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永,周宝永,王建立,郑怀庆,孙立如,吕爱娟,王冬梅
(1唐山市中医医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2涞源县中医院 河北 保定 074300)
(3乐亭县中医院 河北 唐山 063600)
(4唐山市古冶区第三医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5唐山市丰南区医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es,PL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肝脏病变,是由于真菌、细菌、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相关微生物侵袭肝脏引起的肝内继发性感染病,其中约80%为细菌性肝脓肿[1]。回顾性观察我院肝胆外科应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病例,针对琪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唐山市中医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60例胆源性肝脓肿患者,其中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治疗患者(穿刺组)39例,单纯应用抗生素患者(非穿刺组) 21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病程时间、病情轻重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参照2010年版《内科学》:体温超过37.6℃,右上腹疼痛,畏寒,寒战;实验室检查以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升高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肝功能提示碱性磷酸酶升高等;肝脏超声可见边缘不规则的低回声病变,病变内透声不佳。
60例患者均应用广谱抗生素,如三代头孢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39例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同时对穿刺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相关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使用敏感抗生素。
1.4.1 临床症状:观察患者腹痛缓解情况、体温、并发症等。
1.4.2 观察患者住院时间。
1.4.3 超声检查肝内脓腔直径大小。
临床疗效标准[3]:(1)痊愈:体温正常,腹痛缓解,体征消失,B超检查提示脓肿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正常;(2)有效:体温降至正常,腹痛明显减轻,体征改善,B超提示肝脏内脓腔直径较前缩小(<3cm),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降低;(3)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者出现体温升高,腹痛加剧,B超提示肝内脓腔直径较前无缩小甚至增大,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无降低或上升。总有效率(尼莫地平法)=(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应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体温回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无不良反应发生,耐受良好,所有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和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
胆源性性肝脓肿临床多以胁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可有肝脏肿大,局部压痛,超声及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属于严重的消耗性疾病之一。由于胆源性肝脓肿一般为多个脓肿腔,肝脏局部炎症反应比较严重,可因肝脓肿破裂,脓液流出至腹腔,造成腹膜炎,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
针对胆源性肝脓肿患者的治疗,西药以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为主,此外抽脓技术创伤小、预后快、安全性高,临床中广泛应用,而手术则作为二线治疗方案,主要用于穿刺引流失败、脓肿溃破和术前不能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的患者[3]。
超声引导下皮肝穿刺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检查治疗措施,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确诊肝脓肿的首选方法。首先无创的超声机械波成像,无放射性损伤,安全性高,简单方便;超声可以动态的显示器官的运动以及血流状况,可以明确显示肝脏病变内部的液性无回声盲区,通过超声检查内可见分隔及脓肿壁原,内壁粗糙,病变的后方回声增强可确定脓肿的位置及大小,其诊断率可在95% 以上,另外超声选影可表现为病灶周边及分隔增强,呈黑洞征。超声引导下可以很好的辨别血管进行的穿刺,同时可灵活进针,从不同方向选取穿刺针作为进入路径,同时可以依据进行穿刺的目的,任意变换体位,同时可以很好的辨别血管,可以有效保障穿刺治疗过程中不会对周围血管造成损伤。通过观察发现,使用超声引导下皮肝穿刺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