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利
(安徽省怀远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安徽 蚌埠 233400)
甲状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以女性居多。发病初期,患者症状较为隐匿,确诊困难。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症状逐渐加重,死亡率显著提升[1]。甲状腺癌包括四种类型,其中乳头状癌最为常见。发病后,及早采用超声诊断疾病,可有效检出及确诊[2]。临床用于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影像学技术,包括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3]。为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及早检出、及早治疗,本文于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超声检查的方法,观察了检查效果。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0例)性别:男/女=10/20,年龄(48.95±6.59)岁。对照组(30例)性别:男/女=11/19,年龄(49.62±5.98)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二维超声诊断,观察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如下:(1)准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控制在7~12MHz。(2)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充分暴露检查区域。(3)探头置于颈前,自上而下,自左至右给予扫查。(4)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以及结节所处部位、边缘、内部回声与血流情况。(5)扫查双侧颈部淋巴结,观察并记录扫查结果,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诊断。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检出率96.7%、误诊率0、漏诊率3.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的检出率对比
通过对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征的观察发现:(1)边缘:观察组29例检出者中,20例患者边缘毛糙(69%)、9例边缘光滑(21%)。(2)形态:29例检出者中,19例患者形态不规则(65.5%),10例形态规则(34.5%)。(3)结节纵横比:0.5~1.9,平均(1.5±0.4)。(4)回声:29例检出者中,23例结节内部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79.3%)。(5)钙化:22例患者结节微钙化(75.9%)。(6)淋巴结:14例患者淋巴结肿大(48.3%)。
胡某,女,2018年11月因常规体检发现甲状腺肿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甲状乳头状癌,后经手术病理确诊。夏某,女,2018年5月入院,主诉颈部伴肿块1年有余,初期无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近日肿块可感疼痛,故入院诊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影像学表现见图1(右)。
图1胡某(左)与夏某(右)甲状腺乳头状癌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
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患者的健康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疾病发病后,早期检出并给予干预,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寿命。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金标准,以病理诊断为主[4]。因创伤大,患者耐受度较低,痛苦较大。将常规二维超声应用到诊断过程中,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但因影像清晰度差,患者的检出率一般较小。与常规超声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探头频率高、影像清晰的特点[5]。以之为基础,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对检出率以及检出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后,患者疾病检出率96.7%、误诊率0、漏诊率3.3%,与采用常规二维超声诊断相比,检出率更高(P<0.05)。通过对患者超声影像学表现的观察发现,本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29例患者中,20例患者边缘毛糙(69%)、19例患者形态不规则(65.5%)、结节纵横比(1.5±0.4)、23例结节内部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79.3%)、22例患者结节微钙化(75.9%)、14例患者淋巴结肿大(48.3%)。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可使结节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及钙化情况得以显现,提高检出率,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