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2019-08-16 06:56阙晶晶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现状

阙晶晶

【摘 要】内部控制是在公司治理实施的基础上所开展的控制活动,二者共同实现公司内部管理的良好运行。本文在分析二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现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现状;策略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主要是用于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以及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未来发展中的关系,并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其目标是最大化股东的权益,合理管理决策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公司运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包括财务运作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相关公司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实现公司共同目标。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权益的分配,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并有效降低组织结构的代理成本[1]。而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公司日常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主要表现在标准、制度和程序的制定,实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资产的完整性,帮助公司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因此,在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二者之间基本上是一致的和统一的。

(二)公司治理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前提。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与公司治理的完善有着密切关系,在原有的公司治理环节中,完整的控制体系可以得到有效实施,使公司效率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最终实现公司既定的经营目标。但是,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理想,即使内部控制系统更加科学地建立起来,通常情况下也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这对于公司防止欺诈和提高效率而言毫无意义[2]。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不同

(一)不同的管理方法。内部控制的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授权审批系统,达到控制会计系统的目的,在内部进行必要的全面预算管理和公司资产管理。具体操作包括相关业务的审批、授权、监督等等,包括相关财务信息的核实和披露。而公司治理主要采用控制与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手段,它涉及各方之间合理分配控制权的问题。

(二)不同的控制目标。努力实现公司经营目标是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共同目标,但两者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异。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原有的运行效率,因此,它的基本功能是衡量和控制相关人员的活动,确保预期计划得以有效实施。而公司治理的控制目标主要是确保各方之间的权利可以得到合理分配,收益也可以合理分配,明确界定各自的责任和权力,在此目标下,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收益基本上是平等的。

三、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现状

(一)管理者权力过度集中。当公司将管理权力委托给职业经理人时,管理者可以很好地控制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但是国内管理者的权力非常集中,当公司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存在缺陷时,公司的负责人就容易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决策,而不是考虑公司集体所有者的利益。一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或集体利益较小,最终的内部控制可能会流于形式,相关制度难以贯彻执行,这将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效果。此外,內部控制评估的结果很容易受到公司管理者的主观意识影响,评估的目的本来是规范和惩罚管理者,管理者集公司大权于一身,可能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的评估结果。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完善。提高内部信息披露的质量,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在现实环境中,大多数内部控制完善的国家往往会通过立法迫使公司披露控制信息,有些国家甚至要求会计人员独立审计并发布报告。但是,我国没有强制披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也没有明确出台相关规定,由此造成了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完善的现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往往缺乏约束,可以不必接受社会各个阶层的有效监督,从而影响公司治理过程中科学业务决策的形成。

(三)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就我国大部分公司的发展水平而言,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缺乏,使得内部控制达不到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无法形成普遍认可的标准。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还需要专业化和进一步完善。在我国,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有很多适用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但上市公司在该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控制过程的规范化,评估系统也不完整。

四、公司治理结构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首先,我们可以借鉴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逐步引入外部监事,摆脱大股东和管理机构的控制,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防止监督缺位,损害公司利益。其次,要严格限制监事会成员的资格,监事会成员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财务监督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中的不合理和非标准情况。最后,强化监事的责任和义务。控股股东或者行政机关指定的监事,如果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疏忽大意、不履行监督职责等重大缺陷,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优化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所有权结构决定了公司所有者和股东的构成,从而决定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直接管理层的组成。其中涉及到四个利益相关者,包括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和直接管理层,也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因此,要优化所有制结构,首先必须实现所有权的多元化。就中国上市公司而言,其大部分股份集中在少数大股东手中,中小股东失去了声音。我们应该促进股东权利的分散化,降低所有权集中度,维护主要股东的相对控制程度,同时保证与其他股东的最大平衡,以确保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其次,要逐步降低国有股的集中度。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国家所有权的集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适当减少国有股,降低其占有比例,将有助于在不同层面建立制衡机制,防止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公司的内部控制。

(三)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首先,公司应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详细分析内部控制的设计水准与实施效果,包括公司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了妥善实施,是否具备较为完善的监督程序等等。其次,建立并完善公司内部报告制度,完善公司内部信息披露的整体体系和规范化。除了提供定期财务报告外,公司还应采用多种会计管理方法,如责任会计、成本控制等等,为公司提供成本、融资、资金、商业决策和其他方面的必要分析。同时,公司还应要求独立董事,监事会以及审计委员会实时评估控制的实施效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依照规定披露内部信息,加强监督,并及时惩罚未披露问题。

(四)改进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积极借鉴国外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性。当前,公司在该方面的控制目标正在接近风险管理控制。只有制定一套全面、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量,形成更加合理的激励、监督和评价机制,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3]。其次,根据我国大部分公司的具体情况,需要制定一系列内部控制评价规范,由此才能建立起规范的控制制度。

五、结束语

由此可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只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规范的治理运作,才能合理有效地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施,这将是公司内部控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常娟.公司治理角度论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创新管理实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112-112.

[2] 邓明.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7(1):132-133.

[3] 白春宇,乔瑞中.简析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现代商业,2018,No.496(15):162-163.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现状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