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工程
——汽车维修保养新理念(上)

2019-08-21 02:16北京胡建军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9年5期
关键词:清洁度汽车过程

◆文/北京 胡建军

胡建军 (本刊编委会委员)天元陆兵汽车科技有限总工程师,著名汽修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资深汽车维修工程师(SAE)。教育部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改革国家级课题组组长、专家委员;交通运输部专业技能认证中心专家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汽车维修职业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

这个课题是我在一次国际汽车再制造研讨会上,听到很多科学家、院士和专家共同提出的一个实践性的观点。“清洁工程”这个观点和认识,深深地触动了我多年苦苦追求与推行的理念,醍醐灌顶,我终于明白了我们汽车维修行业为什么长时间以来没有解决“脏、乱、差”,就是因为我们始终为了清洁而清洁,并不认为清洁工作是科学技术含量很高的技术工作,没有将其提高到系统工程层面来看待。由于版面的限制,该文章是一个四小时课件的概括,在2019年3月的AMR 2019北京国际汽保汽配展上,我就此内容做了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反响出乎意料的好。本文所刊登的虽然只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但希望能够引起维修人员的关注。

什么是清洁度

机械行业中清洁技术与清洁度控制最早应用于航天工业,20世纪初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和美国航天工业协会开始合作,并全面地将这两个概念应用于汽车行业。

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对机械类再制造、维修保养过程中污染控制、清洁度控制一直给与高度重视,一些国家的行业组织和标准化机构都设有污染控制和清洁度控制技术委员会,负责相关控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有关标准的制定、应用和实施。我国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汽车维修行业的差距更为突出。

清洁度表示在清洗以及换油后零部件表面或内部通道残留的污物量,包括种类、形状、尺寸、数量、重量等衡量指标,具体指标根据污物对零部件质量和整体机械功能的影响程度而定。

清洁度是指零部件、总成和整机特定部位(包括加工与不加工内腔)被杂质污染的程度。特定部位是指危及可靠性的特征部位;杂质是指使用、维修过程中本身残留的、外界混入的和系统生成的全部杂质。

清洁度标准是用来回答“怎样的清洁才是足够清洁”的。通过清洁度检测并规定限值,可减少颗粒磨损。对滤芯的堵塞、破损、失效,对回路中沉淀物造成的流量减小;对摩擦导致工作不良,密封材料异常磨损;积存的水垢;电磁转换阀的工作不可靠或烧损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清洁度与汽车制造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汽车零部件的清洁度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关键零部件的清洁度不仅影响系统和总成的作业效率,甚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汽车功能的实现。汽车产品清洁度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清洁度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因此,汽车的保养和维修过程中清洁技术和清洁度控制技术是清洁度控制的基础,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清洗技术包括清洗剂、清洗剂的合理选用,清洗工艺条件的确定,清洗效果的确认,清洁度的检测等。随着汽车高端智能制造的发展,其制造过程中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关键和重要零部件早期磨损和失效,一些关键和重要零部件都要经过多次反复清洗,才能达到标准清洁度。

现代汽车清洁工作的转变

长期以来,“脏、乱、差”成为汽修行业很多企业的代名词。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入门门槛较低;二是行业以经验技术为主;三是维修保养流程、标准具有经验型、预防性指导思想;四是对企业性质定位缺乏“工业”性服务意识,个体意识强,标准意识弱;五是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人才需求倍增,汽车维修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教育内容缺乏对维修和保养技术从科学技术层面的理解和认识,讲方法多,讲为什么少。

在职业教育中,对于清洁工作,只是简单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几乎不会讲清洁度标准和理论,因此在实践中,技术人员缺乏对清洁度的认识。三十年前,从特约维修站到4S店,维修保养环境的改善带动了行业整体环境意识和硬件投入的提升。但是到今天,大多数企业对于维修、保养过程中环境以及养护维修对象的清洁,也只是停留在外在形象和物件表面清洁工作(这种清洁度的认定也完全依据的是个人主观的臆断评定)的层面上。即便对于一些简单的工艺要求和设备要求,大多数维修企业也都是参考机械行业的标准,企业或执行者都是以主观判断为标准。俗话说“心里有杆秤”,可这种心里的“秤”,每个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这里还有一点尤为重要,在汽车维修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确重视了“服务”的提升,遗憾的是,维修更加关注对人的“服务”,而往往忽视了对“技术服务”认识的提升,尤其是对工业技术服务认识的提升。工业强调的是体系、流程,也就是规范化、标准化,所以其实我们对“服务”的认识进入了一个误区,过分强化对人的经验的依赖。由于传统维修以经验为主,而这种经验又是以个体经验为主的,很难进行规范、统一和标准化,即便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检验制度,也根本保证不了质量可靠的普遍性,更何况在目前状况下,维修质量检验也是建立在以经验为主导的检验基础之上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传统的维修环境基本上都是因地制宜,几乎不考虑环境因素(温度变化对装配精度的影响、环境污染度、空气污染度、维修过程媒介残留)等对维修对象的影响,很难达到基础件、零部件以及组装过程清洁的彻底性。更深层的原因是认识,是国人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意识,从旧石器时代到500年前我们的发明创造都基于实用技术。

以汽车为例,从1880年戴姆勒、迈巴赫生产第一辆汽车到1981年,100年间,600多项发明,没有一样是中国人的,有名有姓的全是外国人。重实用轻理论的结果导致看问题只看表面,很少去探究缘由,提倡工匠精神,而忽略工匠技艺,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变革的转变,在后工业时代,反而不利于工匠精神发展和传承。在现代大企业,规模化生产环境下,要辩证地看待工匠文化,形而上学的工匠意识与现代汽车维修技术服务的要求是对立的。图1所示为现代汽车养护的特点。

从科学技术角度分析,汽车上的能量系统因为不同的功能、运动形式、工作环境、温度以及制造材料、加工过程、使用情况的差异对清洗过程和标准有着不同的评判和衡量要求。另外,随着整车技术以及动力总成如发动机、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制造精度的提高,清洗过程后,残留物在一些死角、细缝、金属和非金属接触面滞留(电腐蚀),以及微量的酸性、碱性残留物也会对整机的装配精度和后期的润滑油功效产生极大的影响,图2所示为放大100倍后被腐蚀的发动机缸壁。尤其很多运动部件,如活塞、缸套、轴类、齿轮、摩擦片等的表面,为了减少摩擦都经过镀膜处理,在清洗过程中稍不注意,镀膜就会脱落,后果很严重。对于现代汽车以及重点动力总成而言,清洁工作应由过去的传统经验型—只做某个零部件表面的清洗,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考虑其功能、材料、加工以及热工作状态的变化,逐渐提升到系统工程层面上考虑,从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出发,实施科学的清洗以达到恢复甚至于提升系统功能的清洗工程。这是一个质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由经验技术向技术理论的变化过程,是由被动清洁向主动清洁的变化,是由表面清洁向系统清洁的变化,是由只考虑局部清洁到大环境清洁的变化。

图1 现代汽车养护的特点

图2 放大100倍后被腐蚀的发动机缸壁

汽车重要总成系统的清洁绝对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汽车的维修保养作业从本质上来说,几乎都是在做清洁工作,汽车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空调泵等都是高精尖产品,它们都有着很高或特殊的清洁度要求。现代科学养护的关键就是使清洁工作更精致、更精准、更精细、更完整、更彻底。

猜你喜欢
清洁度汽车过程
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技术
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控制标准分析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汽车的“出卖”
某型号旁通阀内部清洁度的清洗次数验证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显微超声技术与化学药物冲洗对根管清洁度的影响比较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