;二是旅游景区真正建成之后客流量并不多,未能达到之前所预想的期望值,这对于旅游公司、政府和村民而言都是一种打击;三是当地有的村民为了在少量的游客身上获得他们内心觉得本应该有的利益,出现了“当地人宰游客”、“乱收费,收费高”等现象,这一行为无疑是自毁形象。

在乡村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村民、企业和政府三者均各取所需,没有远景规划,及明确的职责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面导致了游客量越来越少,这也成了村民,旅游公司和政府三者之间关系恶性发展的导火索。村民不能从旅游发展中获利,且没了土地,有的人不得不又外出打工,结果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公司也深受其害,但又无处可诉。政府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政策的推行与实施也是困难重重。

三、安顺乡村旅游发展提升策略

(一)科学规划与定位,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旅游发展规划是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积极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4]。

根据问卷调查得知,农业体验型、民俗文化和特色餐饮是现今大众所渴望需要的,应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发展。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各乡村旅游所在地政府的统筹推动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各乡镇根据自身特色,积极互相合作,打造一个“人无我有”的独特旅游点。与此同时,积极吸引多元投资,鼓励集体、企业、国有和民营资本、农户、个人投资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经营市场化程度,推进各乡村旅游景点健康有序地发展。

产业是特色旅游产品的核心,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是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对当地经济的拉动。要立足于本身特色的产业基础,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要紧扣环保、健康、生态、休闲、旅游、文化底蕴为主题,选择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要差异定位、细分区域、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当地主要旅游景区改造升级相结合。

以石头寨为例,其主要特色是当地居民的建筑房屋所用材料都是石头,但最为出名的则是蜡染文化。当地成年女性均会做蜡染,蜡染是他们的特色产业。石头寨寨子里面,制作蜡染的工具设备几乎家家都有。游客进行某一地区的旅游,主要是想观赏差异性,体验差异性。蜡染作为石头寨的特色,理应打造自己的品牌。而现如今最为流行的销售方式主要是线上销售,村寨中的妇女也可以自发形成一个组织机构,由寨子里面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负责蜡染品牌产业网络营销等方面的问题;擅长蜡染的妇女则可专攻某一领域,如蜡染的衣服、桌布或者是其他的物品。这样旅游商品会更加精致,自然也会更令人喜爱。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旅游景点

环境是一个旅游景区的门面,尤其是对于乡村旅游而言更是重要。政府应该把农村废水污水、垃圾排放、村寨绿化以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村民也应自发加强和维护村庄、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等工作。旅游公司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景区基础设施的建造,如旅游景区厕所建设,垃圾桶的配备,对于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和小孩等设置专门的交通便道,或者是代步车、医疗急救之类的基础服务设施。乡村旅游过程中,古镇或者是村寨指路指示牌,安全注意事项提醒挂牌等是否完备。作为村寨主人古镇、村寨的卫生环境。

(三)充分利用优势宣传平台,扩大乡村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当一个旅游景点处于萌芽期时,要让游客知晓其名,最开始还得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旅游公司在各网络媒介、报刊媒介和旅行社等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前期宣传。同时,需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各乡村旅游景区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其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介会、说明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扩大乡村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四)加强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训,提升游客体验的整体满意度

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甄选,以及对从事乡村旅游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村为单位或以镇为单位向上级领导申请一定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对于少数民族村镇及屯堡村寨这一类型乡村旅游景点,村民在学习新的旅游知识以及礼仪方面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自身文化的不断学习,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歌曲、服饰及习俗的传承。在此过程中,相应的旅游公司也应与各村镇积极合作,形成一个共识,即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同时增加回头客。

(五)村民、企业、政府有效决策,共同推进美丽乡村旅游景点建设

一个发展良好的乡村旅游景点,离不开村民,旅游公司和政府三者的和谐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做好决策。决策时应有村民,旅游公司的代表,以及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进行决策。在决策完以后,也理应制订相应的规则和谐相处,如定期举办例会,参会者除村干部以外,其余村民每户至少有一人参与。

其次,政府、旅游公司和村民三者共同制定奖惩规则,即奖惩并重。政府对村民以及旅游公司都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比如,在旅游景点建设过程中,政府应积极扶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对于新获好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饭馆,政府都应给予一定奖励。对于在乡村旅游景点开农家乐、旅馆饭馆的村民也应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对农家乐办理证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费要依法依规给予减免,地方实际所得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进行奖励。对于旅游公司同样如此,如在限额贷款金额以内免利息,开发乡村旅游给予相应免税收等,政府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即一些优惠政策来支持旅游公司“敢做,敢为”。反之,也应该有严惩,如村民私自带游客进入景区(点)以及物价不统一,宰客等现象进行相应处罚。

最后政府、旅游公司、村民三者应该相互理解,为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村民作为村寨的主人,有义务自觉维护村寨整洁度,形成讲卫生,勤打扫,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对待游客方面,不管是村民或者是景区工作人员都应有“服务至上”的理念,这是作为服务行业能够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方面也应牢记使命,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

结 语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特色文化民俗景观为基础,以简单淳朴的田园生活、极具独特性的风土人情为其显著特征。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心理压力需要释放,而乡村旅游的慢生活节奏以及清新空气、淳朴风情正好符合他们渴望释放压力、回归乡土的心理。安顺各乡村旅游景点有其各自优势,有不一样的文化内涵,且地理位置优越,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有一定的基础和广大的前景。只要合理引导,积极支持,规范管理,相信不久的将来乡村旅游也将呈现出燎原之势。

猜你喜欢
旅游景点景区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美人鱼
『摘牌』
“摘牌”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某景区留念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