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丽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产品流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对特色农产品流通现狀进行分析之后发现目前流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品牌经营深度不够、追溯系统缺乏、电商物流专业化人才缺乏,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特色农产品;流通;品牌;“一带一路”
一、引言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跨界结合在一起,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型态,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关系到农户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的矛盾局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后劲有所欠缺。因此,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文件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特色农产品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2017年强调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致力于解决多种矛盾,如增产与提质、高生产成本与低销售价格、国内外价格不一等。2018年则强调要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2017年10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鼓励把特色农产品产业做大做强。在此背景下,优质特色农产品成为改革供给侧和扶贫攻坚中发展的重点。此外,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等为改造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推动特色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特色农产品的流通现状
农产品因其本身易腐、不易储藏等特性,流通过程中要求较高。与普通农产品不同,特色农产品有着更优质、更生态的品质特点,并且大多赋予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或文化底蕴,因此希望特色农产品流通链更短,反应速度更快。“互联网+”对消费结构和消费者行为都产生了新的影响,市场对优质特色农产品有了更多的需求,但同时也对生产、流通和销售等过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传统销售模式。该模式是指特色农产品生产之后,由合作社或合作企业统一收购,再经由批发商进行简单加工或深加工流通至超市、零售商或消费者。这种模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二是入驻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销售。“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电子商务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面对的是全国甚至全球的消费者,潜在需求众多,且运营成本较低,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加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综合类平台有淘宝、京东、苏宁等,生鲜垂直类的有沱沱工社、中粮我买网等,个别电商平台还会开设特色农产品专栏,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三是自建网站进行销售。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特色农产品企业,拥有完整的运作流程,建立独立的网站进行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与宣传。
四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网站。特色农产品比较集中的地区政府会建立特色农产品网站,由政府统一发布特色农产品相关信息,协助农户开展网络销售。一些规模较小的农户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加入第三方电商平台或自建网站进行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可以选择加入政府主导的网站。
三、特色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1.配套基础设施不足
特色农产品大多位于偏僻的农村地区,一方面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电脑等智能终端较少,互联网的普及率不够,网络速度也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户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较差,特色农产品要求快速、高效、安全,大多对运输、储存条件要求较高,部分有严格的温度、湿度等控制,甚至要求冷链运输,虽然农村地区物流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改善,但总体物流配送覆盖率小、时效性差,无法满足特色农产品的需求。
2.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缺乏品牌建设
受到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特色农产品尚未形成产业体系,农户独立经营,规模小而散,运作成本较高。另外,对品牌经营缺乏认识,要么没有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要么注册了商标但对品牌宣传推广较少,导致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不够。再加上市场上伪劣产品混杂,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对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
3.追溯系统缺乏,特色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消费者对优质、生态的特色农产品需求强烈,对于农产品品质、农药残留、污染物残留等更为关注,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等概念已经慢慢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发展绿色农业成为当前我国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的重要方式。消费者追求产品从生长、采摘、加工、运输全过程的可视化,保证绿色、安全、健康,价格不再是第一位,因此农产品溯源显得尤其重要。但特色农产品尚未形成体系,一方面农户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溯源系统技术含量高其复杂,难以真正实施,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同样尚未建立,难以保证特色农产品的品质。
4.特色农产品专业化人才不足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产品的营销与销售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热门平台或新媒体进行运营,大多数农户年纪偏大,对新鲜事物接触较少、接受较慢。由于特色农产品的区域性特点,需要运营人员实地考察,了解特色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并进行选品,根据特色农产品的特点进行运作,年轻大学生大多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相关工作,造成相关专业人才缺乏。
四、对策及建议
1.增加特色农产品科学技术投入,增加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新时代背景下,正在逐步推进建设农业现代化, 但农产品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还略显不足,新兴科学技术使用较少,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导致特色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因此,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科技现代化建设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2.与地理标志相结合,实施品牌战略
“互联网+”时代,品牌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特色农产品与品牌密不可分。特色农产品的相关企业和用户应树立品牌意识,在保证自身产品品质的同时,结合地理标志这一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认可和信赖度。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注册集团商标,利用网络营销加大宣传力度。另外,还要做好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服务工作,提高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水平,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最终形成品牌忠诚。
3.加强特色农产品追溯管理,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
特色农产品应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构建追溯系统,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标准化体系,进行特色农产品的质量监督,从而保证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获取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偏好需求,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充分挖掘特色农产品生态、优质、绿色等卖点,进行绿色产品营销。通过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改进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从而打造一条绿色农业生产流通链条,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升级。
4.紧抓“一带一路”机遇,不断开拓特色农产品国际市场
近几年跨境电商发展迅速,特色农产品要紧随时代发展变化,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如速卖通、速卖通、eBay等,积极拓展特色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将特色农产品销往国外。“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我国特色农产品开展国际贸易带来了发展机会,因此要充分利用此次发展机会,积极与沿线各国展开特色农产品贸易合作。另外,还要改善跨境仓储、物流、配送服务,提高跨境电商的服务质量。
5.加大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特色农产品流通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一方面,政府可以结合民生工程,邀请相关专家或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对特色农产品企业的县官人员或农户进行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内容的集中培训,使其对互联网的强大作用有所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应用,在农民队伍中培养专业化人才。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网络覆盖全面,扩大物流配送范围,满足特色农产品开展电商或营销的基本需求。另外,政府要积极开展与职业院校、专科、本科院校的合作,为其开通见习、实习的通道,同时还可以出台相应的帮扶、奖励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鼓励大学生留在农村创业、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先涛.“互联网+”环境下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对策[J].农家参谋,2019(13):31.
[2]卢奇,洪涛,张建设.我国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渠道特征及优化[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9):8-15.
[3]朱辉.“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视野下我国特色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8(01):124-126.
[4]郭永平.互聯网+时代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7(02):125-126.
[5]陈静. 我国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
[6]佟伟.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与创新策略[J].农业经济,2019(06):138-140.
[7]马小雅,黄武.“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特色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17(01):82-85.
[8]陈姝含,陈健.“一带一路”背景下连云港市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