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
摘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除了看教科书和教参书以外,其他的书已经很少看了。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而忽视阅读的重要性,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而学生也迫于学习成绩的压力,一心只读教材书,其他书一概不看。教师应该把读书当作一种责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要正视阅读的重要性,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教师;家长;学生;读书
阅读在我的生命中空白了很多很多年,还依稀记得我小时候是喜欢看书的,当妈妈发现我在看课外书时,她以耽误学业为由没收了我的书,渐渐的我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及习惯。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即使到了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重视阅读,以学课本为主,读课外书是要被家长和老师当坏毛病限制的。从小学开始就被灌输成绩的重要性,家长、老师及学生只求考高分,并不重视阅读,反而会觉得阅读会影响学习。
一、读书的重要性
2019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其目的是推动更多人去阅读和写作,但是据数据显示,我们国家是阅读最少的国家,根本原因是大家还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2016年的读书日当天,北师大教授王宁先生发表一篇文章《读书,远离苍白的人生》,在文章中说到:“为什么读书?我们一生中,如果只靠自己的社会体验是很苍白的。我的经历算是丰富的,但还是很苍白的。因为一个人活着,靠自己的生活去体验会缺失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只能靠读书间接地来补充。一个人不读书境界会越来越低。我们有那么多的先贤,他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给我们写下来那么多的精华,我们不去看确实是很可惜的。因此,一个人只有用全人类的东西,用前人的东西武装自己的时候,才会充实。”王宁先生谈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一方面他认为人要通过读书来补充自己生命中的苍白,另一方面认为一个人不读书境界会越来越低,必须要用全人类的精华和前人的精华来丰富自己。王宁先生的这段话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二、阅读与学习成绩相辅相成
读研以来,我看了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特别喜欢尹建莉老師的书,看她的书总能一口气看完。她是当代家庭教育思想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我认为她最成功的不是她的著作,而是体现她教育思想的成果——她的女儿圆圆。圆圆从小酷爱阅读,博览群书,品学兼优,跳级两次,16岁参加高考,语文近乎满分。圆圆的语文为何这么优秀,完全可以归功于她的阅读。读书本身便是对自身的知识补足。全人类和前人的思想精华都用文字记载下来了,虽然我们不能穿越时空和这些文学家、思想家交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受惠于他们的智慧,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看的更长远,想得更深入。
阅读与不爱阅读的孩子还成绩上很难看出差别,但是,不爱阅读的孩子缺少知识储备,通常会表现在阅读能力不够、审题能力不强、课外知识不丰富、写作时脑袋空白等方面,即使能应付小学阶段的功课但随着学业的不断扩展和深度增加,慢慢会变得力不从心。而那些阅读量大的孩子,即使在小时候表现一般,但由于积累了大而深厚的潜在力量,而且心理状态因为阅读变得越来越健康,因此在以后的学业中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爆发力,成为后起之秀。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还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智力水平。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阅读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
我即将成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阅读。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要读书。特级教师吴非说:“中国不缺想做官的老师,缺的是爱读书的老师;中国不缺搞应试的教师,缺的是有思想的老师。”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任,语文老师更应该主动学习,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广泛阅读,持续阅读,终身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老师,才能教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如果使得学生感到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现在的我越来越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教育理论知识还是语文专业素养都还秀而不实,这使我意识到提升自我关键是要阅读。
四、语文开始重视阅读
虽然我们国家是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不过在各界人士的宣传和推动下,阅读的重要性逐渐被拉回人们的视野,引起大家的重视,开始形成社会大气候。也体现在了教材中,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例,相比于旧版课标,2017年版课标要求阅读和背诵的数量增多,从14篇增加到72篇,明确提出高中学生古诗文背诵积累的量的要求,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课外推荐读物数量也从旧课标的30增加到50,而且新增篇目主要是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学生需要完成的阅读,更是老师需要自觉完成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去背诵去阅读,而不是只重视单篇课文的学习,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常读书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只读散篇,只读单篇,固然也可以增加知识,增长学问,甚至能力和修养也能渐渐增长,但总归会留有遗憾。就像我们认识了若干片树叶、树枝甚至树干,但从没有完整地观察过一棵树。因此要强调整本书阅读,而且趁着最好的年华去读,读大量的书,读经典著作。2017年版课标中有也所强调:“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构架,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给学生在阅读中提供了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应不断地读书,分专题读,综合性地读,读整本书,读一系列书,读经典名著,深入地读。读书时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读书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归根到底,就是要做好读书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孟莎美.不阅读的中国人[J].中华文摘,2013.8 (258):1.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6.
[3]张贵勇.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0-195.
[4]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27-28,35.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94.
[6]张世明.教师要做读书的引领者[J].教学与管理,2018(11):60.
[7]郭惠兰.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8(05):70-72.
[8]何郁.关键还是要读书——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体会[J].语文建设,2018.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