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莲 铁生英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青石嘴镇畜牧兽医站,青海门源 510399)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养羊数量的不断增加,绵羊疾病的防控制显得非常重要。羊肝包虫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成虫棘球绦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中,属于圆叶目、带科、棘球属;幼虫寄生在牛、羊、猪、骆驼和马等家畜及各种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脏、肺脏以及其他器官,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并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西部开发中影响发展的主要疾病。
门源县民族成分主要以回为主。畜产品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大比例,全县每年食肉量320t,消耗奶量480t。门源县现有护羊犬800多只,其它犬1000左右,有可利用草场83.5万hm2,各类羊只存栏多年稳定在20万头只左右。为了解掌握门源县棘球蚴病的感染率,本人在2011年3月份至5月份对海北州门源县某屠宰场的300只羊(其中132只老龄羊,168只成年羊)在屠宰后进行编号,对肺、心、等脏器用手触摸及肉眼观察的方法,逐个包囊计数登记,计算感染率。详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羊只包虫感染情况统计表
本病的病原为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即棘球蚴,为无色透明的囊泡,大小不一,外面由一层厚厚的结缔组织包围,有一层薄的生发膜,生发膜上的内芽形成头节及含有头节的子囊,子囊常脱离内膜,在棘球囊液中游离,常常叫做“包囊砂”。
棘球蚴绦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内,虫卵或孕卵节片随着终末宿主排出体外,中间宿主因食用虫卵污染的草、料和水而受到感染,虫卵内的六钩蚴在消化道内孵出,钻入肠壁,随血液或淋巴散布到体内各处,经过6~12个月的生长可成为具有感染性的棘球蚴,终末宿主吞食了含有棘球蚴的脏器感染,经过40~50d发育成细粒棘球绦虫。
肝包虫病病情呈发展型。早期毫无症状,当囊肿逐渐增大时,病畜可有饱胀牵拽感,或肝区坠痛或钝痛,若病灶中心溶解或胆管受压梗阻可产生剧烈疼痛,由于球蚴囊肿在肝内广泛浸润和转移,患畜常有贫血、消瘦、低热及恶液质现象。
症状因囊肿大小、数目、部位及有无并发症面不同,早期囊肿小,一般无明显症状,囊肿增大引起压迫或并发炎症时,有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巨大囊肿或位于肺门四周的,可能有呼吸困难,患畜常伴有过敏反应。囊肿破裂感染的,有发烧、咳黄痰等肺部炎症及肺脓肿症状。少数囊肿破入胸腔,有发烧、胸痛气短及过敏反应。
急性死亡的羊见有肝或肺脏病变,还可见到六钩蚴在肝脏中移行时留下的弯曲伤痕。慢性期的病例则可在肝脏的不同部位发现1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囊状多头蚴,在病变或虫体相接的胸骨处,骨质松软、变薄、甚至穿孔,致使皮肤向表面隆起,病灶周围组织或较远的部位发炎,有时可见萎缩变性和钙化的多头蚴。
犬为预防羊包虫感染的关键性一环。在包虫流行区野犬应一律灭绝,家犬应严加限制,对必用的牧羊犬、猎犬或警犬等必须挂牌登记。定期驱绦虫和药物监测应列为常规制度,据新西兰报告重度流行区规定每隔6周投药驱绦一次。轻度流行区改为3个月投药一次。
(1)改变传统的固定地点放牧方式,将草场分割成数块,按季节轮流放牧,一方面维持草原生态环境平衡,另一方面可净化草原,预防因草场被污染而引发包虫感染。
(2)不放牧践踏过的草地,因为践踏过的草地,已被粪尿污染,寄生虫多,牛羊吃了容易感染寄生虫病,也更加快了草场的退化。
肉联厂或屠宰场要认真执行肉食的卫生检疫。把各定点屠宰厂(场)作为监督管理和检查重点,协调畜牧部门,强化宰前检疫工作,绝不允许未经检疫检验的肉品流入市场;配合交通部门检查专用运输车辆,防止未经定点厂屠宰的肉品流入市场。
普及包虫病防治知识,是预防包虫病发生,传染的有效措施,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宣教方式可多样化,并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受教育者获得有关安全卫生法制、科学管理及安全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