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凡秀
犹记得是2002年春天,一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老师今天表扬了我,可是我一点儿也不高兴,因为她是这样说的:小羽同学通过努力,由一名过去的差生成为优生,真棒!‘过去的差生,老师为什么要提这几个字呢?老师干嘛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的过去抖出来?‘差生这个叫人羞耻的名词什么时候才完全不和我连在一起?”
当时,小羽的“心酸三问”震撼了我,也使我想起另一个故事:一名女生爱好集邮,一念之差偷了同桌一枚邮票,从此被同学冠以“小偷”的称号。她的班主任为了洗去她在同学中的坏名声,几次三番地在班上表扬她,称她为“改过自新”的好学生。可老师越表扬,她的头就低得越厉害。渐渐地,她的背竟有点驼了。后来,她转学到了很远的地方。上大学前夕,她给老师写了一封信,白纸上只有一行字:“您的表扬是我心中最深的痛,我需要的是大家的忘却。”
这两件事情让我警醒。我告诫自己:学生的心灵太稚嫩了,以后一定要注意教育学生的方式。
一是绝不能在公众场合批评学生。小小年纪的学生也是有自尊的,教师的喝斥,周围人的议论,都会刺伤他们的自尊,消磨他们上进的志气。因此我批评学生都是“归过于私室”。
二是惩罚要人性化。惩罚是教师教育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手段,只是很多教师在实施惩罚时,往往是疾言厉色、狂风暴雨式的“大轰炸”。学生上课爱说悄悄话,能不能罚他当众读文章?动手打人,能不能罚他做10个俯卧撑(或仰卧起坐)?说脏话,能否罚他自编故事?成绩差,能否罚他来当“教师助理”,帮老师批阅作业……学生虽小,也能领悟。在教师带着爱心和耐心实施的惩罚面前,相信学生同样会觉悟,甚至会感恩!
三是慎重对待“反复期”。一些学生染上不良习气,经教师教育有所好转,但难免再犯,于是教师非常生气,很可能会失望地喊出“你就当一辈子混混”这样伤人心的话,使学生产生“你说我不行,我就不行”这种自暴自弃的思想,再改就难了。面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反复,教师正确的态度是不急躁,不气馁,更不讽刺挖苦,而应分析情况,找到原因,针对特点,因势利导,使反复现象尽快消失,让良好的行为习惯进入到巩固和稳定阶段,从而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四是多种方式唤醒童心。唤醒方式有很多种,如行动唤醒、交流唤醒、活动唤醒、同伴唤醒、礼物唤醒等。爬山时捡的一颗松果、几片各种形状的树叶,一块独特形状的小石头……都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
我最成功的一次“书信唤醒”,是给一名做事追求完美的学生的。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不准自己出现一点失误,是个处处要求完美的孩子。针对他“因为一次作业得了良而把全部作业重做一遍”的事,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信里,我肯定了他的自律能力,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希望他不要太过追求完美,做一个能跳能笑的快乐的孩子。他来找我,我们谈了很多。后来,他仍然那么刻苦,成績仍那么优秀,但不再有“谁比我考得高,我就不理他,而且一定要超过他”的想法,与同学的关系也比原来融洽多了。
警惕师源性心理伤害,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红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