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李凯
(中卫市人民医院 宁夏 中卫 755000)
上消化道出血在消化科比较常见,主要由消化道陈旧性疾病诱发,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成功止血,但一旦发生动脉性出血,药物治疗则很难取得理想的疗效,再次出血率及病死率较高,需要采取急诊外科手术治疗[1]。近年来,胃镜下钛夹止血应用比较广泛,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胃镜下钛夹止血,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到我院进行治疗10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1.94±4.03)岁。对照组52例,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2.02±4.14)岁。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基础补液支持,使用胃酸分泌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持续治疗7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胃镜下钛夹止血治疗,使用仪器:Olympus GIFQ260J电子胃镜、HX110QR金属钛夹置入器、HX-610-135/HX610-135L金属钛夹,在胃镜辅助下,确定出血部位、原因、速度,安装钛夹,将其送至内窥镜前端,对准病灶钳夹加压后收紧断离,将其与周围组织箍紧,达到止血效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钛夹使用数量及位置,确认止血后退镜。
对比两组患者的24h止血成功率以及72h、6个月再出血率,止血成功判定: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黑便转黄,出血指征消失,胃镜检查显示无活动性出血[2]。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等)均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均使用()表示,分别采取χ2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24h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72h、6个月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对比[n(%)]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对比()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观察组 52 8.84±3.23 4090.55±1269.01对照组 52 11.20±2.54 5344.98±1880.90 t-4.142 3.987 P-<0.05 <0.05
近年来,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消化内科中的多发病。该病主要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胃部、食管、十二指肠发生出血,复发率较高[3]。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呕血等,由于血容量显著减少,无法维持正常的周围循环,严重可直接致死[4]。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以往常规药物治疗主要采取基础补液支持、抑制胃酸分泌、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可有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减轻胃酸刺激,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但经过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并不理想,短时间内再出血风险较高[5]。近年来,胃镜下钛夹止血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精巧的机械装置,可通过闭合产生压力对目标血管及周围组织进行夹闭,从而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有学者认为,其止血作用与血管缝合或结扎相近。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24h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72h、6个月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显示了胃镜下钛夹止血的应用效果,是一种可靠的止血方案。
综上所述,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胃镜下钛夹止血可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再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