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脱贫户分类监测巩固脱贫成效

2019-08-19 18:00章文光
人民论坛 2019年22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章文光

【摘要】脱贫户分类监测是巩固脱贫成效的基础,也是实现基层减负增效的抓手,更是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桥梁。加强脱贫户的分类监测,应注重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统一、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结合,明确脱贫户分类监测的三类对象、七种风险以及后续巩固措施。

【关键词】脱贫攻坚 分类监测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在“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总体要求下,我国各地基本建立了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但地区间的标准制定、流程安排、后续措施等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深度贫困地区侧重于实现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效,而非深度贫困地区侧重于提高脱贫质量、衔接乡村振兴。不同地区扶贫工作的倾向性和建档立卡已脱贫户(以下简称“脱贫户”)的多样性,对当前我国脱贫攻坚顶层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们应研究新情况、调整新思路、完善新机制,正确认识脱贫户群体中存在的客观分层现象,加强脱贫户分类监测体系建设。

加强脱贫户分类监测的必要性

脱贫户分类监测是巩固脱贫成效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指出,“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脱贫户返贫是脱贫攻坚决胜期的重点工作。针对客观存在的分层情况,开展脱贫户分类监测可聚焦返贫风险较大的群体。将地方的财力、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易返贫群体上,一方面可以提高脱贫质量,有效防止返贫;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扶贫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如期脱贫。

脱贫户分类监测是实现基层减负增效的抓手。《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指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通过对脱贫户进行分类监测,基层干部可以了解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抓住重点群体的重点需求,集中开展精准施策和适度帮扶,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比如,对于产业好、收入稳、动力足的脱贫户,可以适当简化信息采集内容和频次,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有效杜绝“候检”现象出现(即稳定脱贫户为应对频繁的入户检查,特意安排一名家庭成员长期在家等候),减少对脱贫户正常生产生活的干扰,促进干群关系和谐。

脱贫户分类监测是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桥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要“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研究建立促进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探索统筹解决城乡贫困的政策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将消除我国的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因此,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帮扶措施,要开展脱贫户分类监测、动态跟踪、精准施策,以“人”为桥梁,实现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和梯次推进。

脱贫户分类监测的指导思想

脱贫户分类监测要实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贫困村和所在县乡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脱贫攻坚,要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这要求脱贫户分类监测既要着力于眼前脱贫攻坚的成效巩固,也要考虑到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实现,从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长远角度出发,审慎调查研究并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

脱贫户分类监测要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结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监测机制,对脱贫户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当前,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对脱贫户分类监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比如,有些地区将脱贫户分为稳定脱贫户、欠稳定脱贫户和社会保障兜底户等;有些地区将脱贫户分为深贫重困特殊型、低保五保兜底型、子女赡养温饱型、缺钱少技发展型等;还有些地区在识别贫困户时就根据贫困程度将其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脱贫后再进行相应分类。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区或因不确定地方做法是否符合中央精神,或因顾虑全国统一部署,没有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调动地方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脱贫户分类监测的顶层设计。

脱贫户分类监测的工作要求

明确脱贫户分类监测的三类对象。为更好地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可以将脱贫户按照脱贫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脱贫户、巩固脱贫户、社会保障兜底户三种类型。稳定脱贫户是指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纯收入长期超过扶贫标准的脱贫户。这类脱贫户的返贫风险较低,具备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基础。巩固脱贫户是指略高于脱贫标准,但存在收入不稳、支出骤增等潜在风险的脱贫户。这类脱贫户是分类监测的重点群体,也是实现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的关键群体。社会保障兜底户是指依靠政策兜底实现稳定脱贫的脱贫户。这类脱贫户对精准扶贫中的综合保障政策依赖较大,对城乡融合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诉求较高。

明确脱贫户分类监测的七种风险。对脱贫户的分类监测要以提升成效、防止返贫为要求,以全面覆盖且便于操作为原则,重点防范七种返贫风险。一是失业风险,指工作不稳定,存在因主观原因(不愿干)或客观原因(不能干)而失业的风险;二是经营风险,指缺乏技术、资金等导致产业经营失败的风险;三是灾害风险,指存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高发的风险;四是意外事故风险,指从事高危作业或安全保障较差工作所存在的风险;五是大病重病风险,指特殊区域、特殊群体存在患重大疾病的风险;六是支出过高风险,指婚丧嫁娶、陪读伴读、异地就学等导致支出骤增的风险;七是其他风险,指除上述风险以外的风险。其中前五个为收入不稳型风险,第六个为支出骤增型风险。

明确脱贫后续巩固措施。脱贫后续巩固措施是指为了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在贫困户脱贫后“不脱政策”“骑上马再送一程”,切实防止返贫。因此,脱贫后续巩固措施的内容是对未脱贫户帮扶措施的延续和发展,包括以下十三项具体措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岗位、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生活条件改善、综合性保障措施、接受社会帮扶、接受扶志教育、危房改造、接受法律援助。其中前十二项为以往帮扶措施的延续,但在内容上应根据脱贫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危房改造应以修缮为主,必要时才能重建;易地扶贫搬迁应以在生产生活上融入当地为主;等等。第十三项措施是以往帮扶措施的发展,法律援助是指为脱贫户提供诸如子女赡养义务保障、儿童权益保护、民事诉讼代理等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保障脱贫户的各项权益不受侵害。

脱贫户分类监测的措施建议

一要适应发展阶段。由于各地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我们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既不能超越当前发展阶段提出脱离实际的目标,也不能一个模子套到底、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各地切实把握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提升包括脱贫户在内的所有农户的获得感。

二要确保数据可靠。为确保不同類型的脱贫户真正享受到合适的巩固措施,一方面要加大政策宣传引导,提高数据质量;另一方面要采取比例控制措施,即各地区在摸排的基础上,对各类脱贫户人数的占比进行总体把控,并由中央对全国各地进行统筹指导,防止地方出现因拔高标准或降低台阶导致的数据失真。

三要实时更新系统。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精准扶贫实践,对脱贫户的分类监测要进行动态调整,依托现有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现各类脱贫户的有进有出。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