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南
【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优化整合,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将由原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相关部门,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公益性服务,逐步恢复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服务型属性。事业单位改革除了对人事制度、服务职能进行调整以外,对财务管理的升级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事业单位改革使得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管理关系到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不同事业单位的公平分配问题,财务管理工作决定了事业单位的稳定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对现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创新。
【关键词】新形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模式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念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按照国家事业单位的分类,现有事业单位将分为两类,一是为行政部门提供支持保障和完全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定为公益一类,如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财政给予经费保障;二是既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又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定为公益二类,比如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财政给予经费补助。正是因为如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企业不同,其具有一定的服务型和公益性,并且因为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做到清晰明了。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性资金,所以其要接受人民和政府的监督,要做到信息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本单位的预决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金管理、负债管理、资产管理、来往资金结算、现金存款管理、专用基金管理等,由于事业单位大多为公益性、服务型单位,具有非盈利性质,所以财务管理内容、方式、方法与企业不同。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是反映和监督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活动情况的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和各类事业单位业务资金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连续、完整、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性强,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体现国家有关财政方针政策,直接关系到国家事业发展和人民切身利益,因此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二是涉及面广,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点多面广,事业活动涉及各行各业、门类齐全,;三是经费无偿性,事业单位一般都是非生产性单位,所需经费大多不能自给,经费来源主要是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决定事业单位经费使用的无偿性。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分为管理、监督、分析和控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加强预算管理,保证事业发展需要,加强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证预算的正确性
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是财务工作的开始,预算编制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下一年度、下一节点单位事业发展进行正确判断,从而准确测算资金需求情况,作出正确的财政预算。
(二)事业单位事业发展的保证
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国家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国家财力的大力支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就是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各项资金进行合理的筹集和安排,保证社会各项事业落实到位。
(三)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益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性资金,要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作用,这就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通过财务管理挖掘潜力,开源节流,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提高利用效益,争取取得更多的事业成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理念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其财务管理不能照抄照搬企业的管理模式,两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企业财务管理管控的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成本、预算和风险管理,对企业的财务起到监督、管理职能;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对单位资金进行筹集与合理运用,必须严格执行國家的方针政策,由于资金来源多位无偿拨款,所以财务管理要严格把控经费,不能大手大脚,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将公共事业项目落到实处,其管理不具有经济收益目的。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有些领导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并不了解,不懂得利用财务分析进行决策,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领导没有把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联系起来,把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财务的表面工作上,不利于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深层次的问题。有的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以及后续教育,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一人两岗、一人多岗、身兼数职,造成岗位职责不清,监督稽核难以有效进行。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单一、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容主要有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监督、项目绩效管理等。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滞后的现象,管理效率较低,特别是有些事业单位人员流入流出频繁,财务报账、记录的流程不规范,资金去向只做了简单的记录,只是做到资金往来明确,并没有对单位的运营起到指导性作用,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改革后的事业单位需求,无法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方向。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虽然财务会计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多年,例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直是事业单位遵循的法则,但是对比成熟的、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就显得简单。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有些事业单位开始转化为行政单位,有的事业单位转变为普通企业,具备了盈利性质,这样原来的管理制度就需要完善,从不同层面,根据自身单位的特点进行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