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因素对海城耿庄镇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2019-08-16 06:56朱韦明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幸福感

朱韦明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人口结构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和增长速度加快都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的行列。农村老年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随着农村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迁移,多数农村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以及子女支持状况,分析老人的子女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借此为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以及晚年生活质量提供可借鉴措施和政策依据。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子女因素

1.研究背景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数量日益增多的农村老年人口群体,在需求和文化水平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加之基数庞大,农村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将对中国的农村可持续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如何使农村老年人精神愉快、身体健康,是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的关键。主观幸福感是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而子女因素几乎构成了目前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全部内容,因而是影响老人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子女因素对其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1研究背景。在人口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迁移速度加快、少子老龄化和抚养比升高,农村老年人口增多等人口问题下,如何促进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进赡养功能,帮助老人度过安祥幸福的晚年就成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议题。我国历来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传统观念认为父母的养老保障和福社与子女数目呈正相关关系,子女数量越多,父母养老越有保障。然而现实中子女数量多的老年人无人抚养的情形却频繁出现,究其原因是子女不孝,互相推脱责任。而且,不止子女数量,还有子女的收入,学历,居住距离等因素同样影响着老年人的幸福感。因此,研究子女因素對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必要的是有必要的。

1.2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目标是对海城耿庄镇下辖七村(北耿村、秦家村、山水村、大莫村、大甘村、丁家桥村、土台村)老年人的子女因素和老年人幸福感现状进行描述,探讨农村老年人幸福感与子女因素的关系,以期为健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其幸福感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1.3研究意义。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水平是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在众多因素中,子女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较为重要客观因素,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的亲子支持活动是主要的一种社会关系,子女向老年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可以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过研究子女因素来探究提升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农村子女尊老敬老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道德素质,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在样本村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耿庄镇农村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分布随机抽取7个村.在村里根据地理位置进行等距抽样,在每个村随机抽取22-34户,调查的样本为165份,剔除掉无效样本,剩余有效样本共157份。年龄经核查数据最小值在60岁,符合要求。

2.2研究方法。本文作者先对数据整体进行描述性分析,在对子女因素中的单个因素分别与老年人的幸福感进行卡方检验来分析该因素是否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在运用线性分析来预测该子女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程度。

2.3指标设定。根据研究目标,设计问卷:(1)老年人与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健康状况;(2)幸福感状况:由老年人对自己当前生活的主观评价来确定;(3)子女因素:子女与老人的居住距离、情感支持以及联系的频繁程度。

3.描述性统计

3.1性别与年龄。在157份数据中,男性受访者所占比例为49.04%,女性受访者所占比例为50.96%,男女比例接近1:1。数据年龄经核查,其最小值在60岁,符合老年人定义的要求,而且调研的所有数据全部都是思路清晰的老年人,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3.2受教育程度。收集的样本中,受教育最多为12年,样本平均受教育时间为6.35年,标准差为2.364年,由分析可知,农村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在遇事情时很可能因为知识的匮乏而影响自己的幸福感。

3.3健康状况。从健康状况来看,有14%的农村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其满意,13.4%的人非常满意自己的身体状况,36.9%的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满意,35.7%的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太满意或一点都不满意。

3.4居住状况。从居住状况来看,20.4%的农村老年人独居,有超过半数(63.1%)的人与配偶同居,14%的老人和配偶及子女同住,还有2.5的老人的居住形式为与子女(老伴去世等)居住等其他居住方式。

3.5爱好与亲密好友。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没有自己的爱好,个人爱好可以成为一个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爱好有可能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数据中66.9%的农村老年人样本都有自己的亲密好友,仅有33.1%的样本没有自己的亲密好友。

3.6老人的年收入。29.9%的样本收入在5000元以下,32.5%的样本收入在5000-15000元之间,15.3%的样本收入在15000-25000元之间,22.3%的样本收入在25000以上。

3.7是否向子女倾诉。由分析知,超过半数的农村老年人样本在生活种种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都会向子女倾诉,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有很多事情是他们力不从心的,当他们不开心时,子女的安抚会让他们感觉十分安心,也就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安全感。

4.影响因素

从结果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因素:

4.1子女的职业类型。由图一可知,卡方值趋近于0,说明数据趋于符合,子女的职业好坏对老年人晚年的幸福有一定的影响,且子女工作类型越好,老年人的幸福度越高,了、看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根深蒂固。

4.2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由图可2知,p值为0.007>0.05,说明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与老年人幸福感有一定的联系,那些子女给予经济支持的老人幸福感普遍比没有经济支持的老人高。

4.3子女个数。由图3可知,卡方值趋近于0,说明数据趋于符合,子女的个数对老年人的幸福度有一定影响,且子女个数越多老年人的幸福感越高。

4.4子女与老人居住的距离。由图四可知,卡方值趋近于0,说明数据趋于符合,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对老年人幸福度有一定影响。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越近,老年人幸福感越高。

4.5子女的学历。由图5可知,卡方值趋于0,说明数据趋于符合,子女的年收入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子女年收入越高,老年人幸福感越高,且相比女性老年人来看,子女收入对男性老年人的影响更为显著。

4.6子女的婚姻状况。由图6可知,卡方值趋于0.01,说明数据趋于符合,子女的婚姻状况对老年人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子女家庭完整,老年人幸福度要高一些。

4.7子女与父母联系的频繁程度。由图4.7可知,卡方值趋近于0,说明数据趋于符合,子女与父母联系频繁程度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且联系越频繁,老年人幸福感越高。由此可见,子女多陪陪老人,会让老年人获得更加开心,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依。

5.研究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主观幸福感是测量调查对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了解其现在的生活质量现状,提出改善生活质量的具体有效的措施。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今天,农村老年人更多地依靠子女提供各种生存资料。子女因素就成为决定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可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1)总体来看,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在对老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上发挥着明显作用;子女的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都能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尤其是能减弱消极情绪。

(2)不论控制哪一层变量,子女年收入水平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父母遇到困难时期,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最为快捷有效,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它还可以提高老年人抵抗生活风险的能力。分性别来看,子女年收入水平对男性老年人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女性老年人却影响不显著。调查中也发现,男性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承担者,若拥有高收入水平的子女,子女可以帮助男性缓解经济压力,降低抑郁情绪。而女性老年人在家庭內部更多的发挥作用,对家庭创收的期望和动力不及男性,因此,子女的年收入水平对女性的影响的影响低于男性。

(3)子女受教育程度与老年人幸福感有显著相关性。说明父母望子成龙的想法根深蒂固。子女受教育程度能显著降低老年人的抑郁情绪。若父母在日常生活遭遇心理困惑,受教育水平高的子女由于知识储备丰富,便能迅速找出应对方案,帮助父母派遣抑郁情绪,最终使父母走出心理困境。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子女与父母情感沟通更流畅,更易消解父母的消极、抑郁情绪。

(4)子女与老人的居住距离对老年人也有一定的影响。子女是老年人的依靠,随着年龄增大,老人的安全感会降低,老人们希望子女留在自己的身边照顾自己。同时这可能会让老人更方便照顾孙子女,从而提高幸福感。子女的社会地位越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越高,子女地位在老年人的严重更像是一种成功的象征,老人倾其所有哺育子女,子女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切,也是他们的骄傲。

(5)子女的联系频繁程度与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缺乏,重视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即便子女不能回家,老人也想听见他们的声音,老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老人越来越需要子女的宽慰和理解。

5.2建议

5.2.1家庭层面。子女要与老年父母多沟通和交流。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多与邻居同龄人沟通。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健康状况变差不仅会影响老年人日常的生活状况,也会影响他们的心情,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通过与老年人的沟通及时发现老年人的需求,也鼓励老年人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以良好的沟通,保证老年人的心情舒畅。提倡子女常跟老年父母聊聊天,同时也要注意常回家看看,经常组织出游、聚会之类的家庭活动,增加与老年父母相处的时间,以慰藉老年父母对子女的牵挂之情。

5.2.2自身层面。具体到老年人自身层面,要正确认识目前老龄化的现状,老年人自己要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要只等着别人来关心自己,也要主动去关心和帮助别人,尤其是健康的低龄老年人可以通过给其他老年人提供帮助的形式,来感受助人为乐的乐趣,主动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在适度的范围内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多参加社交活动,接触新鲜事物;学习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早做防范,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丧偶的老年人也要乐观面对生活,积极的去寻找自己的伴侣,提高幸福感水平,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

5.2.3子女层面。子女要尽量多的利用工作之余关注老人,常回家看看,另外,只有子女提高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加强就业保障,优化就业岗位,逐步提高收入水平,才能有更多地资源孝顺老年人。此外,子女要做到尽心尽力地经营婚姻,少让父母操心;同时也要给予父母一定的经济支持,让父母老有所依。

5.2.4政府层面。政府应该加大本乡镇企业的就业政策扶持,对于本乡镇的工人进行一定的补贴,让子女离老年人近一些,能够力所能及地照顾到老人;全面提升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也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重中之重,在子女经济水平提升的情况下,子女的受教育程度高,会更有效地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猜你喜欢
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为了提升群众的“生态幸福感”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四大举措提升职工幸福感
别让孩子的幸福感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