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博物馆事业也有了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县级博物馆随着改革开放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据相关统计,我国县级博物馆的数量已经占据全国总博物馆的一半左右,已经成为博物馆中的新生力量,为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因各种因素影响,有许多成立多年的县级博物馆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主要原因体现在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方面。本文对当前县级博物馆人员构成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新时期县级博物馆人才需求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县级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在县级博物馆调研中发现,很多博物馆不是缺人,而是缺乏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无论是对文物研究、陈列设计、文物鉴定还是讲解,都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专业人员的缺失成为县级博物馆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人员结构的不合理有更深层的原因。专业人才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些博物馆甚至出现无人可用的情况,导致文博业务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加强县级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出一支事业心强,责任感重,既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又有善于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把人才建设放在博物馆发展的战略中,才能为博物馆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县级博物馆人员构成现状
县级博物馆人员年龄大、学历低是一个普遍现状。我国县级博物馆有很多都是上世纪80年代相继建设而成,但馆内无论是文物陈列、学术水平、保护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滞后的通病,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发展。另外除了资金上的缺乏,藏品少、管理不科学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县级博物馆同时还承担着其区域内文化保护与管理的职责,所以每一个岗位对人员的需求都有较高的专业性。这就要求县级博物馆中的每一位人员都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但是我国县级博物馆目前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从教育或者文化系统抽调出来的,可以说是半路出家,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却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对文物鉴定、研究、陈列等等有较高专业要求的日常业务工作无法胜任。也有一些工作人员来自其他单位,有的是工企中的普通人员,他们大多学历低、文化素质低,更加难以胜任有较高专业要求的日常工作。虽然近年来有不少与文博相关的毕业生来到博物馆工作,但是也由于后期福利待遇、职评难等问题相继离开。特别是我国出现文凭热的时期,很多在县级博物馆工作的人员希望接受文博专业教育,获得相关学历和专业知识,但是从现有的成人教育中很难找到适合的文博专业,最终出现工作人员进修教育专业、党政干部等等一些与专业并不对口的教育,只是单纯的获得学历。以上种种因素都是当前县级博物馆工作人员专业度不够、文化素质低、缺乏相应的业务技能与能力的情况。
加强县级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对于目前县级博物馆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不足的情况,最简单的措施是招录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但是就我国目前县级博物馆发展的现状来看,这样的方法在目前或者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难以实现。所以大多数人才还是要依靠培养,从现有的人员中进行在职培训。对人才的培养方面,县级博物馆首先要规划一个人才培养的策略,对本馆人员进行摸底,从博物馆未来发展的角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博物馆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明确自身未来的走向,研究本馆究竟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应设定什么样的门槛;要明确当前本馆中人员的素质现状,在全部摸清之后,制定提高全体员工素质的目标以及实施策略。根据现有人员素质现状,各个岗位中的工作人员分别应提升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措施。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就要切实制定措施。比如馆内有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那么就为其量身定做专业文化知识的教育策略,如果有员工技能方面欠缺,就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训。做到有靶向培訓,靶向施策。
(二)完善博物馆人事制度
国家对博物馆人事制度有明确部署“认真研究和把握博物馆运行规律,按照国家关于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要求和部署,加强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以深化认知深度改革为突破口,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转变运营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基于此,博物馆首先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馆长专业资格条件,选拔出业务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人才任命为馆长。其次要建立健全知识与人才结构,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现代化发展的科学管理要求,设立合理的内部岗位,通过各渠道,招聘德才兼备复合型的优秀人才。其次,应实施定岗定责、竞争上岗的制度,调动全员积极性,提升博物馆各项工作更具规范性。最后,根据岗位需要制定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例如文物鉴定方面、陈列方面等等,提升人才更具专业水平,拓宽人才视野。
(三)强化再教育,更新现有人才素质
再教育是人才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专业技能的一个手段。因此博物馆工作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去完善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再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追加教育,是补充和拓宽其知识技能的一个手段,也是提高员工技能,更新观念提升素质的有利策略。因此博物馆应积极创造条件,根据本馆需要制定出专业培训计划,还应加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比如相互参观学习、学术研讨等。
(四)重质量讲实效,延伸博物馆专业培训成果
培训工作的重点就是质量,质量的高低要经得起员工乃至社会的评价,要经得起实践。所以培训的重点要围绕实效、提高综合素质、推动博物馆发展等方面。培训时要考虑培训质量的普遍性也要有针对性。我国县级博物馆人员工作水平高低不一,博物馆类型与规模的不同也决定了其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不同,因此馆内不同职务工作人员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同时不同年龄、学历、能力的人对知识的渴望也不相同;负责陈列设计、文物保管、科研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因其业务范围不一样,他们的需求也不一样。面对这样一个多元群体,只有实施针对性的培训,才能做到质量的时效性。
要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着重培养,也应关注培训师的投入力。培训老师的投入力关乎着培训质量。因此在进行培训开展时,要根据课程的设置,培训的对象仔细选拔培训教师与教材,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另外在培训时,不但要关注培训知识的消化,还应注重学员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上的转化。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形式,创造出更优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员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其不仅能够掌握培训课程内的知识,还能学到课外的知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成为博物馆需要的人才。
(五)强化人才激励,发挥人才效能
县级博物馆要构建以激励员工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工资增长制度,不断改善工资环境,充分调动博物馆各岗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设置与职位、技能、能力等相关的考核指标,将绩效考核与个人利益挂钩。同时建立培训激励体系,培训的内容要精准新颖,范围要实现全馆人员,给每一位员工提供培训和锻炼的机会。通过各种制度体系的构建,全方位提升员工的责任感,激发员工工作创新,为博物馆更好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另外激励体系要注意根据不同人才类型分类别,比如知识型的人才以事业激励为主,专家型的以威望为主,经验型的以情感为主。不断地发挥出人才专业能力与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博物馆更好地发展。
加快县级博物馆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繁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发展建设当中,管理负责人应科学合理利用专业人才,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利用竞争与激励机制考核与评比促进人才不断地进步,无论是专业知识、服务能力还是个人素质与修养都能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刘媛媛,女,山西新绛人,本科,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博物馆馆长,文博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