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
摘 要:当今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适应与时俱进的市场化需求,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应注入现代化的内容,以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为目标和主线。本文从中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中职院校英语课堂的教学特点以及当代社会所需英语人才类型,探讨相应的创新策略和英语课堂高效发展的机制。
关键词:中职院校 英语课堂 创新策略
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学好英语已经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从中职院校的英语课堂现状来看,依然令人担忧。
1.中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畏难心理严重
任何一门新语言的学习,都需要打好地基。从简单的音标、单词、语法开始,到复杂的句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基础相对薄弱。随着高校的扩招,一些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去念高中、大学。而中职院校的学生择校的初衷是学好技术,有一种拿手的本领,能够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很难去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另外,中职院校相比普通高中,淡化了“考试”这一理念,学生英语学习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没有一个固定评判的标准,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不思进取的怠惰心理。英语学习难度大,并不意味着是英语本身难,而是中职院校的学生从价值取向上未能给英语一个正确的定位,导致英语学习效果不佳。
2.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英语有偏见
首先,基于学生的心理暗示。大部分学生存在着“我是中国人,不学外国语”的错误心理倾向,殊不知,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一种,英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由于学生没有意识到英语在日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英语。其次,一些学生的职业规划所涉及的工作与英语没有直接联系,觉得英语课是可有可无的。正因为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才导致中职院校英语学习的整体氛围和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当“看不懂,基础差,阅读理解难”这些字眼出现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借口,根源在于方法不得当,学生没有找到适合学习英语的窍门,从情绪和兴趣上对英语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转动脑筋去思考,缺少学习英语的动力。
3.教师考核压力低,教学积极性差
正如中职学生没有考试压力一样,老师也没有压力,缺少评价考核机制。没有竞争这一环节的激励,老师教英语的热情是减半的。中职专业的学生会被扣上“双差生”的帽子,这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从教师本身而言,也并非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在实践和理论知识结合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缺失,当教好与教坏是一个待遇时,往往会影响教师的热忱和投入精力。在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着学生学英语“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这也是老师教学失去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4.英语教学实用性不强,缺乏创新
中职院校目前用的是教育部门统一发放的教材,一部分内容是适用于中职学生的,而一部分内容需要根据中职学生自身特点加以改进和优化。统一的教材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一点与中职院校所追求的有些背道而驰。另外,在英语课中,老师占据主动的时候较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老师只顾滔滔不绝地在前面讲课,学生负责听和记,但到了真正实践中,学生并不能学以致用。老师讲解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而留给学生自由去训练的时间较短。中式的英语教学理念重视背诵,甚至有时候会抽出半节课、一节课的时间去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学生背得烂熟于心,但不见得真正理解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的教学模式就凸显出它的优势,与时代接轨,亦能与中职院校英语实际情况相契合。
创新的作用是突破中职传统式教学的局限,摒弃“满堂灌输”的思想,将一些新思维、新方法融入英语课堂的改革中,锻炼学生口语、观察、思维、想象等多方向的能力。创新是英语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能够探索和创造新的知识价值点。随着时代发展,对语言的要求、英语词汇日益增多,语法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为了让社会更好地认知英语,中职院校能够正视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从全新的视角下探索英语课堂的发展路径。创新的核心理念在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创新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当前,中职院校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老师的数量并没有增多,课堂教学模式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变革。英语教学模式的停滞不前,导致英语教学质量不高,创新中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也是未来英语教育的主要方向。
1.提高中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课上交流几乎是优异者的平台,给学习好的学生更多施展英语才华的机会,而剩下的学生则没有勇气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首先要将机会给到个人。如每天都要有课前3分钟的英语演讲,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讲个人兴趣,每天轮换,保证每个人都有轮到的机会。重点培养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专注学生的特长,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以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提高英语学习意识
首先,通过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提及英语对于中职就业的重要性,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其次,引入中职就业的实际案例,经常进行英语作用的分析,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消除对英语的偏见。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因材施教。结合就业实际需求,及时补充和更进新的内容。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实行角色互换,学生为主导。教师可以将课前15分钟或20分钟归还给学生,由学生分享一些關于英语的热点新闻,也可以是幽默的趣闻,带动课堂活跃节奏。当大家都进入学习状态时再开始讲课,会有更好的效果。运用情景式教学方法,一周开启几次模拟情景的课程,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下接纳英语并快速成长。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将生硬的英语活灵活现,让学生用感官去体验英语的精髓,应用互联网技术设计课件,开启多元化的英语教学理念,拓展更新课堂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