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娜
【摘 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成立于1979年,原属于曲靖市管辖,后划归昆明市管辖。目前,全县攻坚脱贫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关键词】寻甸县;精准扶贫;做法
一、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县情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成立于1979年,原属于曲靖市管辖,后划归昆明市管辖。全县国土面积3588.38平方公里,共辖9镇4乡3街道、174个村(居)委会、1577个自然村,总人口56.3万人。基本县情为“民族、贫困、山区、老区”四位一体:一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13.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63%,其中回族7.03万人,占比12.5%,是昆明三大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二是国家级贫困县。寻甸是全国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乌蒙山区38个连片开发县之一。三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整体地势较高,山区、高寒山区占总面积的87.5%。四是革命老区县。红军长征曾两次途径寻甸,是全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
2013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乡镇8个、贫困村134个、贫困人口33366户127979人。2017年初,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526户52115人,动态管理后有14592户52340人,有51744人达到脱贫销号标准。目前,全县攻坚脱贫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第一,细心排查,确保精准识别。严格按照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时限,牢牢把握群众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监督、确认审核这五个关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访惠聚”工作队力量,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机制,做到精准识别、精准登记、精准建档、精准动态管理。寻甸县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要求,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2736元补贴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无公职子女、无机动车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驻村干部摸底,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牢牢把握精准识别这个关口,做到公开公正,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创新帮扶方式,完善扶贫措施。扶贫项目、资金和措施以建档立卡户为依据,逐村逐户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集中力量进行精准扶持。在扶贫过程中不仅落实了产业扶持、安居工程、社会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村民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支持到村到户,还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移民新村建设、生态建设以及整族帮扶人口较少民族,并不断尝试绿色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新型扶贫方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贫困户,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使之提高“造血”能力,努力摆脱“精神贫困”。
第三,创新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寻甸县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贫困人口变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率等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县、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贫困县、村和农户的动态退出机制,明确了退出标准、程序和时间表。
第四,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在扶贫过程中,寻甸县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将城镇就业人员等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寻甸县的稳定转移就业人员全部被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完善和巩固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大病保险试点,先由新农合进行补偿,个人负担费用超过重大疾病保险赔偿标准的部分后,由重大疾病保险按比例给予赔偿。对农村27种重大疾病,在大病保险补偿后在给予医疗救助的倾斜,并逐步实现门诊服务的整体覆盖;完善乡镇卫生所配套设施和职工宿舍建设,实现标准化村级卫生服务中心。
第五,聚焦产业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寻甸县严格落实规划,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支持贫困地区依靠科技发展特色高效的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发展公司、合作组织、优势产业和乡村旅游等多种带动型产业化扶贫模式。加大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培育区域主导产业,使农产品集中在最适宜的区域,逐步形成具有贫困地区特色的主导产业带和产业集群。
第六,认真落实“三讲三评”,巩固扶贫成果。寻甸县进入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针对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畏难厌战情况,为促进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充分发挥作用,督促村组干部更好履行职责,激发贫困户勤劳脱贫的内生动力。“三讲三评”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驻村工作队员讲主要的帮扶措施、评帮扶的成效;村组干部讲自己的在位履职情况、评阶段内工作成效;建档立卡贫困户讲自己的贫困情况和脱贫情况、评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三讲三评”工作一般由乡镇挂包贫困村的领导班子成员主持,“三讲三评”结束后,还需要进行民主测评和点评,同时吸收群众意见,提出整改意见。“三讲三评”是一面镜子,讲的是思路与出路,评的是责任与担当,只有每一位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实现脱贫致富。
三、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事关民生福祉和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寻甸县经过过年的努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有一些问题。
第一,政府扶贫不能与市场规律有效挂钩。精准扶贫是一个雙向互动的过程,在扶贫工作中,政府作为扶贫背后的一只大手,应该扶什么、怎么扶、扶到什么地方去,这不仅是一个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产业扶贫作为一个重要的扶贫方式,但以政府名义支持的扶贫项目往往效益不是很好,这是为什么呢?究其主要原因有,在投资之前没有很好的进行市场评估,导致最后投资与收益不成正比,既浪费了政府财力,又不能给当地群众增进福祉、增加收益。这不仅是寻甸县存在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有这样的问题。比如各地还有一些不合理的做法,由于当地政府在没有进行准确的调研和联系收购渠道的情况下,就倡导当地群众种植或者养殖一种作物或牲畜,结果在供求关系和其他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下,价格下跌,最后农民收入甚微,扶贫效果甚微。因此,政府在进行产业扶贫之前,需要进行准确的市场调研,同时在扶贫工作中,政府不能实行大包干,应该让市场、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都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共助的局面。
第二,产业扶贫需要与贫困人口实现精准对接。产业扶贫作为一个重要的扶贫方式,对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岗位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在现实扶贫工作中,产业扶贫和精准帮扶还有待强化。现在针对落后村庄的开发式扶贫,一般是根据现有特色、因地制宜进行开发,一般采取私人企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集体村办企业开发、单个家庭户开发四种主要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开发模式,最开始有国家政倾斜,比较有开发优势,但因后期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很多缺点和问题而优势减弱,还有一些合作社后期被村子里的大户掌握,难以带动村民集体脱贫;村办集体企业最后也因为产权与收益矛盾而经常发生纷争;只有私人企业,由于更加关心自己的利益和收益,最后效益不错。但这种扶贫往往最后的结果是富了企业,扶了老板,农民很难实现全面脱贫。
第三,贫困人口思想保守,思想工作难做。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贫困人口多聚集在偏远偏僻山区,思想保守落后,文化素质不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戴着贫困户的帽子,不愿意“摘帽”,想持续的享受国家一些列的优惠政策。这样的思想严重阻碍这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阻碍脱贫工作的进行。因此,扶贫先扶志,对于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需要深入人心,逐步引导、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扶贫工作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