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专业“2+I”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9-08-18 15:23张佳佳
北方文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学时课程体系互联网+

张佳佳

摘要:进入到新时代以来,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应用“2+I”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2+I”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从教学实际角度出发,分析推动“2+I”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专业;“2+I”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高等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方式,建立长效学习成果认证机制,通过学分制度改革调整目前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英语专业要从新看待目前的英语教学方式,从人才培养的系统模式入手,探索教学创新的对策。

一、“2+I”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进入到新时代,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当中的影响日益加深。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型对于人才培养方式的影响,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目前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发展趋势。对目前的英语专业“2+I”教学模式进行系统调整,不仅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无限的可能,也可以适应目前的教学发展与方向,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形式,进行全方面的教学方式调整与系统改革。

从目前的教学形式发展情况来看,开展这种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对于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来说,可以增强教学的流动性,通过数字化的教学,拓展英语专业在各行各业当中的具体应用,融合与创新、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系统方式,为更多的教学增长相关数据提供教育资源。

二、互联网+背景下英语专业“2+I”教学模式创新的要点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软件应用在专业英语教学当中,对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时代下,各种适应信息网络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以互联网为基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发生不断的改变。在新时代,学生始终是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中心,只有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便利,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创新意识。

尤其是进入到新时代以来,学校不断地抛弃唯分数论、唯学历论为专业论等等,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及扎实系统的专业英语基础智能。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不断构建教学核心体系,因而高校在进行“2+I”教学模式调整与改革的过程当中,要接受构建主义理论,系统指导理论等等,对终身学习系统进行重新构建,通过模拟教学方法与情景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更加系统的学习环境。

三、“2+I”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对策

进入到新时代,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空间与学习状态、学习阶段,灵活的调整学习的内容、方式方法。统筹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证书考试等不同教育内容与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目前学习的根本任务,并通过灵活的转换方式衡量教学内容,进行全方面的教学学习管理制度。例如,上海市推出的学分银行制度,天津市推出的学分货币制度等等,这种方式适应了目前互联网形势下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学生可以自由的兑换一些教育服务,通过积累教学成绩的形式,促进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其他指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这种教学改革统称为“2+I”教学模式改革。

(一)构建“2+I”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应制度基础

构建新时代的英语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两个要点:

一是采用试用目前教学基础的教学课程体系,根据学分为基础,设置现代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始终根据互联网+教学时代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对于英语语言知识、英语技能知识、英语拓展知识进行相应的课程模块设计。

二是教师要根据相应的课程改革体系,进行基本知识教学和相关拓展知识教学。例如,上海市某高校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拓展知识、实践知识,课程比例调整为5:2:2:1。并根据这种新的课程调整方向,建立培养改革机制,从高校层面、学院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四个维度进行相应的教学体系改革。

(二)调整学分评价的标准

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人才模式调整,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定人才培养的标准,也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这样的人。

首先,高校在进行叫什么是调整的过程当中,要对教学培养目标进行相关的探讨,通过开展专题实践,调查过去培养过程當中的相应体系,对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途径、考核评价标准以及保障措施,进行相关的系统性考察,结合专家学者的相应教学观点,对于培养途径进行一体化探讨。

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英语专业教学调整的过程当中,通过开展联动“2+I”教学模式,掌握高校专业教学必须进行的相关课程体系调整,帮助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能力进行相关的判断,掌握英语元学习能力与英语专业教学能力。

最后,教学评价体系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根据这种培养途径进行相关互联网+教学知识的准备。例如,黑龙江省某高校在进行教学调整的过程当中,将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纳入到了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当中,增设了微课教学知识、蓝墨云班课教学知识等等。

(三)拓展英语语言知识技能

从目前各个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式可以看出,进行相关改革,要始终以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

一方面,互联网+时代,高校要尊崇基础知识教学的相应基础,打牢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园本课程体系,也就是英语教育专业制“2+I”课程模块体系。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获得学士学位之前,必须修满180个基础学分。

另一方面,在拓展阶段,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占有的比重,大概为整体学分的50%,这类课程要突破原有的选修课体系,改为以必修课的形式,加入到学生的“2+I”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展能力课程占总学分的20%。

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对拓展英语技能知识的相关公共课程、毕业论文、实践课程、操作课程等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的提高这类课程所占的比重,通常来说占比要超过10%,整体衡量学生的听说读写翻译等基本能力,为学生打下牢固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英语教学基础。

例如,北京某高校在进行“2+I”教学模式调整的过程当中,在基础知识部分:英语听力课程学分为6,课程学时为108,兑换学分为6,英语口语课程学分为4,课程学时为72,兑换学分为4,英语阅读课程学分为4,课程学时为72,兑换学分为4。英语写作课程学分为4,课程学时为72,兑换学分为4,英语音标课程评分为2,课程学时为36,兑换学分为2,英语词汇学课程学分为2,课程学时为108,兑换学分为4。

在英语语言技能拓展方面:英语国家概况学分为4,学时为72,跨文化交际学分为2,学时为36,英语语言学学分为,4,学时为72,英汉翻译学分为4,学时数为108,同声传译学分为6,学时为108。

四、结论

综上所述,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学校要对英语教育专业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的调整,就要基于基础知识和拓展能力,完善相关的“2+I”教学模式。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2+I”教学模式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推进,有利于我们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目前教学方式的改革,因而,我们要加强对于课程体系的研究,提升改革的精细化程度。

参考文献:

[1]郭尧驰.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创新实践[J].高教学刊,2019(13):22-24.

[2]邢娜.新时期下高校英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措施[J].智库时代,2019(25):73+78.

[3]蒲洁.多元化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途径探索——评《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9(05):101.

猜你喜欢
学时课程体系互联网+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