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丙岭 姬利静
(山东省德州市德棉医院大内科 山东 德州 253000)
心房颤动在临床上属于心律失常病症的常见症状之一,该症状的出现将严重性的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对机体血流动力学造成一定的影响,患有冠心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症后,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以免导致患者发生脑卒中等严重性并发症的出现,致使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症发病后的48h内,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对患者进行抗凝处理的,其可通过利用电复律来进行转复,但是大部分患者对该治疗方式的耐受力较低,所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予以患者转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基于此,本文对单独给予患者胺碘酮与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汀药物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如下。
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的126例老年冠心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成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继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40:23;平均年龄为(66.5±4.6)岁。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39:24;平均年龄为(66.7±4.0)岁。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排除标准:(1)对研究药物过敏患者。(2)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3)左心房直径≥50cm的患者。(4)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2]。
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使用微量泵以5mg/min速度向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注射时间为1h,1h后若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并未转复,则应继续对患者静脉注射该药物,直至患者临床症状转复为止,或者是对患者静脉注射剂量为1200mg的该药物后停止,治疗时间为24h。研究组患者给予胺碘酮+阿托伐汀进行治疗,胺碘酮的药物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让患者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每次10mg,每日1次,当患者出现收缩压指标<90mmHg、舒张压指标<60mmHg、心率指标<60次/min等情况后应立即停止该药物的服用[3]。两组治疗方式供持续3个月。
观察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及房颤转窦性心律情况。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算,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检验方式为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治疗前的左心房内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左心房内径比较(,mm)
表1 左心房内径比较(,mm)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2个月 治疗3个月研究组 63 35.6±1.9 35.3±1.7 36.0±1.6 36.2±1.3对照组 63 35.5±1.7 36.2±1.8 37.7±1.6 38.6±1.6 t - 0.3113 2.8852 5.9632 9.2403 P - 0.7561 0.0046 0.0000 0.0000
研究组患者的房颤转窦性心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房颤转窦性心律情况比较[n(%)]
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心脑血管病症,该病症的多发性患者多集中于老年群体,患有该病症后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或者是长期治疗效果不显著,将极易增加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等不良并发症。冠心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通常存在有胸闷以及心悸等不良症状,若患者的心房颤动时间过长时,将导致患者的心房电发生重构现象,致使对其心房功能造成一定的程度的损伤,并加重其心理衰竭程度,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理衰竭加重、脑梗死以及脑卒中不良病症。胺碘酮在临床上属于患者房颤转复后所使用的一种窦率维持药物,其对于预防房颤的复发及促使房颤转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阿托伐他汀药物主要是通过甲基戊二酰辅酶A抑制剂来起到抗感染的作用,使之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组织中的IL-6及CRP水平,减少其中性粒细胞及内皮细胞,此外该药物还将提升LDL-C的氧化阻力,以此来起到抗氧化以及抗纤维化的作用,使之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基质,缓解其心肌缺血症状,促使其各临床症状快速消失[4]。胺碘酮与阿托伐汀药物的联合服用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房颤转复率,降低房颤转复次数,且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可有效改善左心房内径及房颤转窦性心律情况,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