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秒惠
龙岩人民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目前认为,麻醉在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中发 挥重要作用。其中,吸入麻醉是常用麻醉方式,然而,麻醉期间患者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处于被动麻痹状态,防御外界物质侵袭能力减退,外界致病菌更易进入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炎症反应,导致手术风险增加,影响术后恢复[1]。故需加强吸入麻醉机的消毒管理,以控制炎症反应。但临床针对吸入麻醉机的消毒方法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重点探讨了两种不同麻醉机消毒方法(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环氧乙烷消毒)对吸入麻醉患者呼吸道炎症反应的影响,且考虑到不同疾病患者手术、麻醉及转归等存在差异,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麻醉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龙岩人民医院106例吸入麻醉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麻醉机消毒方式的不同分组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36~75岁,平均(52.13±3.62)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14例,Ⅱ级20例,Ⅲ级19例。试验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35~76岁,平均(52.20±3.71)岁;ASA分级:Ⅰ级15例,Ⅱ级22例,Ⅲ级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判定为阳性的患者[2];(2)择期进行肺部手术治疗的患者;(3)患者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吸入麻醉;(4)ASA分级为Ⅰ~Ⅲ级的患者;(5)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存在吸入麻醉禁忌证的患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的患者;(3)合并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4)妊娠期患者;(5)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手术前,对照组在2%戊二醛溶液(湖南湘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515)中浸泡麻醉机配件,消毒持续10 h,随后以0.9%氯化钠注射液彻底冲洗干净。
试验组将麻醉机消毒配件置于环氧乙烷灭菌器(河南三强器械,SQ-H型)中,经EOCaS灭菌剂消毒,随后将配件置于50 ℃无菌环境下通风保存,持续12 h。
两组均进行气管插管吸入麻醉,以4 μg/kg芬太尼(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97)、1.5~2.0 mg/kg异丙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0.12 mg/kg维库溴铵(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267)麻醉诱导。术中给予异氟醚(Abbott Laboratories Limited公司,批准文号:X19990127)吸入,呼吸末浓度为1.5vol%。以0.03 mg/kg维库溴铵(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267)、异丙酚微量泵麻醉维持。连接呼吸机,选择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5次/min。
比较两组插管时、插管后2 h、术毕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介质变化,包括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插管后2 h、术毕,两组IL-8、TNF-α水平均高于同组插管时,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炎症介质比较(pg/ml, ±s)
表1 两组血清炎症介质比较(pg/ml, ±s)
注:与同组插管时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IL-8 TNF-α试验组 53插管时 90.21±20.36 392.02±112.54插管后2 h 110.21±24.16ab 415.60±155.63ab术毕 132.25±50.02ab 460.65±160.24ab对照组 53插管时 91.24±19.62 390.36±115.21插管后2 h 126.54±30.51a 454.84±141.25a术毕 165.20±40.24a 500.05±154.20a
插管后2 h、术毕,两组IL-8、TNF-α水平均高于同组插管时,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介质比较(pg/ml, ±s)
表2 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介质比较(pg/ml, ±s)
注:与同组插管时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IL-8 TNF-α试验组 53插管时 115.21±50.24 420.02±65.18插管后2 h 126.58±52.15ab 452.14±125.84ab术毕 268.51±41.21ab 471.25±158.24ab对照组 53插管时 118.21±46.25 428.62±57.15插管后2 h 164.25±28.60a 489.44±130.21a术毕 347.15±40.28a 525.14±150.20a
吸入麻醉是一种常用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等特点,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可能出现相关呼吸道感染。王璐等[3]认为影响手术患者相关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麻醉时间、麻醉方式、麻醉机过滤器应用、麻醉机消毒方式等。曹平等[4]也发现,手术患者麻醉期间麻醉机通气系统若存在细菌感染,会提升其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故需加强麻醉机消毒。若麻醉机消毒不完全或不规范,极易导致病原菌附着,可经气体交换吸入呼吸道[5]。而人体处于麻醉状态时,机体防御外界病原菌入侵的能力较差,故一旦病原菌侵入呼吸道,可引发炎症反应,增加手术风险。因此,临床采取积极措施,探寻有效的麻醉机消毒方式,以减少呼吸道炎症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重点探讨麻醉机消毒方式对吸入麻醉患者呼吸道炎症反应的影响,选择发病具有普遍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类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气流受限。本研究所用麻醉机消毒方法为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及环氧乙烷消毒。其中,戊二醛溶液属于常用医疗器械消毒药物,浸泡消毒操作方便,且耗时短,价格低廉,但消毒期间可能出现残留。而环氧乙烷消毒主要是将麻醉机相关配件放入专业环氧乙烷灭菌器,消毒穿透力更大,消毒残留更少,且无损害,可更好杀灭病原菌,改善消毒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插管后h、术毕时,试验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环氧乙烷消毒应用价值更高,可减轻患者的呼吸道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