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艳,李亚平,肖水源,徐慧兰 ,范学工*
(1.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 长沙 410078)
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开展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改革举措,定位于精英教育,以培养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潜质优的医学精英为目标[1-2]。课程设置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环节,课程模式适宜利于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构架[3-4],本研究通过自制问卷对现行课程体系中各课程模块及课程重要性进行调查,为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选取由教育部发函批准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14所医学院校师生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部、南方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从14所院校筛选出68门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将其归纳为思政与人文社科模块、自然科学模块、生命科学模块、预防医学模块、基础医学模块和临床医学模块六大课程模块,针对各门课程的重要性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调研的数据用Epidata 3.01进行双录入,选用SPSS 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主要运用均数±标准差等统计方法进行描述。
本次教师问卷共发放70份,回收6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0份,回收率85.7%。学生问卷共发放180份,回收162份,回收率89.4%,其中有效问卷为162份。
从统计结果看,学生组认为最重要的课程模块是基础医学,教师组认为最重要的课程模块是临床医学,其他模块的排序都一样。
1.思政与人文社科课程模块。从统计结果看,学生组认为医学英语最重要,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要性分别为倒数一、二。教师组认为自然辩证法、医学文献检索、医学伦理学位列前三,形势与政策位列最后。
2.自然科学模块。该模块包括大学物理(含实验)、物理化学(含实验)、高等数学、生物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含实验)、有机化学(含实验)6门课程。从统计结果看,学生组认为有机化学(含实验)最重要,大学物理(含实验)排最后;教师组认为无机及分析化学排第一,大学物理(含实验)位列最后。
3.生命科学模块。该模块包括生命科学导论、医学导论、普通生物学(含实验)、细胞生物学(含实验)、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门课程。从统计结果看,学生组认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最重要,生命科学导论排最后;教师组认为细胞生物学(含实验)位列前一,生命科学导论位列最后。
4.预防医学模块。该模块包括卫生学、预防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5门课程。从统计结果看,学生组认为医学统计学最重要,卫生学排最后;教师组认为预防医学排第一,医学统计学位列最后。
5.基础医学模块。从统计结果看,学生组认为人体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最重要,机能实验学排最后;教师组认为组织胚胎学排第一,药理学排最后(见表1)。
6.临床医学模块。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组中内科学和外科学排第一,中医学排最后;教师组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外科学、内科学和妇产科学,核医学排最后(见表2)。
表2 学生组、教师组八年制教育临床医学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老师们认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才是关键核心,权重应最高。而学生们认为宽厚扎实的基础最重要,无论将来他们成为临床医生或是科学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两组存在差异,学生组认为应用型课程重要性大于思政类课程的重要性。教师组思政类课程重要性的比重明显高于学生组。结果提示,学生组不明确思政类课程的教育意义,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自然科学课程模块的7门课程中,学生组课程重要性排名顺序与教师组课程重要性排名顺序没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结果显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含实验)排前列,提示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预防医学课程模块的5门课程中,学生组认为最重要的医学统计学在教师组排名最后,认为方法学与科研研究、学位论文联系更紧密,实用性更强。教师组认为医学教育预防应排第一位,治疗第二位。提示要重视预防医学教学意义,并在教学中采取积极举措。
基础医学课程模块的12门课程中,学生组排名前三位的是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病理学;教师组课程重要性排名前三位的顺序是组织胚胎学、局部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结果提示,因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组织胚胎学研究人体功能,都与临床医生工作息息相关,所以排前三位。机能实验学排名较后,部分学生们认为此类实验对临床工作没有很大帮助。有老师提出,机能实验学这门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引起重视并积极推广。
结果显示,两组人员一致认同内科学和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核心课程,其他学科的排名也无显著性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