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研究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区北东8°方向直线距离约25km处,处于江油市与平武县的接壤地带,在行政区划上前者隶属于江油市武都镇八村,后者隶属于平武县响岩镇双凤村所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4′00″~104°47′00″,北纬31°59′30″~32°01'30″。
陈岩山铅锌矿研究区已有简单的公路与外界相通,可经涪江西岸的武都-响岩9千米的公路便与“九环线”(九寨沟-成都环形旅游线)毗连到响岩镇,再由响岩镇经60千米的公路便与宝(鸡)-成(都)铁路连接到江油火车站和成(都)-广(元)高速公路,交通较为方便(图1)。
陈岩山铅锌成矿区位于龙门山褶皱带中段唐王寨向斜北西翼,扬子地台的西北缘(图1),扬子地台囊括浙江省西北部、安徽省南部、江西省北部、湖北、贵州、广西省北部及江苏的大片地区,在最近的几十年间,相继在扬子地台的西南缘、西北缘、北缘及东缘都发现了大量的铅锌矿化点,其中的部分已发展成为大中型矿床。其西南边缘的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区的赋矿层位全部为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属于比较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
图1 研究区在扬子地台中的大略位置图
该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为古生界地层,有龙门山-四川盆地分区的石炭系、泥盆系和志留系的地层,地层整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30°~85°,变化较大,由北西向南东逐渐由老变新。志留系地层远离勘查区,与本区铅、锌矿化无关。泥盆系地层分别出露于唐王寨向斜两翼,大致呈对称分布,主要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碳酸岩夹少量碎屑岩沉积,该地层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地层各组、段均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龙门山褶皱带发生于元古代晚期澂江运动,并形成了整个古隆起呈“多”字型斜列的古华夏系构造单元;三叠纪晚期的印支运动使古华夏系复活:新、老第三纪之间的喜山运动使印支期基本定型的华夏系复合,形成北东走向的新华夏构造体系。
该区域范围内经历变质作用的地层较少,只有泥盆系中统观雾山组一段(D2gw1)中的白云岩普遍具有铅锌矿化、黄铁矿化和白云岩化,显示了较强的热液蚀变作用,其余地层均未经历变质作用。
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成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化探异常,多沿断裂上盘的唐王寨向斜两翼成群、成带分布。其中,60-乙3异常,位于平武县响岩镇-江油市武都镇之间的马鞍山一带,面积52km2,主要分布在唐王寨向斜北西翼,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大规模断裂构造不发育。异常区内有已知铅、锌矿床(点)多处,其中马鞍山、青山、楼房沟3个中小型铅、锌矿床均位于唐王寨向斜的北西翼,本区即位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