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宏
据史料记载,石家庄村始建于明代初年,原为真定卫的官庄。元末明初的战争,使真定府一带“人物凋耗,旧存者十仅二三”。清光绪四年(1878年)本《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指获鹿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据调查,全村有殷、于、姚、马、卢、白、潘、赵、谷等姓氏。乡村之中,朴实、憨厚的村民头裹白毛巾,以种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平淡而充实。根据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获鹿县对所属境内进行人口调查统计,编成的《编查男女大小户口数目清册稿》记载,“在获鹿县有198个村,自大至小的排序中,石家庄村排列第131位,有户数共93户,男女老幼532人。”由此可见石家庄是个小村庄。所以,早在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芦汉(京漢)铁路修到石家庄村东时,设立车站。就以附近较为有名的枕头 (振头)镇之名,将车站命名为枕头(振头)站。枕头站隶属正定站,有职工、路警十几人。《石门指南》记载“每有车至,仅数小贩,售卖零物,及村中小店数家,凡赴山西客人至此,再觅车轿起早西去。”
石家庄站建立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正太铁路开始动工兴建时,大量的劳工和修路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石家庄,石家庄也开始了兴起之路。正太铁路修建石家庄车站时就命名为石家庄站,由于采用一米窄轨,与京汉铁路不能互通火车,石家庄就出现一个地方两个火车站。一个是芦汉(京汉)铁路枕头站,另一个就是正太铁路石家庄站。两条线路客货不联运,从正太铁路卸下来货物需要搬运到京汉铁路车站,同样从京汉铁路运来的货物需要先在岔道上卸货,再搬运到正太铁路站上车。自然而然地带动了这个地区搬运业的迅速发展。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芦汉(京汉)铁路枕头站更名为石家庄站。
1940年7月石德铁路开始修建,起始站石门站(石家庄站),11月15日竣工,1941年2月15日开通运营。至此,京汉、石太、石德三条铁路在石家庄站连在一起,成为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1946年石门站更名为石家庄站,一直沿用至今。
石家庄铁路总机厂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石家庄村东建起了正太铁路总机厂,设有锻铁厂、熔铸厂、模具厂、装配厂、金栊厂、锯木厂、修车厂等工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有先进设备100余台,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总机厂从唐山、天津招收100多名锻工、翻砂工、铆工和机器匠,其中有不少在唐山制造厂和长辛店机车厂工作过。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竣工投产。1918年,总机厂在职人数达到558人。根据1931年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印的《交通史路政编:正太铁路》统计,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总机厂在建厂中试造了R货车2辆,1913年制造了L货车2辆。1914年开始修理车辆,当年修理机车29辆次、修理客车270辆次,修理货车1251辆次。1922年制造客车2辆,制造货车2辆,修理机车21辆次、修理客车128辆次,修理货车1190辆次。特别是总机厂曾建造出4辆冷藏车,成为铁路运营以来的一大创举,为夏季运输鲜货保温提供了冷藏车。1932年,总机厂与正太铁路一起收归国有,在职人数为592人。
大石桥修建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因正太铁路穿越石家庄市区,人、畜通过线路时常有火车轧死、撞伤事故发生,造成行路困难。于是,石家庄正太铁路员工与各界代表联名上书正太铁路管理处要求建桥,正太铁路员工捐献一天工资。春修大石桥于秋季竣工,桥长150米,高7米,宽10米,有23个石孔。因跨越石太铁路线路的大石桥建成,成为石家站地标性的建筑,从此石家庄开始有桥东、桥西之分。由大石桥往东的路面与京汉铁路交叉口是一个平面交道口。
经济兴起与城市命名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山西省保晋公司在太原成立,并在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地设立分公司。随后一批工业企业落户石家庄,商业规模也逐步扩大。1910年间(宣统元年)大桥街一带又陆续创开了晋通栈、晋阳栈、裕隆栈等旅馆,新兴街开办了同德兴纱货行。石家庄已向东向南延伸数百米,村南已形成以大桥街为主的旅馆服务中心,村东南开始出现一个小商业区雏形。一个以交通为先导,以商业为主体的新兴商埠正在形成。1914年,井陉矿务局聘德籍化学博士高登伯炼焦试验成功后,在石家庄村东南创建焦化厂,开始安装设备。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工程停顿。1923年开始复建,1925年11月投入生产。到1930年,石家庄焦炭厂日生产焦炭100吨并回收炼焦油、氨、苯等8种副产品。1920年在铁路以东建造石沧路场子,同时,平和轧棉公司、万华肥皂公司等企业也在铁路东兴起。1922年秋,湖北楚兴公司利用井陉煤炭和石家庄周边棉花资源,在石家庄兴建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华北地区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到1925年,石家庄以京汉铁路车站、正太铁路车站、正太铁路总机厂为中心,已形成了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运输业集中的城镇聚落,使石家庄村与铁路以东的休门、栗村合并连接起来。据当年顺直水利委员会测绘的地形图测算,当时石家庄附近的街区面积已达1.8平方公里。石家庄商务会呈请获鹿县,要求石家庄实行市自治制,民国政府批准“将直隶省石家庄、休门两村合并,更名为石门市,以符名实”。
此后,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列入《石门指南》的运输户就有29家,陆车发货业有14家。大批农村人口向石门集中,或充实产业工人队伍,或从事商业、服务业、作坊手工业等行业。到1937年6月,石门总人口已达72100多人。1939年,日伪河北省公署呈文给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称:“石门地当冲要,居京汉路中枢,正太路起点,物产集中,工商荟萃,人口虽不足三十万,而政治、经济具有特殊情形,拟请准予设市”。同年10月7日,《行政委员会指令(秘字第1027号)》发布,批准石门设市。改称“石门市”。 改石家庄站为石门站。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门市,12月26日,人民政府发布通知,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