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城乡规划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研究

2019-08-20 08:14黄树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规划教学模式

黄树新

[摘 要]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建设发展现状出发,综合分析目前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与乡村建设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进一步阐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结合专业课程提出乡村规划建设改革的措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提倡在课程中引入乡村实践教学和产教融合两种策略,打破原有规划教学思维模式,建立适合于乡村规划建设的教学框架,为大批量培养乡村规划师做出努力。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规划;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7-0074-03

人才需求与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因而我国对于美丽乡村规划人才的需求近年来不断增加。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凝聚了五个美的生态和谐之美,是对农村空间布局、产业结构、文化特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的统一安排、综合部署和建设。《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准》《新农村规划导则》等法规或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使美丽乡村规划的教学从无到有,并越来越受到教师、学生、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

同时,由于美丽乡村的多样性、复杂性,美丽乡村规划教学除了提升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外,还应加强美丽乡村规划项目实践性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高校将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将社会需求融入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进而完善符合专业需要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定位适合现实需求的城乡规划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改革,成为今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 城乡规划专业建设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城乡规划为过去三十余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往往不在乎城乡规划在乡村的社会保障、社会融合、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职能。在原来城乡规划专业基础上开展乡村规划专题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困难。

第一,在学生方面。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对乡村空间生活环境不够熟悉,对进行乡村规划设计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不够了解,学生们往往对乡村生活和人文风俗不够重视。对农村的经济和发展建设状况只是粗浅了解,理所当然地把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手法用于处理乡村的规划和建设问题,没有区分城市规划与乡村规划的区别。

第二,在教师方面。由于行业以及学校自身保持的专业发展背景和一直以来的城市规划项目实践,教师很少对乡村规划设计和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对于乡村规划建设的教学经历以及社会项目实践还需继续努力。

第三,在教学方面。乡村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不同于城市规划,在实地调查中,不同乡村之间的生活环境差别较大,规划教师对乡村相关的教学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我们不能一味地复制城市规划的教学方法。

二 城乡规划学科专业课程改革必要性分析

(一)美丽乡村课程建设是城乡规划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城鄉规划已经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美丽乡村的建设更是发展的必然。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一方面要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学术功底扎实的人才,而且还要培养善于把知识用于实践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学术型的顶层精英人才,而且还要培养生产生活实践一线的实用人才。城乡规划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供给侧,应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要求相一致。因此,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建设应该加入美丽乡村规划的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美丽乡村课程建设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之间肯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具体处理方法来说,在授课时不要简单地把城市规划学的基本方法、工作方法、思想方法直接复制到乡村地区的规划。在面对问题错综复杂的城市规划任务难以胜任时,学生完全可以担任问题较少结构简单的美丽乡村规划师的角色,使他们有循序渐进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能完善城乡规划课程体系。

(三)美丽乡村课程建设是与公共政策相协调的需要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乡村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城乡规划学科也伴随着乡村的发展进步,在持续解决乡村发展中的新问题中不断发现,不断深入研究破解。城乡规划学科由仅仅研究城市物质空间的发展转向综合研究城市与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问题,使得城乡规划的内容和研究得到极大的补充。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规划设计界从只注重城镇规划手段的提高向乡村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品位的转变,要求城乡规划教育者转变观念、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 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建设思路

面对我国乡村振兴建设的提出,近年来,东部高校逐步在专业教学中增加乡村规划的专题章节。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也把乡村规划建设作为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突破点,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增加了乡村规划的专题理论教学内容,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扶绥县住建局、昌平乡人民政府合作,组织城乡规划学专业的本科生以方案竞赛的形式完成教学实践环节,通过实地踏勘和村民走访等问题导向型的乡村规划设计实践,一方面为当地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提供规划引导,另一方面也为学校乡村规划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经验。师生们正在进行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使他们各自都得到提高,在每年的城乡规划实务学习中把乡村规划作为一个专题予以研究,提高城乡规划学科中的乡村规划教学分量和质量。

(一)专业课堂教学建设

通过分析城乡规划学科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根据对城乡规划相关知识体系的复杂性系统性进行分析,构成对乡村规划知识的初步认知。但对于城乡规划学专业教育来说,考虑到规划师往往是以城市规划为主线,考虑到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吸收知识的能力,乡村规划相关知识不可直接地植入到城乡规划学专业教育体系里,需要对其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要求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符合城乡规划教育特点的知识点,根据当下政策和专业发展的需求,把乡村规划相关知识点植入到城乡规划学专业教育中,使两部分知识合二为一。

1 课程体系的完善

以乡村规划知识植入的城乡规划学专业教育还是以城市规划为主导,城市规划原理、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核心专业课程仍然延续。城乡规划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过程,对于乡村规划掌握技能的培养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从对乡村规划的初步认识,到对乡村规划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对乡村规划调研、分析、表现工具的运用,最后到乡村规划的综合实训学习等等(如表1)。在城乡规划学专业体系内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和老师教授专业课程的方式,把乡村规划知识逐步融合到城乡规划学专业体系中,注重地理、建筑、园林等多学科融合,在原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方面知识拓展。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需要职业规划师以及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对乡村规划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把乡村规划中要了解的规划理论、手法、技能、人文风俗等等根据不同学龄段分层次地植入到城乡规划学专业知识中,让学生在成为一个合格的规划师时,对乡村规划相关手法和技能能熟练运用;将目前城乡规划学知识中乡村规划理论植入到城乡规划学知识体系中,与原城乡规划学专业知识体系合二为一,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熟练运用“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关规划手法。

2 教学方式的完善

如何把乡村规划设计知识点植入到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通过分析目前国内老八校等城乡规划学专业所采取的方法,经讨论和研究之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根据不同年级需植入的乡村规划设计知识点的不同,在做设计任务书时要让学生有多个设计题目的选择,并且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乡村规划设计知识专题讲座、某地美丽乡村参观学习等;把规划设计竞赛、实际项目等引入到高年级设计课堂中,规划设计竞赛题目紧紧围绕空心村等热点问题;高年级增加包括乡村规划设计专题、传统村落保护专题、乡村保护建筑专题研究等。打破规划设计课程与规划理论课程之间的界限,做到二者课程内容互相融合、互相联系、互相沟通。

在国家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学科发展要与人才需求紧密联系,在城乡规划教育中强化乡村规划教育势在必行。在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中,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将“乡村规划原理”课程和乡村规划教学实践纳入了城乡规划教学课程体系中,乡村规划课程设计和规划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已有的城市道路设计、城市经济学、城市心理学等课程中适当增加乡村方面的专题讲解,在乡村规划多元化教学方面,也进行了初步探索。

第一,专题讲座的理论与实践融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在美丽乡村的教学过程中,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相应的理论教学,以此来使学生对乡村规划理论知识及最新研究领域有一个基本了解。

第二,规划资料搜集的问题导向。选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已规划的乡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一般为3人)分别对其将要规划的乡村收集相关的基础背景资料,熟悉乡村环境,感受当地风土人情。通过村民访谈、现场踏勘、资料分析,了解当地村民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各个方面内容。

第三,优秀美丽乡村规划案例的学习。在着手做设计之前,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美丽乡村案例搜集(一般为3人),引导其从学术期刊、互联网、规划设计院等处收集全国各地的优秀美丽乡村规划案例,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以此来使学生了解借鉴我国各地美丽乡村规划做法,与此同时锻炼学生的汇报与总结能力。

第四,规划方案的交流与评析。学生规划方案完成后,课堂上进行挂图展示交流,由学生逐个讲解各自方案,其他学生进行提问、评价,优选较佳方案。此外还邀请其他规划专业教师、校外规划工程技术人员、当地村民或乡镇干部等对优秀方案进行评析,以此帮助学生对方案做进一步修改,更为实践性地培养学生规划方案评析与交流能力。

此外,因为乡村规划教学中要有充足的学时,以便安排若干次的现场踏勘;还要成立乡村规划教学团队,加强在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乡村规划教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方面,要逐步加大对乡村规划教学各方面的投入,对于目前政策和社会实际对乡村规划供不应求的状况,乡村规划教学应通过主动服务的方式与地方合作,积极推动乡村规划教学,保障并鼓励师生开展乡村规划的教学与实践活动。

(二) 产教融合实践建设

1 重组教学内容,强调个性化教学

根据企业和政府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更符合学生能力培养需要的乡村实践教学内容,培养真正符合政企需求的人才。充分地将教学和企业或行业需要相结合,重新组织或选定教学内容。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实践训练的系统性,加大综合性比例。其次,强调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差异性来组织个性化教学模式,每年组织一批开放性规划实践项目,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发现和领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构建校企双效的实验教学开放机制

为实现校企双方的双效共赢,要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机结合。学校可为设计院提供人才,设计院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撑、训练场所,同时根据各设计院特征,形成不同重点的实践项目,更好地促进学生去探究、研讨有价值的内容,构建一个新的实验教学开放机制,将设计院开发的项目或服务技术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图1所示)。

3 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学队伍建设

引进设计院和行业专家到学校任教,在学校着力建设兼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职业发展的教师职业发展机制,另一方面派出本校教师到设计院参与产学研协作,培养一批优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以此来不断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红梅 江志斌 郑益慧.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2]刘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策略探究[J].城乡建设与发展, 2016(17).

[3]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城乡包容性发展与规划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王方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的规划与建设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规划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