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思考与研究

2019-08-16 06:56刘宏旺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经济运行质量

刘宏旺

【摘 要】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必须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通过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生产优质、高效、廉价、实用的社会产品,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这是当前经济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经济运行;质量;思考与研究

一、提升经济运行质量要有管理的“高度”和“温度”

经济管理学上有个“霍桑试验”,认为金钱并非是刺激职工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即工作士气的提高。而士气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满足度,用现代话语来说就是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荣誉感。企业的管理基础是人,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安全发展如何,经济效益的好坏,根本在于人的管理。要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必须提升管理的“高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职工把对企业的感激升级为感恩,就会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将不断地激活,工作效率也就会随之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会逐步增加,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在转变企业经济运行管理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同时,要通过管理作用的发挥,做一个有“温度”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凝聚职工向心力,激发职工战斗力,真正使职工分享到企业发展的红利。要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效能,在管理上既要“踏石”也要“踏实”,管理人员要以“石”的沉稳展现“实”的内涵实质,也就是如何让企业经济运行管理有“温度”。“石”的沉稳是一种素养和积淀的自然体现,与“实”的遇事不慌、干事不急、抓住主次、分清轻重有着相似功用。企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自觉学习“石”的沉稳和低调,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干“老实事”,做到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都体现“实在”、“实际”和“实效”;从内外兼修着手,相辅相成,把“石”的沉稳化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事求是和躬身实践,以此推进管理水平升级。

企业经济运行质量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所谓的“巩固”,就是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大破、立、降力度;所谓的“增强”,就是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所谓的“提升”,就是要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所谓的“畅通”,就是要畅通企业经济循环,形成市场和生产主体、经营成本增长的良性循环。良性循环两个重要标志:一个是效率,一个是总量。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地方衔接不好,这种良性循环的运行状态都会被打破,也就必然导致产量下降、效率下降、成本上升、市场不畅,并最终导致总体经济效益下降。对此,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对生产运行规律的把握认识,找准制约高位平稳运行的矛盾点,优化组织流程,狠抓过程管理,着力化解制约要素,确保实现持续、平衡、高水平运行。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高位平稳运行是经营核算的基础,没有足够的产量和安全的保障,企业经营也就无从谈起。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能否被社会和市场认可、接纳的关键一环就是强化管理的科学有序,而全面预算管理是有序则是企业经济运行内控的重要依托,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这三条主线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共同构成生产经营有机整体,共同支撑企业的稳健运行。优质的产品、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只是企业的核心技能,是企业经营运行活动的体现。企业经济运行管理要通过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形成强大的系统优势,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获得竞争的主动权。

二、提升经济运行质量要强化竞争意識

企业外部的竞争是企业之间、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企业内部的竞争是经济运行质量的衡量和组织管理的表现。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拥有更多的消费者、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更好的经济效益甚至超额利润、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它就必须不断地造就人才、培养队伍;不断地创新管理,创新技术;不断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不断地提高质量,优化服务。通过竞争意识的形成,将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经济运行环节中,从而推动企业生产力乃至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向市场提供更加物美价廉、更加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服务,以增强针对性、选择性、美誉度、忠诚度。竞争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之间竞争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居民、政府和上下游关联企业,还有参与竞争的企业自身。企业在竞争中无论是一时胜出,还是暂时落败,都会在竞争中获益,都会在对手身上学到许许多多,只要这种竞争是在法律框架和市场经济游戏规则范围内展开的,就是公平正义的有序竞争。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缠斗,它们都没有因此而倒下,而是愈竞愈勇、愈争愈强。因此,伟大的企业和卓越的企业家都是伟大的竞争对手造就的。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企业要想永葆活力,就必须培养职工的竞争意识,引入竞争机制,让组织中的活力永不衰竭。 竞争意识激发活力。每个人都有上进心,但是如何激发职工的上进心,让其努力学习、快乐工作,从而产生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内生动力是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只有竞争力才能让“死水”活起来,让职工产生竞争意识,企业可以通过对标形式,制定制度,让员工查找不足,追赶标杆,有奖有罚,从而挖掘出自己的潜能,目的就是产生“鲶鱼效应。”美国钢铁之父卡耐基说:“拿走我的全部财产,把人才留给我,几年后,我又是一个钢铁大王。”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有“广纳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胸襟气度、要有“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的胆略魄力,还要以事业留住人才,以感情留住人才,以待遇留住人才。唯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伟大的企业之间、伟大的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最终在客观上必然导致合作。因为,竞争在客观上迫使对手成长进步。对手在与你竞争的过程中成长进步了,这就是合作的结果。在更多的情况下,合作是在你不经意间发生的,它甚至违背了你的主观意愿。你即便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也只是在与对手合作的层面上取得了优势,你掌握了合作的主动权、话语权、甚至决定权。竞争导致合作,合作基于竞争。你不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你就没有合作的优势,甚至没有合作的资格;你没有合作意识,你没有“双赢”、“多赢”的意识,竞争就必然导致两败俱伤,你杀死了别人,你也会遍体鳞伤。竞争意识产生动力。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职工如果生活太安逸了,没有竞争对手,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时间长了就会滋生厌倦心理,工作的积极性也被打磨的一干二净,企业的发展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不断探讨管理办法,比如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奖罚考核等方法刺激其神经,让其产生危机意识和竞争观念,变压力为动力。适当的竞争机制,可以让员工产生优越感,释放出与企业不协调的颓废情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企业要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必须引导职工树立竞争意识,必须努力学习、工作,变成一个不可替代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邓家淑.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与经济管理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4(11):161-162.

猜你喜欢
经济运行质量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2019全球经济运行的三个特点
对新医改下的医院经济运行管理探讨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4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质量投诉超六成
石器时代与质量的最初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