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诊断小儿脑瘫的应用价值对照分析

2019-08-19 04:20戴启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小儿脑瘫临床诊断

戴启斌

【摘要】 目的:对照分析CT和MR诊断小儿脑瘫的结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8年10月经临床确诊的脑瘫患儿86例,对其CT和MR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施行CT检查的43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施行MR检查的43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小儿脑瘫诊断的阳性率,进一步分析CT和MR检查小儿脑瘫的影像征象。结果:观察组诊断小儿脑瘫38例(88.4%),对照组诊断小儿脑瘫28例(65.1%),小儿脑瘫诊断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脑瘫的主要征象为脑灰白质萎缩、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脑软化灶,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中脑灰白质萎缩、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脑软化灶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CT诊断,MR诊断小儿脑瘫更有价值。

【关键词】 小儿脑瘫; CT; MR; 临床诊断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5.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5-0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result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and MR in the diagnosi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Method:A total of 86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diagnosed by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October 2018 were enrolled.The CT and MR diagnostic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mong them,4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T examination were used as control group.The 43 children examined MR were enroll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positive rate of cerebral palsy diagnosis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The imaging signs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were further analyzed by CT and MR.Result:The observation group diagnosed 38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88.4%),and the control group diagnosed 28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65.1%),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rate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P<0.05).The main signs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were cerebral gray matter atrophy,bilateral forehead subdural effusion,brain softening lesion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MR diagnosis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is more valuable than CT diagnosis.

【Key words】 Pediatric cerebral palsy; CT; MR; Clinical diagnosis

小兒脑瘫即小儿脑性瘫痪,是发育早期阶段各种病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其以语言障碍、中枢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综合征。一般认为,创伤、感染、出血是小儿脑瘫的发病原因,患儿脑实质受损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可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因此,明确诊断与治疗是促进脑瘫患儿健康恢复的重要基础。目前,小儿脑瘫的疾病诊断以姿势反射评分为基础,其评估种类及标准较多,不同检查者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故很难获得一致性的准确结果[2]。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脑瘫患儿为对象,通过CT和MR影像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小儿脑瘫诊断中CT和MR检查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年龄1~8岁,CT及MR检查等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听力、视力、智力障碍者,伴有严重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原发性疾病者。其中,43例患儿施行CT检查,设为对照组;另外43例患儿施行MR检查,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1~8岁,平均(4.6±0.8)岁;脑先天发育不良2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7例,产伤10例。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1~8岁,平均(4.7±0.7)岁;脑先天发育不良2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6例,产伤9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结合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体格检查、脑电图检查等相关检查,参照文献[3]全国小儿瘫痪座谈会通过的脑瘫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拟定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

1.3 方法

对照组施行CT检查,应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机,取仰卧位,行常规颅脑轴位平扫,130 mA,120 kV,层厚、层距10 mm,扫描时间0.5 s/圈。

观察组施行MR检查,应用飞利浦1.5T MRI,SE自旋回波序列,取仰卧位,行常规SE序列轴位扫描,T1WI(TE为11 ms,TR为1 710 ms),T2WI(TE为108 ms,TR为4 800 ms),层厚6~9 mm,间隔0.5 mm,矩阵256×256。全方位扫描患儿头部位置,诊断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包括视觉、听觉刺激及自主性或被动型运动。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临床诊断的阳性率,对比小儿脑瘫诊断的准确性。分析两组影像学检查的主要表现,对比脑灰白质萎缩、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脑软化灶等影像征象所占比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包SPSS 2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儿脑瘫诊断阳性率对比

观察组诊断小儿脑瘫38例,阳性率为88.4%;对照组诊断小儿脑瘫28例,阳性率为65.1%。观察组小儿脑瘫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影像学表现对比

小儿脑瘫的影像征象中,脑灰白质萎缩、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脑软化灶为占比较高的前三类影像征象。对比两组诊断小儿脑瘫前三类影像征象的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脑瘫的病情严重,致瘫率高,容易引起脑萎缩、脑软化等后遗症。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神经元死亡及梗死,后期多囊性变、脑软化及瘢痕形成;神经细胞坏死、减少,灰白质萎缩,锥体束及锥體外系发生病变;黏多糖胶体物质沉积,致使发育不良的血管出现变形、移位或畸形。有研究指出,尽早明确诊治小儿脑瘫对患儿脑功能的恢复、后遗症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4]。所以,早期诊断小儿脑瘫,积极治疗减少脑损害,是确保小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既往主要凭借临床症状或姿势反射评分对小儿脑瘫进行判定,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早期诊断中漏诊率、误诊率较高[5-9]。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MR技术的应用使小儿脑瘫的疾病诊断得以改善。本研究以最终确诊结果为依据,分别对CT、MR诊断小儿脑瘫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诊断小儿脑瘫的阳性率为88.4%,对照组诊断小儿脑瘫的阳性率为65.1%,两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MR诊断小儿脑瘫的阳性率高于CT诊断,而这一结果与多数文献统计的数据大致相符[10-12],提示MR诊断小儿脑瘫较CT诊断更具优势。

小儿脑瘫的病因主要分为三类,即脑先天发育不良、缺血缺氧性脑病及产伤。脑先天发育不良以脑贯通性畸形、脑裂畸形、巨脑汇畸形、脑多发钙化斑、脑灰白质移位、胼胝体发育不良、脑软化灶、无脑汇、dandy-walker或sturge-wenbe为影像征象;缺血缺氧性脑病以脑积水、脑软化灶、脑灰白质萎缩、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脑白质变性、脑缺血灶为影像征象;产伤以脑膜炎、脑炎为影像征象。上述影像征象中,脑灰白质萎缩、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脑软化灶为占比较高的前三类影像征象。对比两组诊断小儿脑瘫前三类影像征象的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和MR诊断小儿脑瘫主要影像征象的差别不大。但对于无脑汇或巨脑汇畸形的诊断,MR的优势大于CT;由于扫描技术局限、扫描原理差异以及伪影影响,MR诊断脑缺血灶、脑白质变性、脑干软化灶、小脑软化灶的优势也大于CT诊断,特别是MR诊断脑内缺血灶、脑白质变性影像征象有绝对优势,而CT诊断则很难发现脑内缺血灶、脑白质变性等影像征象。相比于MR诊断,CT诊断脑多发钙化斑、sturge-wenber影像征象的效果较佳,MR受限于技术局限,不容易检出较小的钙化斑。此外,CT诊断不能发现脑白质变性、脑缺血灶,各种病因所致的血管发育不良会出现血管变形、移位、缺血、畸形等改变,而MR可对这些改变进行明确检查,故CT诊断未能发现异常的患儿建议采取MR做进一步检查。

综上所述,MR诊断小儿脑瘫的应用价值高于CT诊断,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小儿脑瘫又各具优势,建议联合使用进行疾病诊断,以此最大限度地实现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卢振利,沈玄霖,刘军,等.基于语音交互的脑瘫康复训练系统的设计[J].高技术通讯,2017,27(3):277-284.

[2]冯高起,陈书香,朱中亮.脑瘫儿童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258例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184-185.

[3]李世明,康平,李强,等.脑瘫青少年异常步态的柔韧性训练干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1):1-7.

[4]浦宇欢,毛丽民,刘叔军,等.用于脑瘫康复训练的悬浮控制系统研究[J].高技术通讯,2018,28(3):251-256.

[5]周彩峰,李雅楠,武恒双,等.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2):2051-2054.

[6]史惟,王素娟.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35-40.

[7]何展文,罗向阳,梁立阳,等.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和MRI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3):272-274.

[8]刘维民,鲍秀兰,马磊,等.早期干预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脑瘫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4):360-363.

[9]陆恺,史惟,翟淳,等.复旦中文版脑瘫幼儿手功能分级系统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7,12(6):410-415.

[10]杨贵福.CT和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2):48-49.

[11]魏鹏娜,李创,唐荣年,等.用于脑瘫儿下肢康复装置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7,36(3):229-233.

[12]杨德洪,吴雪萍.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患者的干预效果[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2):100-108.

(收稿日期:2019-04-15)

猜你喜欢
小儿脑瘫临床诊断
康复辅具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探讨
综合护理应用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小儿脑瘫患者BTX—A注射治疗小腿肌痉挛的解剖学研究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