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北极山水间

2019-08-21 07:44:36兴安先锋
北方人 2019年17期
关键词:漠河工作队驻村

文/兴安先锋

“铁军,轻伤不下战场;只因,此心安处是故乡!扶贫先扶志,你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一块基石;输血变造血,你为集体经济发展竖起了一面旗帜。安铁军——心牵贫困户,情系大河西!”2018年7月1日,在漠河市“寻找我身边的好党员”表彰大会上,伴随着饱含深情的颁奖词,一位“外乡人”正在接受漠河市委的表彰。他,就是大兴安岭地委派驻漠河市大河西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安铁军。

昔日外来客,今日村里人。2016年6月初,地处祖国最北、温度最低的漠河,最后一岭残雪渐渐消融,紫色的达子香悄悄绽放。大兴安岭地委选派的4名正科级干部、漠河市委选派的3名财政干部,分别进驻漠河市两个省级贫困村——大河西村和北红村。

一轮定点驻村扶贫的号角,伴随着温润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北极的山山水水!

缘起 不褪色的旗帜

北红村,坐标为北纬53度33分,东经123度17分,地理位置比声名在外的北极村(北纬53度29分,东经122度 21分)更北一些,是一个未被开发过的原始村庄。6月静寂的清晨,村里几十年没动静的“大喇叭”哇啦啦地响起来了!写着“北红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红旗呼啦啦地升起来了!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施福来带领两名队员先扫完了村里的主街,然后才拿着工作队联系卡挨家挨户去认门。不到三天,村里茶余饭后话题都是“咱村来了3个会算账的年轻人!”

大河西村,离县城400多里地,是漠河位置最偏远、交通最不便的一个村。坐了一夜的火车,再倒4个多小时的大客车,4名地委派下来的科级干部放下了行李,却感觉肩头越来越沉。“升旗!就地安营扎寨,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孙志勇向队员发出了“动员令”!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六个精准”要求,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的素质特长和帮扶部门的行业优势,“一人一计”挖穷因,根据贫困人口的教育程度、年龄结构、身体状况、自救能力等建立台账,做到了致贫原因清、收入来源清、脱贫对策清、帮扶责任清。“一户一策”结穷亲。开展慰问活动200余次,捐资捐物10万余元。“一村一品”拔穷根。北红村推出“古村落生态游”“俄罗斯民族风情游”两大品牌,超市、酒吧、面包房、家庭宾馆纷纷开业;大河西村筹建“古城岛全麦加工基地”龙头企业,延长了山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黑小麦、蓝莓果、小鱼干、笨榨豆油第一次走出大山,摆到了农博会、哈洽会的展台,推到了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

如今,村民每天都习惯抬头看看工作队的鲜红队旗。茶余饭后也有了新话题:“快听,咱屯儿也响起了轰隆隆的机械声;快看,咱村又刷爆了游客的朋友圈……”

缘情 讲不完的故事

“地区来医疗专家了,在家炕头就能看病了!”2017年9月,大河西村驻村工作队组织扶贫义诊的消息刚在“情系大河西”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村民们就纷纷奔走相告。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村民极少外出,有的老人甚至一辈子没出过村子。很多人保健意识淡漠,小病拖成大病。工作队协调大兴安岭地区多家医疗机构的知名专家进村义诊,仅两天就接待群众问诊389人次,205位患病村民接受了专业治疗,累计免收检查和治疗费用1.1万元。

“花小钱治大病,不花钱也要给贫困户看病”。在全市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北红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施福来也在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东奔西走:多年行动不便的沈士军更换了双侧股骨头,赵海波的骨髓免费移植配型;张锁义的免费白内障手术……这些压在贫困户心头的愁云,被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的真情一点一点地驱散。

翻开工作队的民情日记,笔迹有些凌乱,有的只是只言片语,但背后的故事却是千言万语说不完。

贫困户李宝山家的房子年久失修,风大透风,雨天漏雨。作为帮扶单位的漠河市财政局向社会发起募捐,筹资出力,为贫困户李宝山家盖了一幢全新的砖房。2018年国庆节,工作队帮助李宝山喜迁新居。

贫困户李桂英,多年苦于没有致富门路。工作队多次帮她分析旅游行情,筹建了东北民俗主题家庭宾馆,并教会她网上接单,旅游旺季“一床难求”。工作队还帮助15家有创业想法的贫困户办理贷款73万元。如今,仅有153户的北红村已发展家庭宾馆68户,各类经营户69家,年均收入7万元以上。

屋子暖了,人心热了;腰包鼓了,心气高了。村民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跟工作队念叨。工作队真正成了“咱们屯里的人”老人家里的体力活,他们全包;贫困户外出,他们私家车代跑;村民急病住院,他们陪护。他们把更多的关爱带给了村里,却把牵挂留给了家人。大河西村第一书记孙志勇驻村以来很少回家,妻子只好带着放暑假的儿子,驱车860里遍布“胳膊肘弯”的山路来“探班”;队员安铁军患急性胃出血住院,出院后依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北红村第一书记施福来,妻子怀孕他无暇照顾,孩子生完第二天,他匆匆看了一眼就又回了村……

缘续 不解散的队伍

“驻村扶贫,使命光荣;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工作队要沉下身、静下心,用扎扎实实的好作风、实实在在的好业绩带出一届两委班子、发展一批农村党员、完善一套民主制度、办成一轮惠民实事、落实一个产业项目,让村民心里记住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2018年 6月30日,大兴安岭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王利文深入大河西村慰问工作队时如是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漠河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扶贫一线,倾情慰问,现场办公,为贫困村及驻村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足额落实农村党建经费、工作队经费和队员人身保险。尤其针对漠河冬季漫长的实际,为工作队驻地统一安装了一氧化碳报警器,保障了队员人身安全。

“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2018年 7月1日,大河西村的父子党员,夫妻党员正在家门口挂着“我做好党员、走在群众前”的公示牌前录制“快闪”。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这已是漠河党员群众耳熟能详的红色誓言。

乡村振兴,党建护航。市委把“自强、感恩、文明”扶志教育作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思想基础。北红村工作队引领党员开展了“设岗定责·志愿奉献”“为国戍边·为民服务”等主题教育活动。大河西村驻村工作队设计了“讲文明·除陋习·倡新风”大河西印象挂历,举办了“携手老乡·圆梦小康”联欢会、“教育扶贫·志愿暖冬”公益冬令营、“喜迎国庆,扶志健身”徒步赛、“传承好家风·评选好婆媳”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知党恩、跟党走,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产业兴,百业旺。驻村工作队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环节。大河西村工作队全力助推古城岛全麦加工基地建设,多次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使企业一次性通过技术审查。联系帮扶单位为企业免费提供检测服务,减免相关费用1.2万元。加工基地现已实现收入20万元。在龙头企业牵动下,党员牵头成立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种植黑小麦、大豆8432亩,带动村民全面增收。

扶贫先扶志,输血变造血。如今,大河西村和北红村集体收入分别实现21.6万元和10.1万元。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率、贫困人口精准退出率、贫困村退出准确率均达到100%。

一缕春日暖阳,照亮了神州北极,温润着中华大地……

猜你喜欢
漠河工作队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老区建设(2022年6期)2022-04-14 21:16:39
去漠河舞厅来一曲
驻村博士
当代陕西(2021年21期)2022-01-19 02:00:10
吃在漠河(外三篇)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4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中国盐业(2018年22期)2018-03-23 02:39:30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0
漠河游记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