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姣娥 夏双辉
关键词:拉萨 幼儿园 环境创设 师资建设 课程设置
一、研究背景
2018年,“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的一部分,是重要的社会福利事业。[1]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强调:支持民族地区幼儿园的发展,努力构建基本的学前教育事业服务体系。[2]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省会,三千多米的高海拔使其具有特殊的自然风貌,世代相传的藏传佛教使其具有与内地不同的民族氛围,这种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决定了本地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必须以民族地区发展为基础,因此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一定不能强化内地模式,而应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情况实施素质教育”,创设具有藏地风格的幼儿园。[3]
二、问题分析
近年来,拉萨市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一方面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受西藏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民族文化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质量也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环境创设问题
(1)幼儿园环境设置缺少民族特色
研究者通过问卷分析以及实地考察,发现几所幼儿园的环境设置普遍都是生活式装点(儿童作品及儿童照片做装饰),部分是主题式装点(“欢乐迪士尼”“海底世界”等),几乎看不到民族特色的装饰。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微妙的影响。而在拉萨这一民族地区,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上却缺少民族特色的展示。幼儿会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如果设置一些幼儿不熟悉的环境装饰,幼儿就会感到陌生,从而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玩教具配置较少
问卷中“您认为您所在幼儿园的环境设备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其中有50人选择“玩教具的多样性上”,占总人数的64.9%。并且,通过实地考察,研究者发现幼儿园玩沙玩水的配套玩具很少。幼儿探索世界的媒介是他们感兴趣的玩具,通过对玩具的摆弄,可以感知新的事与物。设置各种各样的游戏辅助工具,可以培养幼儿的养成爱用脑的习惯,引导幼儿接触新事物。还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脚,发展体力,促进大小肌肉的发展。而玩教具配置过少,会影响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更影响幼儿身体的协调性。
(二)师资建设问题
(1)师资队伍不合理,专业化水平较低
通过对教师基本情况的了解,研究者发现拉萨市幼儿园教师都比较年轻,工作时间较短,缺乏作为幼儿教师的工作经验。目前从调查结果来看,幼儿园教师并不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其中有许多是师范类的其他专业,甚至还有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最重要的是在调查研究中发现20人暂未获得幼师资格,56人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1人获得蒙台梭利0-3岁教师资格。幼儿的教育和成长需要专业的教育指导,而那些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以及没有获得幼教资格证的教师,他们缺乏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这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培训机制不完善
根据发放给教师的问卷分析来看,22人在上岗前暂未获得培训,46人参加了教育部门的培训,1人参加了劳动部门的培训,8人参加了机构内部培训。而且接受培训的时间有长有短,大部分培训时间是在一个月以下。培训的内容几乎都是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很少。在这么短的培训时间里,培训内容的引导性和有用性值得深思。另外,对教师的职后培训以及进修安排机制匮乏,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师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3)教师自主研发能力较弱
研究者发现,在调查的77名教师中,7名教师是处于朦朦胧胧的状态,37名教师是按部就班的状态,有23名是操作自如的状态,还有10名是自主研发的状态。通过深入幼儿园考察发现,除了幼儿园统一的一些要求外,几乎没有幼儿园在自己研发符合自己幼儿园特点的新内容。而很多教师都安于现状,没有规划自己往更高的空间发展,按部就班的进行幼儿园的工作。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挑战自己。
(三)课程设置现状
(1)课程理念较单一
拉萨是民族地区,藏族幼儿是以藏语为主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使用藏汉双语穿插教学。幼儿园也主要以双语教学为主,藏漢双语教学,有利于学习藏族文化,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但是不接触其他的课程理念,对于幼儿的教育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开发幼儿的其他潜能。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在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不同的理念,比如蒙台梭利、多元智能、右脑开发等课程理念,以激发幼儿的潜力。
(2)园本开发明显不足
园本课程不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组,也不是教材的堆砌,更不是漫无目的开发和设计,更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应该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土的教育资源,以选择和生成两个过程为基础,使之逐渐成为符合本幼儿园需要的课程。[4]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以及与幼儿园教师交流发现,十所幼儿园几乎没有园本课程,都是根据幼儿教学课程目标,选择借鉴的已知课程。在民族地区这个大背景下,很多幼儿园没有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开发适合自己园所的课程,这对于拉萨市幼儿园的发展可能会产生质的变化。
(3)课程组织形式比较传统
在问卷“您在课程组织上经常采取何种形式”这个问题的回答中,54人选择“集体活动形式”,占总人数的70.1%,18人选择“小组活动形式”,占总人数的23.4%,2人选择“个别指导形式”,占总人数的2.6%,3人选择“不确定”,占总人数的3.9%。由此可见,在组织课程方面,采取的形式还是比较传统,大部分还是以集体活动为主,这就比较单一。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差异性,在同一时期,幼儿与幼儿的能力发展是不同的,是有差异的,需要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采取多样的课程组织形式,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二、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改进对策
(一)以民族特色為依托,优化幼儿园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环境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存在的,对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应通过创设和利用环境,有利的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拉萨是藏民族文化发展的圣地,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大力结合民族文化,有利于藏族幼儿深入了解藏文化,也有利于其他民族的幼儿接触少数民族文化,更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针对目前很多幼儿园没有结合本地民族特色的现状,研究者提出,应该结合民族特色,优化物质环境创设。
(二)提高玩教具的多样性
幼儿是通过直接经验来了解外界的,而玩教具提供了这一可能性。如果玩教具过于单一,幼儿探知世界的途径就会变少,不利于幼儿感知觉的发展。而这十所幼儿园的玩教具多样性少,配套设施不健全。因此,增加玩教具的多样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玩教具的增多,可以激发幼儿探知世界的兴趣,锻炼手脚,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协调性。也可以开发本地特色的玩教具,让幼儿感知熟悉的事物,可以减少幼儿对“家”的依赖,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
(三)合理建设师资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
幼儿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幼儿教师。但是,由于幼儿教师的短缺与流失,很多幼儿园对很多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也是吸纳的态度,而他们对幼儿发展的专业知识学习程度比较低。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园所在招聘的时候应该注重对教师专业性的检测,严格把控教师的学历、资格审查,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自主研发水平
21世纪的今天,提倡“终身学习”理念。教师应该以终身学习为理念,扩宽知识视野,一心一意钻研业务,逐步提高专业素养、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建设合理的幼儿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教师自身进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提供教师进修机会,使教师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激发自己的业务能力,逐步提高自主研发水平。
(五)学习更多课程理念,加强园本课程的开发
在基于本土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更多的课程理念,使本土课程理念与先进课程理念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在原有理念的基础上注入新的观点,例如可以尝试了解多元智能、蒙台梭利等课程理念,结合本园实际情况,以及幼儿的实际需要,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园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根据园所实际,合理开发。从而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灵活选择课程组织形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之后,班级授课制就成了系统化的理论。300多年来,全班集体学习的课堂教学受到教育者的热烈欢迎,于是,这种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形式是教师的主要选择,而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深远持久的影响着如今的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幼儿园还是以集体活动组织形式为主,这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灵活选择课程组织形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进行小组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教师关注到每个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并对此作出针对性的引导,才能有利于幼儿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DB/OL].2018-11-15.
[2]国务院办公厅.《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DB/OL].新华网,2017-07-20.
[3]潘衡衡.拉萨市幼儿园室内物质环境创设现状及问题分析[J].新西部,2018,(33).
[4]柴美艳.园本课程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9,(07).
[5]赵婷婷.班级授课制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发展[J].浙江教育科学,2015,(06).
(基金项目: 西藏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拉萨市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现状及启示》(2018XCX035)。作者简介:[1]赵姣娥,西藏大学教育学院2015级教育学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学前教育方向的研究。[2]夏双辉,西藏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