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闲暇生活现状分析与实践路径探索

2019-08-20 08:21李明敏
教师·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现状

李明敏

摘 要:学习型社会要求全员学习,闲暇教育是最切实可行的方式。闲暇教育意义匪浅,对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对学生教育教学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剖析了高校教师的闲暇生活现状,探究了其背后原因,并为高校教师闲暇生活科学化,提高其闲暇教育质量,用其社会形象为社会大众做表率,摸索出了一条操作性强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现象级”现状;闲暇教育观;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7-0096-02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点必须落在细微处。闲暇教育成为每个人闲暇生活的必修课。高校教师作为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位领路人,其言行身教势必对学生产生极重要的影响。育人先育己,高校教师不仅应在课堂教学专业知识中树立形象,更应将学习精神融入闲暇生活,才能成为响应党建设学习型社会号召的践行者。为此,我们课题组,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15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力图通过其闲暇生活现状了解目前高校教师的闲暇教育普及力度,从原因分析中找出一条促进高校教师进行自我闲暇教育的实践之路,以高校教师这个群体的标杆力量引领国民素质的提升。

二、高校教师“现象级”闲暇生活现状

(一)缺乏计划,随意支配闲暇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高校教师的闲暇安排与其他群体差别不大。1963份有效问卷中,没有计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人数比例占三分之一,经常做计划并按计划做的教师人数仅占118人,半数教师选择了偶尔计划,并按计划做。可见在闲暇时间的消耗上,贴着“高知”标签的高校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并进行合理、科学地安排,他们的闲暇时间就此荒疏,折损了闲暇价值。

(二)闲暇生活以消费型娱乐为主,人文艺术参与率低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闲暇生活整体较丰富,不同类型的生活方式相互交叉、互为补充,每位参与调查的老师平均选择2~3项作为日常主要放松渠道。令人吃惊的是,除消费娱乐高居榜首,网络电子类休闲方式在高校教师中所占比例位列第二,远超其他。

另外,除了健身和旅游深得教师们青睐之外,创业和兼职紧随其后。选择业余学习、书画艺术作为休闲方式的教师比例低于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三)闲暇精神现状消极,行动力低

调查人员发现,在面对闲暇教育是什么、闲暇教育有何价值时,近半数教师持怀疑或观望态度。统计数据显示,在闲暇状态时经常感到生活缺乏激情的人数比例接近三分之一;愿意用闲暇时间发展一样兴趣爱好的人数也占三分之一,可见缺乏行动力的人数比例占到三分之二。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多数高校教师已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随时补充新鲜可吸引事物的能力,疲于行动、懒于思考成为其闲暇生活的普遍状态。

(四)从事数理工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跨学科兴趣爱好更广泛

为了解高校教师教学专业与闲暇生活的关系,调查团队挑选了数个代表性爱好作为测试点,调查显示:从事文史哲、艺术类教学的教师几乎没有表现出对数理、软件等方面的兴趣,仅有少数教师对数独游戏情有独钟;反之,从事数理工教学的老师对书画、人文、史哲的钟爱,同比例远超文科类教师。结论就是数理工专业高校教师跨学科兴趣愛好更广泛。

综上可知,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已经显露出职业疲态和思维惰性,闲暇生活安排缺乏条理,“疲累式”休闲(越娱乐越无聊,越休闲越疲劳)比例大,亟须改变现状。

三、现状背后的原因分析

(一)闲暇教育理念认知不足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第一次详细了解闲暇教育的含义和重要性的,也有对闲暇教育的理解出现偏差的。翁乾明曾指出,“闲暇就是学校,没有闲暇就没有学校”,可见闲暇之宝贵。闲暇教育同时也不等同于专业教育和系统教育。闲暇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三者的协调统一,多渠道的方式为人们的闲暇生活提供了无限可能性。闲暇教育理念认知的不足直接导致部分高校教师无法形成科学的闲暇观,更别提作出合理的闲暇教育计划了。

(二)教学“科研”指标性任务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精力

高校教育是帮助学生将横向铺陈知识转向纵向深入研究的阶段,其课程设置都已走向专业化或职业化。因此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极具专业前瞻性,必须时刻更新知识库,掌握知识动态。同时,当前高校各级各类评优评奖、绩效分配、晋岗晋升等无一不与科研成果挂钩,高校特有的选拔性时刻提醒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两手抓。基于此,即使没有强制坐班要求的高校教师,其原有的人均每天4小时的闲暇时间变得余额不足。

(三)信息化时代,多形式的网络诱惑冲击着青年教师群体

追不完的剧、无止境的网游、刷不完的“抖音”和“快手”,以及播不完的微视频等网络诱惑井喷式地冲击着我们的青年教师群体。信息化时代,优劣的资源来不及筛选,年轻人对新兴事物的接受方式和接受速度更快,部分青年教师不免沉迷其中(高校教师群体中存在“抖音中毒”现象),似乎只有这些方式才能消弭工作中的烦恼和压力,而书画艺术、兴趣拓展这类“费脑子”的事似乎与休闲关系不大。

(四)文理教师的专业接纳性影响跨学科研究

高校教师的“现象级”闲暇现状中反映出从事数理工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跨学科兴趣爱好更广泛。经过与教师们的探讨交流,普遍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数理工与文史哲艺思维路径不同。文科思维包容性强,培养手段更丰富,数理工思维条理缜密,相对需要更专业的导向和帮助,因此数理工思维转换文科思维更易接受,文科思维转换理工思维难度大;此外,由于数理工专业研究性更强,趣味性弱,即使教师对数理工科研究表现出兴趣,也极少能有实验室可供研究,而我们的生活环境时常被人文艺术包裹,强趣味性和观赏性能放大部分兴趣吸引。所以我们能看到有数学老师爱好印章雕刻,有软件老师热衷于挥毫泼墨等。

四、改善高校教师闲暇现状之实践路径

了解现象背后的成因,有助于引导高校教师跳出当前困境和专业局限找到一条改变闲暇现状的实践路径,既能体现高等教育对综合素质提升途径的思考和觉悟,也是高校教师律己育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改善其闲暇生活现状就是提高其闲暇教育质量,对此,以下路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

(一)普及闲暇教育知识,树立正确闲暇教育观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闲暇教育了解越多,就越明晰闲暇教育价值所在。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获得某种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行为等各方面,且与环境无关,这是闲暇教育的真正价值。思想是指挥官,理念是指挥棒,思维意识中存在“这根弦”,行为自然不偏差。

(二)发掘个性化爱好,增强行动力,科学安排闲暇时间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如何妥善利用好闲暇时间,是发挥最大闲暇效用的关键。其核心是人的内驱力,内驱力源头是兴趣。

无数名人事例告诉我们,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而且是能催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即内驱力,它能持续推动人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内驱力的存在是克服职业倦怠、工作瓶颈的突破口。

高校教师应从自我出发,进行自我教育,最大程度依托个性化興趣爱好,科学安排闲暇时间,培养闲暇消耗能力,用强行动力将自己带出职业舒适区。

(三)依托高校优势,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思维互通

高校教师工作环境有独特优势。学校各类场馆的开放性资源、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师生互动带来的思想碰撞等,都是高校独一无二的优势。高校与高校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打造利于闲暇教育发展的平台、构建闲暇教育内容体系。

高校一可依托图书馆、体艺馆、展览馆等场馆的现实资源,为高校教师提供硬件设施和信息补充;二可有计划地组织高校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或学术或人文或艺术等的分享会、讲座、研讨,鼓励师生多形式开展“头脑风暴”,促进高校教师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文化知识的拓展,帮助教师参与多重体验,实现优势互补。

此外,高校教师应当“走出去”,将自己所学所想所悟融入交流中,以己见促他想,以他见促己思,“输入”“输出”并重,打破思维定式,激发身心与脑的活力,汲取交流精华。

五、结语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闲暇教育以育己为核心,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幸福指数最为有效的途径,其价值不可估量。

高校教师作为科学精神、文化价值凝聚的核心载体,需要将正向的、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学习力融入闲暇生活,来诠释闲暇教育的价值,为社会精神动向做表率,这对提升个人综合素养、高校综合质量和发展国民教育有重要实践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柳 平.美国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86(5):35,56-58.

[3]吴 琴.浅谈高校教师闲暇教育[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21):126-128.

[4]赵 辉.中学教师闲暇生活的探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5]王兴兴.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闲暇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6]张娟萍.关注教师的闲暇生活[J].中国教师,2009(11):58-59.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现状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