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霄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给世界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黑客现象也随之肆意生长,其引发的伦理问题也不得不被重视起来。这些问题不但破坏了互联网环境,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现实社会危机,对大数据时代黑客现象的伦理探究也成为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黑客现象;伦理
从21世纪开始,信息、数据等名词就不断出现在我们眼前,同时不断激发着人们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想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发生了巨大变革,世界正在携手大数据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数据安全”也成了世界忧心的问题。我们在感叹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机遇和未来的同时,也从层出不穷的黑客事件意识到黑客对大数据时代的强大威胁。特别是近年来,连年增长的黑客犯罪事件越发揭示了大数据时代在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上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已经引起社会的重视。正是由于互联网在世界上迅速普及和发展,导致信息安全问题变的愈发难以控制且无法有效解决,且这类事故的后果,已经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影响,而是整个社会需要直面的挑战,甚至关系到世界的发展和稳定。
一、黑客现象的表现及特征
(一)黑客现象的表现
我们通过黑客的攻击、性质等可以将黑客现象的表现分为:恶意攻击、信息窃取泄露、恶意软件肆虐三个方面。
恶意攻击指的是黑客从寻找漏洞入手,通过软件和系统的漏洞,进行黑客攻击。这类攻击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上至国家和政府,下至个人,对这类攻击都防不胜防,它可以作为国家间谍的攻击手段,也可以是黑客个人技术炫耀的途径。黑客进行可以攻击的主要方法是:DoS( Denial of Service)攻击,简称拒绝服务,目的是让对方的网络或者计算机无法供正常的服务或访问,使目标系统停止响应甚至崩溃,并且这种攻击无法提前预防和控制。这类攻击的攻击对象范围非常广泛,政府部门、银行、社交软件、大型公司网站都可能成为他们的攻击对象。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也是令人担忧的,首先,这类攻击会造成公共网络的瘫痪崩溃;其次,攻击社会名人的社交账号发布不实消息,会引起社会舆论和恐慌,同时也会造成人物负面影响;最后,政府和国家机关网络系统被攻破后,相关机密和信息很容易被泄漏,严重的更会引发社会的动荡。
信息的窃取和泄漏,可以说是大数据时代社会各界面临的最大威胁,同时也是大部分黑客进行黑客攻击的目的,因为这样便可凭借窃取到的资料和信息谋取经济利益。黑客进行黑客攻击的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的攻击主体主要集中在医院、银行和大型公司,黑客窃取以上机构的用户信息,包括姓名、年龄、邮件、電话等个人信息,通过售卖信息牟利。第二类主要集中在政界和娱乐圈事件的曝光上。这种黑客行为和现象是被社会所抵制和厌恶的,也是黑客犯罪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和信息量过于庞大,被泄露和贩卖的信息我们无法挽回,我们也无法得知这些信息和数据将会流向何处,用于何处,这对个人信息安全,政府信息安全和国家信息安全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恶意软件,指的是未经用户许可,在计算机或其它终端上安装运行,侵犯用户权益的软件。可能它就藏于你下载的某个APP 中,它可以在你浏览网页时弹出垃圾广告而无法关闭;它可以未经许可自行卸载其它软件,阻止你运行其它软件;它还可以潜伏在你的移动设备中,偷偷收集你输入的所有信息,输送到黑客手中,或者通过恶意软件将你的重要文件和资料进行加密处理,以此向你进行勒索敲诈。
(二)黑客现象的特征
通过对大数据时代黑客活动的总结,可以将其特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带有政治意图的黑客攻击日趋增多。各国开始逐渐意识到数据信息的重要性,在呼吁和平的当今世界,网络世界却“硝烟弥漫”——国家支持的黑客间谍活动日益增多,大数据时代以来,这类带有政治意图的黑客攻击在国际社会上非常多,攻击对象一般是政府机构或国家重要组织,但由于这类黑客的反黑客反侦察能力非常强,且一般国家及政府为授意者和背后支持者,所以很难提供确凿的犯罪证据。
黑客攻击目标集中化。大数据时代黑客现象攻击对象是非常多样却又集中的,其目标主要集中在金融、医疗、通信、大型国际企业的重要经济部门。黑客的目的是这些目标数据库中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医疗记录、财务信息等等,而又因为这些数据一般是很难会有更改,所以这类信息数据就变得的“价值连城”。而最令人担忧的是,黑客在网络世界的攻击可以直接作用于现实世界。目前各个国家各部门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且对互联网和数据库的依赖日益加深,黑客攻击对这些行业和部门的威胁是巨大的。
二、黑客现象的伦理问题
黑客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衍生,具有技术社会化和社会技术化的特征,随着黑客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我们无法逃避也不可忽视随之而来的伦理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正常秩序。
(一)扩大网络空间安全的缺失
黑客利用黑客技术制作病毒,攻击网络,可以在瞬间袭击千万计算机网络,也可以悄无声息地来到你的移动设备中窃取数据和信息,这些行为都会对个人隐私安全和网络数据安全,还可以构成严重威胁,造成这些网络空间安全缺失的原因有三个:对隐私权的侵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和全民窥私欲的激发。
(1)对隐私的侵犯。隐私是人们不想被人轻易发现的领域,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隐私的保护也陷入了困境。连接互联网的每一个移动终端,都是一个数据发收器,我们可以轻松的通过互联网收集信息。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使贩卖信息成了一种谋生手段,黑客可以很轻松的利用软件程序收集某个人的资料。但这种行为已经侵犯了他人权益,并且有可能给他人造成无法弥补的身心伤害。除了对当事人的伤害,还会影响互联网信息活动本身,人们将不再信任网络,不再更积极地靠近互联网技术。
(2)对知识产权的侵犯。知识产权,就是对自己智力劳动成果所属权的拥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很多,如盗版音像碟片、盗版图书、专利窃取等。黑客认为网络信息应当是免费共享的,他们将入侵和解密的成功公之于众,比如未经许可将一些公司和政府的私密文件、正版软件的破译版免费分享,这些都是对原拥有者知识产权的侵犯。黑客的这种行为将会对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和社会进步造成严重的打擊。
(3)全民私窥欲的激发。窥私的心理其实是人心理的作祟,当自己的隐私等不到保护的时候,会没有安全感,可是当别人的隐私公布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却会让自己的窥私欲得到满足。而黑客行为也是满足全民窥私欲的一个重要途径,如近年来各路明星私照的曝光以及个人行程信息的泄漏。黑客为了满足个人以及大众的窥私欲望不择手段,而大众却没有直接表示反感,甚至乐见其成,津津乐道,变成其帮凶。
(二)增加社会信任危机
黑客行为造成的社会信任危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危机。
(1)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互联网中的人际交往是在匿名的情况下进行的,特别是黑客群体,他们可能就是自己身边的某个朋友或者家人,但是在网络世界中入侵、窃取等。网络交往实质是一种“陌生人”的交往方式,我们进行网络社交的时候甚至都不能相信设备另一端的那个人,这是一种社会心里危机。当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么对现实社会伦理的规范和行为准则也必然会产生怀疑,其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感也会发生扭曲,而由于黑客现象的助推,无疑放大了这种危机,在虚拟的环境中,让人们产生信任则更加困难,而长期的在互不信任的环境中,无形的增加了社会风险,长久看来,
更不利于互联网的发展。
(2)国家和政府信任危机。互联网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大家都在不断试探,社会群体针对社会群体,国家系统敌视国家系统,导致社会生活满目苍夷。有国家支持的黑客活动影响更为恶劣,由于现在国际社会反战的信念和愿望非常强烈,有的国家转而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对他国的攻击,致使他国电子媒介、银行和交通等重要网站瘫痪,政府运作陷入混乱,物流和通信等信息网络系统崩溃,急需的战争物资无法及时运达指定位置,这些直接影响了他国的社会秩序。当各国的将政治目标建立在黑客技术上,那公众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危机问题将会尤为突出。
三、黑客现象伦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解决黑客现象伦理问题的主体方面涉及到黑客群体和全体网民,我们需要加强对全体网名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同时政府部门对黑客群体可以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
(一)加强网络主体责任意识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黑客群体隐匿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躲在万千网民之中,我们没有方法去甄别他们在网络上的身份,所以我们要强化所有网络主体的责任意识,不仅仅是单独对黑客群体作出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希望每一个在互联网上出现的公民都能有责任意识,明白即使没有人看见,也要理性地进行互联网活动。当全民都明确知道在网络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勇于承担自己的互联网行为责任时,信息技术才得以健康地发展,同时也能够减少黑客现象和黑客犯罪的发生。黑客作为特殊技术人员,有着专业的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技巧,他们自身的责任意识的建立又显得比一般网民更为重要,他们可以更精准地知道每一次攻击和入侵将会造成的后果,如果在他们行动之前,能够保持客观和理性,秉承着对社会和自己负责的态度分析行动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否合乎现行伦理道德规范,黑客现象将会在源头便得到有效的控制,网络安全问题也会得到部分解决。
(二)对黑客群体的正确引导
除了在思想和道德方面的正面倡导,国家和政府还可以就黑客群体的职业特征和职业需求,进行黑客招安,让黑客群体发挥才能为国效力,让黑客知道他们的专业技能是能够被社会和国家接受,是可以成为国家安全的一线捍卫者。对于黑客以及黑客技术,可以是世界的破坏者,但是如果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将是科技社会的有力建设者,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黑客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黑客这个职业,接纳他们,然后通过一些招安政策将他们转变为盟友和伙伴,充分利用他们在技术上的优势,完善国家安全系统,加强信息保密机制,共同抵对外来黑客进攻和入侵,确保本国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董军,程昊.大数据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控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
[2]安宝洋.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伦理治理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5).
[3]蒋文保,范勇.评析网络黑客现象[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
[4]杜宇,杨昂.黑客现象及其法文化意蕴[J].学术交流,2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