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区域内博物馆发展现状

2019-08-18 07:35贾娟
新一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展览博物馆活动

贾娟

摘 要:据朝阳区文化委员会统计,截止到2017年我区共有各类博物馆(含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村史陈列馆等注册、未注册馆)56家。本课题组对其中20家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访谈,可以肯定地说,各级各类博物馆对朝阳区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发展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关键词:博物馆;发展;展览;活动

(一)国办行业及专题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上级单位以国家及北京市为主,已注册的朝阳区直属博物馆只有北京民俗博物馆。本区有国家一级博物馆2家(中国科技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1家(中国铁道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2家(北京民俗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这些博物馆规模较大,藏品丰富,科研能力、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展览注重体验与互动,整体发展较快,可以说是我区博物馆事业的中坚力量。这些大馆自我优越感强,很少参与区文物主管部门的活动,彼此之间也很少交流,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有的馆常年不换展,展陈内容保守单一,陈列设计形式趋同,藏品利用率低,不注重整体形象宣传,远远落后于观众对博物馆社会化的功能需求。

(二)高校所属博物馆

高校博物馆是教育系统重要的科普基础设施,它是高校历史的汇聚点,开展科研教育的平台和对外展示的窗口,承担着辅助教学、普及科学知识、宣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科学研究、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等重要职责;高校博物馆还肩负着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传递人文精神的重任;高校博物馆已经成为文化事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朝阳区区域内现有4家高校博物馆,其现状是文化气息浓厚,但开放程度低。高校博物馆地处高校内,相对封闭,以接待团队为主的形式对外开放,散客很少,再加上有的博物馆寒暑假也实行闭馆,很难实现全面对外开放。该类博物馆藏品种类较专却保护不足,陈列展览单调、水平参差不齐。高等院校积累了大批典型标本,门类齐全,研究程度较高,其中不乏珍贵藏品,但大量藏品沉淀于库房,缺少专业的储存条件和專业的维护人员。高校博物馆只是教辅单位,存在馆舍小、工作人员少、职称评定难、部门设置不规范等现象。对于博物馆行业来说,他们在新征藏品、馆藏品定级、库房改造、专项投入等方面都面临很大困境;与博物馆同行间交流与合作甚少,只是高校博物馆间定期通过馆长论坛开展交流。

(三)非国有社会集团创办博物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社会组织的联系更为频繁,不少社会集团为更好地发扬企业文化,参与社会活动,创办了集团所属的博物馆。如何完善社会集团博物馆准入机制,规范办馆行为,促进社会集团博物馆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博物馆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朝阳区内社会集团办馆现象很突出,而且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非国有集团办馆。如爱慕集团、闽龙集团旗下的爱慕美术馆、闽龙陶瓷艺术馆;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的今日美术馆。这类博物馆是企业的文化品牌,更是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他们为公众提供了解企业发展历史、产品特色的文化场馆,更进一步围绕办馆宗旨升华各项服务,成为公众获得文化、教育服务的场所。这些场馆展览内容单一,展示手段老化,开放程度低,有的馆只对特定人群开放,达不到全面开放的程度。这类博物馆专职人员少且非博物馆专业人才,研究能力差,专业性不强,故存在管理不规范的弊病。博物馆属于公益事业,似乎与追求商业利润的企业发展目的不相称。企业往往在博物馆起步阶段提供场地、资金等支撑,但博物馆运作起来后还是要自己觅食,这已经成为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瓶颈,直接考验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性质单一的企业博物馆很难调动大众参观的兴致,导致很少有人知晓有这样的博物馆存在,参观人数寥寥无几。当然朝阳区内有好的非国有博物馆办馆模式。如今日美术馆,其以新颖的展陈理念,实行理事会制度,尝试建立融资结构合理、系统完备的美术馆体系,走高端路线,占领学术高地,以现代性视野、国际化平台、规范化运营,探索适合中国民营美术馆生存发展之路。

(四)私人博物馆

应该说私人创办是博物馆的发祥地,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就是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随着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国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私人创办博物馆。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1996年10月30日获政府批准成立,马未都先生为创办人,2004年实行理事会制。同年北京市首批4家私人博物馆先后开馆。近年来朝阳区民办博物馆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朝阳区文化事业的一大亮点。朝阳区的私人博物馆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有资金实力雄厚、规模宏大的紫檀博物馆;有运作良好的观复博物馆、炎黄艺术馆等;当然也有与全国大部分民办博物馆一样陷入经营困境、出现生存危机的博物馆。例如,东韵民族艺术博物馆、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私人博物馆是民间收藏的延伸、提高和发展方向,代表了民间收藏的水平和实力,体现了民间收藏提高和发展的趋势。民间收藏者投资博物馆的原因,一种是出于公益考虑,收藏者自己办博物馆,想把自己多年的收藏与更多人共享;另一种是出于经济考虑想达到以藏养藏的良性循环。我们应该肯定这些创办者投身公益事业的热情与毕生心血,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在办馆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人员素质低、研究能力差,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有的馆只是收藏品的堆砌,展览主题不鲜明,展示手段老化,设备设施简陋,发展思路不清晰,根本没有藏品保管部门、研究部门、安保部门,存在管理不规范的诸多问题。目前的现状是管理机构将民办博物馆作为开办者的个人行为,有能力则办,无能力则关,总体上缺乏对民办博物馆的宏观战略规划管理,缺少发展环境的营造,缺少对其运作能力和运营状况的了解。按照这种自生自灭的管理思想,管理机构很少去干涉民办博物馆的日常管理事务和具体业务,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但是,管理机构因此而放弃管理责任,特别是放弃运用合法合理的手段扶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是与管理机构的社会责任相违背的。可以说,身份界定尴尬、法律和政策保障不足、政府管理缺位客观上阻碍了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

猜你喜欢
展览博物馆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博物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