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养老模式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调查与研究

2019-08-16 06:56沈啟航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养老民族

沈啟航

【摘 要】我国民族地区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民族地区普遍发展落后于我国平均水平,养老模式的进步也普遍滞后于我国平均水平,如何改善民族地区的养老模式,探索出适应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与不便的养老模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民族;养老;政策;医疗;对策建议

1、前言

1.1 选题背景

截止2018年末,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9538万,65岁以上人口1亿6658万,按照老龄化社会的新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1.94%。[1]若老年人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我国上亿家庭的和谐,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治安的稳定,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要积极开展应对老龄化的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养老体系[2]。

1.2 研究意义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养老问题涉及民族,宗教信仰,区位因素,思想观念等问题,区别于广大的汉族地区,养老存在诸多的特殊性与不便性。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高寒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简陋,思想观念落后,政策落实不彻底,少数民族老人众多,民族宗教信仰繁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力量缺乏积极性,因此,保障少数民族老人晚年的生命质量与幸福水平,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是重中之重。

所以,要针对少数民族的民族特点,地域特征,经济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制订出真正适合少数民族的养老体制,使少数民族老人真正能够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硕果。

2、养老模式现状分析

2.1 老龄化现状

2016年末,全州户籍人口为458.73万人,汉族180.51万人,少数民族278.2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6%。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极高。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1.47万人,其中农村老年人42.25万人,占全州老年人口总数68.73%[3]。少数民族老年人中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

2.2 养老模式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孝道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我国伦理道德的基石。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分布于大山之中,在改革开放以前,很多少数民族村落甚至没有一条完好的水泥路,大多都是土路,交通闭塞,信息交流不畅,绝大多数老人从小接受的教育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子女在成人之后奉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并且每家每户都有田地,在老人老了之后,将田地交给儿女耕种,儿女一方面在生活起居上照顾老人,一方面又依据在农耕养殖上取得的收入养活一家人,这是大多数少数民族老人内心深处最希望的养老模式。

3、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举步维艰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教育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城市经济发达,在少数民族村落的新一代渴望城市的花花世界和受到比传统农耕更高的收入的诱惑,大批的少数民族青壮年通过教育,外出打工等方式走出大山,进入城市发展。而少数民族老人,因为经济原因,故土难离,缺乏城市生存所需技能与体力,舍不得土地等因素留守农村,以年老的身躯从事着农耕养殖等体力劳动,生活质量差,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面临崩溃。在调研中,少数民族村落,有兒女在身边的老人是最被其他老人所羡慕的,而且也较为长寿。在调查中,仅有8%的老人有居住在敬老院中的想法,而且是经过我们反复强调敬老院的好处的孤寡老人,有92%的老人意愿是居住在家中,激进者甚至说明死也要死在家中。

3.2 收入与医疗水平的困境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老人来说,生活所需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有土地进行农耕的收入,子女的赡养费,社会保障收入。土地农耕方面的收入受气候,自然灾害,农作物价格水平波动的影响,传统农耕的收入越来越低。子女所给予的赡养费也各不相同,有的能完全满足老人的需求,有的甚至一分没有,而老人也不会因此诉诸法律。而养老金方面,根据红河州开远市社保中心的规定,最高每月210元,最低每月104元,远远不够一个老人每月的花销。

城市中收入水平与可接受的医疗服务呈正比,但是少数民族村落,老人不仅收入低且不稳定,而且没有良好的就医环境,地区卫生条件极差,老人缺乏慢性病,“三高”,骨关节疾病等中老年常见病的意识。

少数民族老人与汉族老人享受同等待遇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随医疗服务机构等级提高而逐级递减,意味着一旦少数民族老人患上重大疾病,必须到城市大型医院就诊,医保虽然可以报销60%,但是剩下40%在以万元为单位的支出中,对少数民族家庭都是一个毁灭性打击,并且根据在当地医院的了解,很多大病并不在报销范围内,甚至很多在报销范围内的大病的手术器械费,后续药物治疗费用也都不在报销范围内。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卫生院设施简陋,医疗人员水平低,缺乏医护人员,也是制约少数民族老人生命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客观因素导致养老供需矛盾

首先,在广大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方面,少数民族老人主要居住在分散的村落之中,村落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规模也有大有小,对于星罗棋布般分布在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村落来说,能够接受到的政府机构提供的养老资源匮乏,私人机构即使有政府的各类补贴以及政策优惠,也不愿意深入少数民族村落。另一方面,如上述所说的少数民族老人的家庭养老观念不易改变,他们也不愿意移居到养老资源丰富的地区。

其次,城市是国家和政府重点保障的地区,建立起了以养老院为中心的各类养老配套设施,并且在快速扩张之中,政策的实施与落实力度也最大,社会力量的投入也能快速回收成本,对各类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也最大,聚集了大量的养老资源,而分流到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村落里的养老资源相应变少,所以少数民族村落的机构养老服务水平较差,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服务差少数民族老人入住率低,因为入住率低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也低,政府对于养老资源的投入与效率也不成正比。

4、构建民族地区新型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4.1 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的养老模式

如上述所说,少数民族地区老人都是较为传统甚至封建的,家庭养老深植于他们心中,至少这一代的老人很难改变这种思想。而少数民族村落分布广,规模不一,交通所需时间长。对于本来就经济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来说,养老院及各项设施会使本来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所以以养老院为核心的机构养老模式投入大且效率低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民族地区养老主要依靠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模式。当然,单纯依靠家庭养老不利于改善少数民族老人的养老现状。

4.2 以福利为目的的少数民族村落养老服务站

在鼓励少数民族老人居家养老的同时,在村落中,结合乡镇卫生院,乡镇派出所,村委會等基层组织建立村落老年服务站。

1.乡镇卫生院每天派出医务人员巡诊各村落超过65岁的老人,参照大学生村官制度,鼓励医科学校实习生,毕业生积极参与,争取小病就地医,大病及时诊断送医,对老人普及医疗知识,在老人突发疾病时能有急救人员及设施,保障老人的健康及生命质量。

2.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定期慰问老人,了解其面临的家庭困难并尽量帮助解决合理问题,向老人普及政府对老年人养老最新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及各项保险,养老金等的方案。

3.村委会定期组织老年民族文艺活动,利用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组织本村甚至扩大到乡镇的老年文化活动,在村委会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兴办老年大学,丰富老年人晚年精神生活。

4.设立心理咨询室,重点关注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普及衰老、疾病、死亡等临终关怀的知识与概念,让少数民族老人的晚年更加幸福。

5.在所有65岁老年人的家中设立一键报警,一键通话按钮,直接关联乡镇派出所,确保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

6.村委会设立和牵线老人互助小组,使得居住地接近的几户老人,彼此加强沟通与联系,在平时拓宽老年人的交际圈,增加感情与交流,在突发情况能互相帮助。

4.3 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养老投入

1.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供给对象中超过65岁老人资助其医保,社保费用,拓宽医保范围,提高大病,慢性病补助,实现老年人看得起病,住得起院。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至少保障无其他收入的老人养老金能满足其基本生活要求。

2.鼓励商业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进入并参保,政府给予补贴与税收减免,进一步降低参保资费。

3.对于中度至重度失能老人,鼓励子女家属就近就业,给予补贴,照顾老人生活起居,本地公职人员“一对一”帮扶。

4.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特色农业等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岗位,优先本地家中有超过65岁老人的居民就业。

5.坚持与推进“医养结合”项目的实施与改革,在少数民族地区继续扩大项目覆盖范围。

6.鼓励具有相应资质与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入养老行业,政府给予各项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不局限于城市,更多要拓展到养老资源较少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

5、结语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城乡差距,民族差距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老龄化的今天养老问题是个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尤为显著。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就要尽快打破少数民族地区物理上的闭塞与文化上的闭环,加强政策的针对性,使之与中国的发展接轨,促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共享中国崛起的繁荣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R].北京:国家统计局,2018.

[2]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与养老体系建设规划[EB/OR].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3/06/content_5173930.htm.

[3]李丽琴,孙桂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红河州城镇居民养老问题研究.中共云南省委学报.2018,19(1):145.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养老民族
我们的民族
养生不是养老
多元民族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