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刚?李志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要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我们认为,精心设计好史料研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史料既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可以说,史料研习活动是最能体现历史学科本质、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活动,缺乏史料研习的学习无异于缘木求鱼,很难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二是史料研习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辅助学生验证特定历史结论,还在于引导学生基于不同的视角、立场的史料,对历史做出更丰富的历史解释,更在于引导学生辨析、探究史料背后的内涵意图等,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提高思维判断能力。
鉴于新课标在如何设计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史料研习活动方面论述极其简略,我们拟对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史料研习活动设计思路进行探讨,并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该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
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高质量的史料研习活动,需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下面我们以高中中国古代史上的“岳飞形象变迁”内容为例,予以分析。
一是明确史料研习活动目标要聚焦核心素养。在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业成就表现。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在设计史料研习活动目标时,要聚焦新课标关于学业质量的不同水平要求,并结合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避免随意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合格性考试中,必修课程内容的学习应该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的要求,在选择性考试中,必修课程内容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的学习应达到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在“岳飞形象变迁”学习中,考虑到学生通过初中历史学习,已大致了解了岳飞的英雄史事—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我们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通过相关史料分析,考查南宋以来不同时期的岳飞形象,解释其原因,探讨历史变迁中岳飞形象大致“不变”的一面,体会岳飞的优秀品质。教学目标总体处于学业质量水平第3级。
二是分解学习内容,形成学习任务群。新课标附录3中提供的教学案例,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的概念。学习任务指的是教师将本单元或本节课内容进行分解,形成若干核心内容,每一个核心内容即一个学习任务,若干核心内容构成本单元或本节课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学习任务群。在“岳飞形象变迁”学习中,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学习任务群。學习任务一:南宋时期的岳飞形象;学习任务二:元朝时期的岳飞形象;学习任务三:明朝时期的岳飞形象;学习任务四:清朝时期的岳飞形象;学习任务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岳飞形象;学习任务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岳飞形象。
三是设计好指向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的问题链。在史料研习活动中,要围绕学习任务,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史料,精心设计问题链。问题链的设计,需指向多个学科核心素养,对应新课标中的特定的学业质量水平。在“岳飞形象变迁”学习中,我们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重点指向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的问题链。本教学目标总体处于学业质量水平第3级,所以在问题设计时,重点指向的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的水平3,同时兼顾水平1、2,个别问题指向了水平4。
四是设计基于确定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教学评价。特定的问题指向特定的学科核心素养及水平,在实际中,学生在考查水平较高层次的问题解决上往往有较大差异,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就要思考分别指向历史解释素养水平1、2、3、4的问题解决程度应该如何划定。只有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准确判断学生的问题解决处于历史解释素养的哪个水平,是否符合预设的教学目标,如果达不到水平4,需要对学生做出发展性评价。开展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活动,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学生在不同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发展情况,最终有助于我们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均衡和有效发展。
五是依托深度阅读全面把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建立在历史教师对学习内容有深入、全面的把握理解上。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已有的专业基础及阅读历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是达不到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深度的专业阅读以全面把握学习内容。
二、案例举隅
为增进大家对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史料研习活动设计思路的理解,我们设计了“岳飞形象变迁”的史料研习活动全过程,并对每个学习任务中的问题设计,就其指向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对应的水平,做了设计意图说明。具体设计如下。
1.学习任务一:南宋时期的岳飞形象
教师讲述:1141年,岳飞因“莫须有”罪名,被宋高宗赵构和秦桧陷害致死。岳飞遇难后,南宋朝廷先后议定过三个谥号,这三个谥号代表着怎样的评价?
史料1(1162年,宋高宗赵构退位,于1187年去世)(1177年,宋孝宗在位,系赵构养子)拟议官拟就《忠愍谥议》:公之大名、大节、大勋烈,赫赫在目……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士患不遭时遇主,既遇而复不得其死……率斃于权臣之手,天下莫不冤之……而死之日,天下为之流涕……悼无辜……谥以忠愍。
宋孝宗:“有旨,令别拟定。”
史料2(1178年,宋孝宗)拟议官拟就《武穆覆议》:天下未尝无公论,为国者未尝不念功,为将者未尝不欲立功……功立矣,何患国家之不知,既知之,身必享其利,而子孙且蒙福矣。其有身殁既久,而国愈不忘之者,必其功卓然……兹按谥法,折冲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
史料3(1225年,宋理宗)《赐谥告词》:昔孔明之志兴汉室,子仪之光复唐都,虽计效以或殊,在秉心而弗异……英灵如在,茂渥其承,可依前故太师、追封鄂王,特与赐谥忠武。
—(南宋)岳珂编:《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
问题1:1171年,宋孝宗是否认可拟议官提出赐予岳飞的“忠愍”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