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9-08-19 05:40陆凤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7期
关键词:双源造影数字

陆凤明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100)

引言

传统临床上在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诊断时主要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但是经临床应用后发现存在一定缺陷,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设备的不断升级,双源CT诊断在临床诊断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双源CT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6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8例(66%),女性患者102例(34%),患者最小年龄为56岁,最大年龄为88岁,平均年龄为(61.05±3.29)岁。患者体重分布范围为53~74千克,平均体重为(61.39±5.48)千克。所有患者均接受双源CT诊断。将双源CT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55.63~89.37岁,智力正常,患者家属可以有效沟通,自愿接受临床诊治干预和相关问卷调查的配合。

排除标准:患者智力障碍,不能有效沟通;患者家属拒绝配合或其他原因退出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双源CT检查,本次研究采用双源螺旋CT机,先为患者做正面的冠状动脉扫描,将20G的静脉留置针与双筒高压注射器连接后,填充20毫升欧苏碘海醇和20毫升生理盐水混合的液体,从患者甲状腺下方的肘部静脉为患者注射,注意注射速度控制为每秒钟4.5毫升,在此期间观察患者冠状动脉CT值的变化,之后停止扫描,之后扫描患者冠状动脉,经患者肘静脉为患者注射60毫升欧苏碘海醇和30毫升生理盐水混合成的液体,先为患者做平扫,在为患者做增强扫描, 注意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起始点和截止点要一致,电压设置为120千伏,电流设置为650毫安,层高设置为1.25毫米,层距设置为0.625毫米,之后对扫描的图像进行处理,检查人员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工作站工作人员对图像做数字减影处理,做患者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二、三维重建,由资历丰富的医生对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

1.4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双源CT诊断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的结果。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相关因素分析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用EPIdata数据库录入数据资料,SPSS19.00统计软件包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病理诊断与双源CT扫描结果比较

300例患者的双源CT诊断结果中,264例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36例患者确诊为健康人员,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后,216例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4例患者确诊为健康人员,双源CT诊断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对比后,诊断准确率为84%,误差率为16%。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与双源CT扫描结果对比

3 讨论

冠状动脉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研究表明[2],冠状动脉病变是当前对人类生命安全威胁较大的一类疾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3],患者在发病后有较大几率残疾或死亡,因此临床上的治疗原则是早诊断,早治疗[4],冠状动脉及分支血管数量多,骨质结构对图像影响大[5],因此图像的后期处理有一定的难度,高质量的扫描图像要求患者的血管扫描结果清晰,邻近的骨质结构和器官对扫描的增强幅度要小,这样才有利于后期三维图像的重建。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双源CT对脑血管类疾病患者展开诊治准确度较高。

结合研究结果显示:300例患者的双源CT诊断结果中,264例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36例患者确诊为健康人员,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后,216例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4例患者确诊为健康人员,双源CT诊断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对比后,诊断准确率为84%,误差率为16%。结果与陈飞,冯晓刚,曲留更[6]文献研究结果基本相似。

综上所述,在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方式效果显著,可以明确区分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与健康人员,值得在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上推广。

猜你喜欢
双源造影数字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答数字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数字看G20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成双成对
冠状动脉闭塞支的双源CT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