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2019-08-20 12:24黄颖梅
医疗装备 2019年15期
关键词:房性阵发性心室

黄颖梅

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西南昌 330006)

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后期并发症,也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1]。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还要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2]。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又称心室起搏,是在传统起搏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治疗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3]。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诊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30例;年龄45~87岁,平均(61.15±5.82)岁;本研究已经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4]和《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诊断标准[5];(2)患者无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

排除标准:(1)患有感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预测生存期小于1年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所有患者术前采用标准慢性心力衰竭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至心功能相对稳定后植入三腔起搏器(Medtronic公司,型号 InSync8042),将所有电极导线均经锁骨下植入,放置电极的顺序与部位分别为冠状静脉窦后、右心室心尖部和右心耳。测定起搏及感知参数理想后,将电极导线分别连接脉冲发生器,进行三腔起搏除颤器的阈值测试,测得满意值后,将脉冲发生器植入左胸前皮下囊袋内,缝合组织,进行加压包扎。

1.2.2 护理

(1)术前护理:术前5 d停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避免术后排便困难,加强抗心力衰竭治疗,备好抢救物品及药物,便于及时处理突发事件;(2)术中护理: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心力衰竭加重及心律失常发作情况,一旦发生应积极抢救,并予以人文关怀;(3)术后护理:回到病室后,使用主动电极患者至少卧床1 d,被动电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5 d,协助患者取平卧或略左侧卧位,手术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咳嗽时,需按压伤口,以防电极脱位及伤口出血;适当床上活动、按摩下肢,避免血栓形成;(4)严密观察心律、心率及起搏器变化,教会患者自测心率或脉搏;告知患者即使安装起搏器仍应按时服药,预防和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5)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定期换药,给予抗生素,避免发生感染。

1.3 临床评价

(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心脏彩超监测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二尖瓣返流面积(MRA),并进行对比;(2)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心功能

治疗后3个月患者LVESV、MRA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患者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2例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表1 62例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时间 LVESV(ml) LVEF(%) LVEDD(mm) MRA(cm2)治疗前 138.70±47.32 30.42±4.30 60.32±10.25 5.31±2.48治疗后3个月 118.65±40.16 36.57±4.86 58.21±8.17 2.64±0.53 t 2.544 7.462 1.268 7.429 P 0.012 0.000 0.207 0.000

2.2 心律失常

治疗后3个月患者房性早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患者室性早搏、阵发性心房颤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62例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情况比较(±s)

表2 62例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情况比较(±s)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次)治疗前 1845.12±523.50 2430.48±680.34 5.18±1.72 16.40±6.51治疗后3个月 1360.24±401.82 2441.70±682.59 4.97±1.65 10.13±4.10 t 5.785 0.092 0.694 6.417 P 0.000 0.927 0.489 0.000时间 房性早搏(个)室性早搏(个)阵发性心房颤动(次)

3 讨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较不明显,患者多合并房室或室内传导异常、心室肌械收缩不同步,尤其是左心室扩张导致室内传导延迟,从而左心室电激动顺序改变,最终致使收缩力减弱,心排出血量降低[6]。

心脏再同步化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力以及生命质量。LVESV是心动周期的起点,也可视为心室舒张末期的最后时相,心房收缩期挤入心室血液的血量占心室总血量的30%;LVEF是判断心力衰竭类型的重要指标,属于容积比率指标,从容积的角度反映心室的射血功能,LVEF与心肌收缩力有关,心肌收缩力越强,则每次搏出量越多,射血分数越大;MRA主要反映心房收缩期及心室舒张期的内径和容积及评价左心室功能等,通过对心功能指标的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患者LVESV、MRA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房性早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低于治疗前。表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能够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少二尖瓣返流面积,促进疾病康复。在药物的基础上,采用三腔起搏器,将左心室电极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后侧壁,联合右室起搏,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于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护理干预,促使左心室同步收缩恢复,提高LVEF,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降低病死率。

猜你喜欢
房性阵发性心室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