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国有企业为什么一定要成功

2019-08-16 06:56吴坤洋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成功国有资产国有企业

吴坤洋

【摘 要】国有企业熟识又普通的称号,大部分认知印象中是新中国建立后的产物,计划经济时代图腾,全民所有制的代表等,但事实上经大量的研究发现,国有经济织组一直存在于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也不例外。作为重要的经济组织群体,曾经以多种形态身份历史中呈现,源于自身及导致其外部的各种问题争议不断,存在的本质意义与表现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更多地、简单地、粗爆地将其推定为经济体系中的半官僚、伪商业、低效率、小垄断组织等,甚至部分的经济学者、民众对国企、国有资本持有各种妖魔化评价。笔者尝试从历史、经济实例、战略高度、社会资源、资本生产力等角度层面,综合还原国有企业的历史样貌、展示发展现状、未来目标定义,从中探寻发现国有企业的成功对国家、经济、人民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资企业;国资管理;国有资产;成功

国有企业是国家投入资本金的企业,国家投资的资本从何而来?很明显地,国家的资本来源于对民众、企业等缴纳的税金,所谓“取之于民”。当国家征收了大量的税金后有什么作用、应该用于何处呢?大部分理解当然是所谓“用之于民”!既然是“用之于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把金钱直接分派到每个民众或企业?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如此一来又何必大费周章征收各种税金。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征收税金,同时又是怎么样使用的呢?

政府机构以及关联的保障支撑系统(包括民众福利、国防、经济活动等)持续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被国家政府直接消耗的资源就是从社会财富中通过个人或企业缴纳的税金。随着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形态发展为现代社会形态,国家以单纯地直接吸纳有限资源而实现支撑运转的形式是难以持续的,特别是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国家提供的政府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卫生、教育、养老等需要巨量的税金,同时政府机构运作的税金更是不可缺少。除此,政府还有其他方式可以维持吗?有,发行国债,但是国债要承担利息,最终是需要税金承兌,国债没有摆脱税金这个闭环,依然是从社会财富中以法律之名进行粗爆的吸纳。

如何回避这种对社会财富、经济循环直接且残爆的屠宰呢?能否采用钱生钱,利生利,的思路呢?调用部分税金投资实体产业,国家通过利润分配实现财政来源扩充,避免持续直接吸纳税金不断的扩大,减少屠宰经济财富,利用积累的税金持续增值资金,补充经济下行时可收税金收缩造成的财政缺口。如此一来,国企资本出现了,随着发展状大,国企的存在与我们包括政府、民众等在内的各方利益已密不可分,成为国家、民众、社会与经济之间重要的联系与调节。

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国曾经创造人类社会的很多个第一,最早实现封建制度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最早科技四大发明等、最早纸币“交子“等,同样“国企”或“国有资产”概念初型产生最早也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盐铁官营”,后世朝代仿效推行,逐步形成国家层面的重要运作模式。西汉时期“王莽改新--王田制、私属制等“几乎实现了古代的计划经济,宋、元时期国家贸易垄断;明、清两朝海禁、闭关锁国以及一口通商,乃至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以”富国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盐铁官营”得以长足发展与初立时的背景,与中国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分不开,其发展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寓税于价”。

由于封建皇权、思想的自身缺陷造成的内部矛盾,特别是皇权与人民之间的矛盾,造成国家层面对经济的依赖、对人民的剥削不断加重,单纯的税收已完全无法满足、支撑封建皇权这个巨型怪兽的胃口。基于以上的历史背景与需求,给予了“盐铁官营”、“寓税于价”肥沃的土壤,使这种特殊“税收”无形于一般税收同时存在于现实,当然以封建皇权、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国企”作用自然是服务于皇权为任务、以剥削人民为本质,与现代调节经济、资源、战略的理论思想完全不能等同,甚至完全背离。

中华民族的智慧除善于自身创造,更善于吸收消化。经历五千年来的近代最大规模的动荡发展,新中国建立在一个内部百废待兴,外部高速发展的时代,无技术、无资金、更无稳定税金征收是最现实、最大的问题,选择什么发展模式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由于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中国无法直接吸收欧美先进技术与资金,唯一可以学习的对像是可以与欧美列强对立的前苏联,其中包括计划经济制度。有别于古代皇权思想与本质,经过国家资源整合、公私合营等措施逐步转型,以调节经济、解决人民需求、实现国家战略的中国国有资本企业重新走上舞台。

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特点,国家除关税外的一般税收没有强制性、迫切性需求,国家财政收入与民众福利均通过国企实现,军事、科技、文化等也同样以国企为介质,国企几乎完全等同于国家税收与支付现实形式。由于整合了优势资源,国企为新中国经济、科技、民众生活等追赶欧美列强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创造新的成绩与众所周知的贡献,同时避免了“盐铁官营“历史以来对人民的整体化剥削问题。但计划经济也有自身的缺陷,就是没有对个体生产力、生产资源的经济自然规律调节,造成对个体生产力的局限与制约,进而导致整体生产力的效率低下。随着计划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优势消失后弱点完全暴露并且资源严重浪费,发展停滞不前。怎么办?国企能否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激活动力?既要整合优势资源,又要遵从经济规律,同时不能重走古代以皇权为核心思想的“盐铁官营“!

众观世界经济,市场经济模式是主流,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自然调节充分激活个体生产力,这个正是计划经济所缺少的。能否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优点结合起来?经过40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以市场经济模式发展国有企业是正确的,是有效的,是创造性的!

为什么说以市场经济模式发展国有企业是创造性的?首先,他排除了皇权思想的绑架与利用,不同于古代为了皇权战争、统治需要单纯、贪婪、奴役地屠宰社会财富,最终导致社会财富干渴,引发社会动荡,现有国企的经营是以向市场提供产品、服务为主要任务与目标,其中包括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市场法规推广传导体等;

其次,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法制,特别是以公司法、知识产权法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规章,相比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手段采用半官僚形式管理,现代国企与民企除资本来源不同外,在法律前面都是平等存在、公平竞争、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市场中,谁也无法形成市场行业寡头垄断,只有技术领域才可以存在领头顶尖企业;

再者,除个别与国防有关的领域外,市场、社会、自然资源遵从市场经济规律,谁掌握技术、谁预测市场变化准确、谁运用资金投入高效,则谁为主导资源,包括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规模经济与孤体经济竞争;

此外,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国企成为了真正意义的企业,与民企资本同等地位,平等纳税,特别是国企在经济环境变化较大时为国家提供一个稳定的税源。完全摆脱古代封建模式下“盐铁官营”、“寓税于价”实为扒皮抽根式、全社会式的摊派吸纳;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一般税收系统的缺失,国家政府的直接操控包括市场、产业、企业在内的整个经济循环是必须的,因为当时国企的收入等同于税收,国企的成本等同于社会福利支出,特别是直接承担全民职工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社会福利,可以说财政税收只是形式化存在,只有法律上的地位,但没有现实的迫切性。当然,在从公私合营到计划经济国企,再从计划经济国企到市场经济国企,其发展过程中行政性干预是不可缺少的,本质上国企资本来源于国家财政,最终的源头是税金。国有企业的真正意义上的股东是全体纳税人,国家作为法律上的股东以行政管理者角色代表纳税人,对国有企业进行除市场经济运作以外的直接管理。国家作为在经济循环中一个重要又特殊的角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其作用与行为是根本上决定国企是否会出现国家垄断的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着摆脱人类历史以来,政府依赖税金,或其他变相形式的收税,如中国古代的“盐铁官营”、近代欧洲列强对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霸权侵占等“寓税于价”模式的关键。

如何管理好国有企业发展所带的利益与矛盾,关键在清晰理解现代国企对国家经济格局的重要意义与长远目标。

竞争平衡、风险对冲:传统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市场是自由化的,竞争化的、风险化的,但是从已知及已发生的世界经济重大历史事件的经验中发现,纯粹的市场规律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于欧美国家,是以私有企业为基本的经济,天然地携带了追逐高额利润的基因,一切影响获取高额利润的障碍都无法阻挡其贪婪的胃口,直至崩溃为止。经济崩溃时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底层人民群众,他们没有资本、力量抵抗经济大棒的重击,只能任其宰割,特别是在近代世界历史中处于落后被动的部分国家族群,也包括近代的中国,根本的原因是政府执行力的缺失,影响力无法张显,完全力不从心,甚至包括政府本身也是被动挨打。国家对经济实施影响力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经济学上大多推广使用金融手段,货币手段,汇率手段、税收手段等,但这些方法只是变相的经济大棒,同样会对底层人民群众造成直接负面影响。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私有资本有基础,市场是完全私有的市场,政府没有根本性的话语权,当市场失出平衡、风险爆发时谁都没有力量阻止,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天平要实现平衡就不能只存在一边的法码,或让一边的法码份量过大,市场也一样,让国家资本通过国企参与到市场中,分布到各个行业,在法制平等的前提下与私有经济竞争实现天平恒定平衡,并利用法制特别是反垄断法律防控寡头。成功在行业市场毅立的国企,可以把市场利润、资本保留在中国境内,避免部分强势私有企业的自由资金流出,特别是通过国际贸易、汇率体系等渠道流出境外造成国家经济空心化,同时国企的产品服务实现一定市场份额占有,防止大量生产、消费资料过度依赖国外进口,当面对国内外经济风险爆发时道理也是相同。

经济战略纵深、财富分散储存:国企、国有股份都是国家税金的投资,当然作为投资并不一定会有利润,甚至可能亏损。每个经济行业领域都存在高速发展和低速增长期,当处于高速发展期各种资本都会大量涌入,而当处于低速增长期资本迅速退出或沉没,特别是带着自私自利基因的私有资本,市场价格、产品服务质量水平将会出现大规模动荡,对整体经济、个人消费者都是不利、有害的。市场行业领域的大规模动荡,必定首先体验在政府税金的减收,特别是部分经济较弱势地区,税金减收也必定会间接影响政府所承担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兑现。当某行业私有资本退出,国有企业就可能起到支撑作用使市场继续运作,同时把政府税金减收的负面影响降低,行业实现软着陆。企业的存在,特别是国企的存在是政府未来税金保障,也是社会福利的保障,又或者说国企的存在,是国家未来财富的希望。企业的利润及资产增长,从微观看是企业增值,从宏观看,是整个国家的财产增值了,企业资产处于优质状况,也意味着国家资产的优质化。

第二财税系统、大规模减税基础:现代国企与私有企业平等纳税,这与计划经济时代国企,古代“盐铁官营”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也是现代公司法制的表现,企业需要向股东从利润中分红的,作国企也不例外,在正常纳税以外,同样需要向股东--国家上缴利润。税金是向政府缴纳,国企红利也是缴纳给政府,也就是部国企需要二次纳税--利润分配,国家抽取红利,实际上是通过国有资产体系执行国家层面的第二财税系统。由于存在第二财税系统,国家政府对市场管控与财政收入,拥有两个法定税收工具并灵活使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前30年高速增长后,目前处于经济调整期,经济、市场处于转型阶段,过去10年虽然经济保持增长但与前30年已不可比,这与经济规律、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有关,欧美国家经近代两个世纪的高速发展后也同样遭遇这样的情况,在想方设法稳定经济促进增长以保障其所谓的”高福利”运转。要促进经济就需要大规模减税,但是减税所造成的财政缺口如何补充?这时候国企就起到支柱作用,通过红利分配把稅金缺口填补,这与欧美国家选择削减调整国家福利实现促进经济的做法不同的,因为中国有国企,欧美国家没有,所以中国更有底气,在不削减福利的同时推行大规模减税政策的原因。

多样化人才保障科技发展、人个发展选择权实现:人才是人类、科学、社会、国家、民族发展的保证,但人才的培养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关,就像花草树木一样需要阳光、空气与土壤才能茁状成长。人才培养第一体系是基础教育,第二体系是企业等社会组织,当自私自利的私有资本对某行业大量投资,将大量社会专业技术人才也会被吸引进入,意味着人才发展被引向单一方向。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曾经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在世界经济占有一席之位,但资本大量、单一地投资房地产、金融业、港口贸易,尽量香港拥有世界优秀的大学资源但培养出来的各类专业人才无处施展,只能都挤到房地产等几个行业或者失业,最终当世界经济、科技大规模潮流变化时却没有人才可用而造成整体经济转型失败。国企除在市场与私有企业公开、公平竞争外,人才吸纳上也一样,国企在各层面行业都占有一定地位时,各类人才就有了多种发展方向的选择,减少了有才而无用武之地的境地,有效避免了大量人才同质化等问题,更重要是部分对于国家或行业极重要的技术并低利润工作有了人才保障。

对于私有企业,他的成功很简单、粗爆:赚钱,或者说赚高额,甚至超高额利润,不管任何情况下,为赚取利润可以牺牲除自身以外的一切,包括国家与人民,近代历史已有很多实例证明,特别是民国时期。那么对于国企呢?既然是企业,特别是现代企业,国有企业当然也可以赚取利润,甚至超高额利润,当然绝对不应该是垄断、非技术性、皇权化的爆利。现代国企与私有企业最大的区别,国有企业面对国家、人民、经济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并且是超越一般法律所定义的义务,唯一应该拥有的权利就是国家企业法律规章所声明之权利,除此外不可逾越。

国企的成功不能等同于私有企业单纯的赚取利润,国有企业的成功表现在于在保障国家、人民长远利益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柱作用。国有企业要实现的主柱保障作用包括社会就业水平、第二财税、法律典范标杆、关键性基础科技、生产服务资源供给、宏观经济平衡等。

国企的成功,意味着国家、人民的成功,国企的失败,意味着国家、人民的失敗,因此,国有企业不但要成功,并且一定要成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国资委,《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1991年11月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 反垄断局,《反垄断法》,2008年8月

[3]德国思想家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资本论》,1867年9月

[4]清朝 康熙 徐元文 张廷玉,《明史》,1867年9月

[6]新中国 国务院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2004年

猜你喜欢
成功国有资产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谈中学生的人生成功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