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钰
(一)班主任的“咆哮”日常
“我说的话你听到没有?”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呢?”
“你们知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上面的话,充斥着火药味和无奈。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的困扰:有些问题,已经指正和批评无数次了,他还在错。你已经被气得火冒三丈,无力吐槽了,可是孩子们仍然屡教不改,甚至与你的想法背道而驰。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为此上火、生气,在怒吼之下,你会发现你只是用你的威慑力镇压了他们,或许他们暂时能做好,但没过多久又会“死灰复燃”。
(二)不良情绪——权威基础上衍生的魔鬼
班主任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在教学、班级管理中,有满足自己需求、实现自定教育目标的权利,他们希望学生学有所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班风。但有时会与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自身需求产生冲突。这些冲突往往会使班主任情绪爆发,班主任试图通过吼骂、激烈的指责和批评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告诫学生改变当前的行为。班主任这种情绪上的激烈表现实际上就是运用权威让学生屈服,迫使学生改变当前的行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班主任使用权威影响孩子,会削弱对孩子的下面影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学生可能因遭受权威压制而反抗或报复;另一方面,学生迫于权威,从而屈服、顺从,害怕尝试新鲜事物,遇事没有主见,逃避等。
因此,班主任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如何合理运用权威,已经成为众多班主任面临的问题。
(一)师生之间的“非输即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戈登博士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在这本书里,戈登提到,解决亲子冲突并非非输即赢,还存在“没有输家”的第三种解决方法。第三种方法是不凌驾在权威之上,父母不会用权威威胁孩子,孩子也不会因反抗权威而变得肆无忌惮。在第三种方法中,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被当作成人对待,参与冲突解决方案的制订。
由此,我联想到我和学生的相处,不也和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有相似之处吗?学生不做作业,老师发脾气、焦躁;学生清洁卫生做不好,老师唠叨不断……面对我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我运用权威震慑学生,让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既定任务,满足自身需求,而学生对待老师这种强加的威慑力也并不会长期屈从,本质上而言,这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已经走进“非输即赢”的恶性循环。
(二)我的管理实践——将问题的解决权还给学生
学生和老师如何改变这种“非输即赢”的局面呢?按照戈登博士提出的“没有输家”的第三法,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求,并且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在双方情绪相对平缓的时候找出备选方法,并进行评估,最后确定最可行的方案,并进行追踪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独立平等的个人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之中,他们有着更强的执行意愿和主人翁意识。
一天中午,轮到我看饭,我早早进班等候大家抬桶上来。可是左等右等,几个桶一直没有抬齐,眼看10分钟过去了,这个时候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应该去抬饭的同学居然已经整齐地在桌前排队等待吃饭了,而剩下的那一桶菜没有人抬了。这个现象并非第一次出现,已经有老师向我反映了几次。
看到这一幕,我早已火冒三丈,试图把班里的孩子训斥一顿,让他们长长记性。但这一次我压住了心里的气愤,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同学们,今天的饭菜又没有抬齐,是吗?这让我感到很困惑,也很郁闷,为什么我们到五年级了,在抬饭这件事上还问题频现呢?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在午饭前做好吃饭的准备。”抬饭的同学纷纷表示自己都抬了饭,还很详细地告诉我他们分别抬了什么,大家都表示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
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当初在决定抬饭的时候,大家都同意采取小组轮流抬的方式,可是一个组每个人都抬了饭,为什么饭还没有抬齐呢?”“一个组只有6个人,两人抬一桶,怎样才能把4桶饭菜抬上来呢?老师很困惑,需要你们的帮助,我们一起想想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话音刚落,同学们议论纷纷,并很快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正是因为每個人没有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针对这个结论,不少同学提出了解决方案,并最终决定由小组长起领头作用,根据本组男女生情况提前做好分配工作。
我召集各组的小组长,根据同学们共同确定的方案,说明了抬饭的人员安排。在各小组长的安排、分配下,抬饭问题彻底解决了。在共同确立的方案规则的约束下,同学们积极参与的意识也逐步加强。
其间,我不断强化这种合作意识,让合作成为一种习惯,渗透到他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孩子,这没什么大不了。”学生是独特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和大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因为是发展中的人,各方面都不成熟,所以往往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明知故犯的现象。当这样的现象发生时,教师要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化情绪为沟通,化权威为合作。积极表达诉求,师生共商决策,从权威型教师向合作型教师转变,做他们的合伙人。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建和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