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認为,人与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的,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与社会环境割裂,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为此,针对问题学生形成中的社会因素,班主任和学校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竭力避免不良社会风气在学校成为主导,让学校价值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二是通过适宜的途径强化学生对“美好的种子”的认同感,提升“美好的种子”的吸引力及生命力。
那么,哪些社会因素导致或加速了问题学生的形成呢?对此,班主任可以做些什么呢?下面以案例的形式阐述问题学生形成中的社会因素。
七年级的小贤课堂上表现随意,想趴就趴,想睡就睡,想说就说。某天英语课上,小贤一直在说话,英语老师再三提醒无效后,只好让小贤站起来。然而,站起来的小贤依然喋喋不休,同学不理他,他就自说自话,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于是,英语老师批评了他。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小贤充满挑衅地说:“有本事,你打我啊!”
英语老师愕然。
“你打我时,最好用手机录下视频,然后传到网上去!”小贤乐呵呵地说。
通过对小贤的日常表现及上述言行的分析,小贤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破坏课堂纪律,是因为他非常了解社会上关于师生冲突事件的评论。师生冲突中,哪一位教师不是又道歉又受处分?一些教师甚至因为网络暴力及舆论压力而精神失常。
这样说,并不是偏袒教师,而是表明客观、公正、公平评论师生冲突的重要性。多数人认为老师是成年人、教育者,应该更理智、更智慧,所以要对师生冲突负主要责任。这种想法,看似很有道理,却忽略了“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冲动”的客观事实。
一旦有学生受这种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他们就会成为典型的纪律型问题学生,因为这种不良社会风气几乎成为他们牢不可破的保护伞。
面对小贤这样的学生,班主任怎么办?
首先,班主任必须保持冷静,控制住场面,不陷入学生设计好的“圈套”。
小贤之所以用那些放肆的言行刺激教师,就是看准了教师不敢动手。因为教师一旦动手,所有的错就都归于教师,自己则妥妥地变成受害者。
教师一旦动手,就会满盘皆输,输得干干净净,输得彻头彻尾。为避免出现这种最糟糕的局面,教师必须足够冷静——学生怒,我们不怒。如果学生非常过分,那么教师可以寻求同事和领导的支援,先把场面控制住,然后再开展后续工作。
其次,班主任必须做好处理记录,让自己的工作依规、可查。
对于此类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必须十分谨慎。比如,学生出现类似课堂问题时,班主任可通过查监控、学生访谈、科任老师陈述等形式来确定学生的违纪事实;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沟通的情况,班主任要做好记录,并让学生及家长签字确认,既要让自己的教育工作依规而行,也要让自己的教育工作有痕迹,以供家长、同事、领导和社会查看。
班主任这样做,既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有据可查。在没有更好的方法时,这种依规而行的方法能有效保证自己的教育言行不出格。此外,在记录的过程中,班主任会顾及自己的言行,提前谋划、审慎实施,有效规避了班主任轻易做出鲁莽言行的风险。
再次,班主任必须争取更多支持,请家长及同事适时介入。
如果班级出现像小贤那样的学生,那么班主任需要量力而行。如果班主任判断事情尚在自己可控的范围之内,则可由自己暂且处理;如果班主任判断事情的发展可能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那么就要及时请家长及同事介入,千万不能自己一个人硬扛。
需要说明的是,班主任在请同事介入时,一般会得到同事的理解和支持,但是,班主任在请家长介入时,就很有可能走向反面。为此,班主任要提前做好功课。比如,在方式上,班主任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谈会更顺利;在时机上,班主任要在学生归于平静后,再邀请其家长,以免节外生枝;在情绪上,如果班主任自己不能冷静下来,那就不要贸然请家长到校,以免让家长过于抵触和反感;在语言上,班主任尽量用描述性语言,少用或不用评价性语言,由家长评价自己子女的言行;在内容上,班主任既要讲事实,也要谈规章,让家长看到班主任的处理依据。
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站着疲惫、痛苦、绝望的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上,家庭越团结幸福,子女的成长就越健康,家长越省心;家庭越支离破碎,子女的成长就越曲折,家长就越操心。班主任要对问题学生的家长抱有切实的同情心,同时,还要避免成为家长不良情绪的宣泄口,因为没有任何一位家长面对有严重问题的子女可以心平气和。
最后,班主任必须要构建良好班风,让纪律型问题学生无市场。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家长,不尊重规则,但他们一定会在意同学的评论。来自同学的舆论,对问题学生有很大影响。同学对问题行为的厌恶使问题学生有所收敛;同学对问题行为的欣赏使问题学生更加放肆。不少纪律型问题学生就是因为同学的“佩服”,才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基于此,班主任必须着力于构建风清气正的班风,让纪律型问题学生无市场。
班风正不正,一方面与班主任平时的处事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与主要班干部的言行息息相关。对于主要班干部带来的歪风邪气,班主任要坚定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在给予机会后仍然不能改正的班干部,要坚决批评、撤换、改选,以维护班级的良好风气。
像小贤这种学生极容易引起班主任的不良情绪。班主任毕竟也是普通人,不可能完全做到心如止水。但是,班主任也是教育工作者,还是需要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
一方面,班主任不能对学生视而不见、不管不问。
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冷处理学生问题,但不能对那些学生视而不见、不管不问,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对学生的放弃,也意味着对自己的放弃。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学生会我行我素,其他学生会有样学样。
因此,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还是要看得见、管得着。班主任要让包括问题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看到,班主任比他们更有韧劲和智慧,不会“躲避”或“害怕”问题学生。
另一方面,班主任不能火急火燎地想把学生“赶出”校园。
虽然这类学生着实让教师感到讨厌,班主任想把学生“赶出”校园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确实应慎之又慎。比如,一般情况下,学校即便劝退学生,也都会给予学生一次机会,学生在观察期间如果只是出现一些诸如迟到、打盹、缺交作业等小问题,班主任不必上纲上线。
在上报学校前,班主任先给学生一次或两次机会,让学生和家长看到班主任的宽容。当学生再有违反纪律的言行时,学生和家长也就不能理所当然地责怪班主任了。
也就是说,学生一天没有离开学校,班主任就要想办法教育转化问题学生。这是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大爱的老师,是做不好班主任的。
不良社会因素在某些问题学生形成中的影响,虽然静悄悄,却深入骨髓。不良社会因素的可怕之处在于会产生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公共舆论。黑格尔曾说,无论在哪个时代,公共舆论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公共舆论可以救人,也能杀人。在这种背景下,班主任在解决有关社会因素问题时,必须做到谨慎、谨慎、再谨慎。
同时,班主任也要认识到,改变社会因素对问题学生的影响,不能仅靠个人之力,必须依靠更多力量。因此,班主任要抱着积极的心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悲观,不埋怨。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书院教师,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金牌教练员,深圳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优秀中考命题教师,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市中小学教师评审专家库成员。出版了《做“有问题”的班主任》等十余本教育专著,其中多本专著入选“全国中小学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影响中国教师的100本书”及“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馆藏书目”。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