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2019-08-20 07:40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梁挺勤
中国商论 2019年15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欺诈商户

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 梁挺勤

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业务发展现状

信用卡具备集消费、支付、信贷为一体的产品特性,是支付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介质之一,可支持多种支付模式,例如一次性支付、分期支付、积分加现金支付等,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自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成立以来,我国信用卡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截至2018年底,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6.86亿张,人均持有信用卡0.49张,比上年增长16.11%。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5.40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40%;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6.8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33%。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24万元,授信使用率844.51%。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88.61亿元,较2017年底增加125.5亿,比上年增长18.93%(如图1所示),从财报披露不良率的10家银行来看(如图2所示),7家信用卡不良率同比有所上升,6家不良率超过1.5%,平均不良率由2017年的1.46%,上升至2018年的1.51%,信用卡大行的资产质量整体有所下降,违约风险上升,信用卡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图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半年未偿信贷总额

图2 我国商业银行2017、2018年信用卡不良率(%)

2 信用卡业务风险类别

信用卡业务风险是指发卡银行在发行信用卡、受理网点及特约商户在受理信用卡、持卡人在信用卡等环节上出现的非正常情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2.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分为个人信用风险和商户信用风险。个人信用风险是指信用卡持卡人违约或者不能履行其合约而导致发卡银行出现经济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恶意透支等。商户信用风险是指商户违反银行卡组织有关账户信息安全标准或商品品牌保护要求等相关规定,或由于经营不善引起发卡行拒付或分期付款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提供持卡人,造成持卡人拒绝归还银行款项,导致商业银行损失的情况。信用风险是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种类。

2.2 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指不法分子伪造、变造、骗领、冒用信用卡以及特约商户诈骗给银行或持卡人造成经济损失而形成的风险,主要包括申请欺诈(使用虚假身份、伪造证明文件或冒用他人身份骗领信用卡等)、交易欺诈(伪卡交易、商户套现、遗失被盗、未达卡盗用、账户盗用等)。其中商户欺诈风险指商户受理交易过程中发生欺诈交易或商户自身或与不法分子勾结,利用其经营场所和经营设施进行欺诈交易。目前外部经济环境处在下行期,商户或者客户为解决财务资源紧张、资金周转困难等状况,单独或合伙采取欺诈方式套取分期资金,将会给商业银行造成资金损失和不良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

2.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部作业流程上的操作不当而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发卡机构内部员工违规操作、政策及流程漏洞、相关配套的软硬件设备安全性低等方面。操作风险是比较容易控制并降到最低程度的一种风险类型,关键在于如何在重要环节设置恰当的风险管控措施,合理有效地规避风险。

2.4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发卡银行损失的风险。

3 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信用卡监管法律,信用卡的相关法律规制仅见诸于民法、刑法、金融法律法规中零星的条款,现行的主要法规是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2011年银监会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和人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相继出台的数十份规范性文件,随着信用卡业务飞速发展,上述法规已无法满足信用卡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

3.2 客户征信体系不完善

截至2019年1月,我国人行征信中心有信贷记录人数5.3亿,与13.95亿的总人口相比征信覆盖率仅为38%和美国高达95%的个人征信渗透率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征信市场基础相对薄弱,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尚未形成,现阶段“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更新不及时、信用文化不足、失信惩戒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

3.3 风险防范意思薄弱、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风险管理技术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存在“重发展、轻管理”、业务审查不严、急于抢占市场、盲目发展的现象,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手段、工具和方法使用上还比较单一,基础数据缺乏或者失准影响了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效能。

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4.1 加强信用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近年来,由于信用卡业务不断推陈出新,法规、规章等行政立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建议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整合零星分散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定一部集中规范信用卡业务的专项法律或法规,形成完善的信用卡法律体系,以此规范发卡机构、持卡人、收单机构、特约商户、清算机构、担保机构、外包机构等各方主体义务,使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2 加快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

一是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建设,倡导社会信用观念;二是构建失信惩戒机制,健全征信行业法律法规和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信用知识,拓宽征信报告内容,提高征信渗透率;四是加快推进全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推进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完善行业信用记录,提高征信报告的更新速度,使商业银行可更准确、及时地根据客户信用信息调整授信额度,从而更好地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

4.3 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强化风险防控体系

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从主动管理风险入手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不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优化逾期客户管理机制,强化工作力度,切实落实全流程风险管理;细化风险管理措施,落实风险源头管理,提高不良资产监控及处置水平;持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不断优化防范机制,及时侦测、堵截欺诈、伪冒交易,提高欺诈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催收管理,提高回收效果,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优化资产结构,保障客户用卡安全。

4.4 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覆盖营销受理、征信审批、贷后管理、风险预警、资产保全等环节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内外部风险联动和新型风险研究,强化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风险防控力度,降低欺诈损失。二是将风险指标纳入商业银行KPI考核,切实落实资产质量管控责任,将风险管理考核指标分解至前台营销部门,引导各环节提高风险管控认识。三是优化经营策略及作业流程,梳理业务风险点及薄弱环节,及时落实整改。四是严格执行授信审批政策,重点加强高风险行业、区域与客群的风险把控,严控私营业主等高风险客户占比,严防多头授信及过度授信风险。

4.5 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强风险预警,加大风险监测力度

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挖掘和风险量化分析,优化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策略,完善风险计量模型,提高风险早期预警与排查防控能力;不断深化风险计量手段应用,优化申请评分卡策略,提升自动审批率及客户初始授信满意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的风险定位,进行全流程多维度风险防控,将风险防控落实在每个环节,实现信用卡业务风险“早甄别、早预警、早处置”。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欺诈商户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信用风险管理:从理论到实务》
新车售前维修未告知消费者是否构成欺诈
独立保函欺诈举证问题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江苏赣榆农商行 上线商户回访管理系统
“543”工作法构建党建共同体
工商银行 银行业首家商户发展中心成立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