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归故里——将英烈精神在山水间传递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2019年6月18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向为新中国牺牲的革命英烈致敬,由河北省档案馆发起,河北省委网信办、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河北省地名区划档案资料馆等单位参与的“荣归故里——将英烈精神在山水间传递公益活动”在长城新媒体集团正式启动。
此次活动依托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的数千份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烈士证明档案,选取66份信息较为完整一直处于未送达状态的烈士证档案,追寻烈士足迹,寻找烈士后人,弘扬英烈精神,这是河北省档案工作者主动对标新时代要求,讲好党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河北故事的一次生动践行。通过 “荣归故里”公益活动,把烈士的荣誉交付给后人,把烈士的荣誉送归生养的热土,把烈士的榮誉传递给那方水土上的人们,变成永久的缅怀,变成奋进的精神,变成新时代正能量传播的社会价值。
河北省档案馆馆长田昌明介绍,在挖掘这部分档案信息时发现,烈士牺牲之处,近在燕赵故土,远在江南,直至最南端的海南岛。“他们的奉献是河北人民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内心记忆,把烈士荣誉交付后人,传承英烈精神,是一项神圣的使命。”
为了更快捷地寻找英烈后人,英烈档案信息还将通过今日头条平台广泛发布。凭借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在英烈户籍地弹窗寻找信息,按照地理位置优先原则,推荐给英烈户籍所在城市的本地人,提升成功寻找几率。实现精确寻找,帮他们实现一个相隔久远的“团圆 ”。此次活动将历时4个月,持续至今年10月。
省档案馆副巡视员李会生同志分别于5月8日至10日、5月14日至16日,两次带队深入省馆驻沽源县对口帮扶村和驻村工作队,协调做好帮扶工作队轮换交接工作,并研究落实2019年帮扶工作推进措施。
李会生一行抵达沽源县后,分别到两村驻地看望工作队,听取他们近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汇报,了解在村生活情况,表达了馆领导对驻村工作队的关切。同时,分别与帮扶村所在两个乡镇的党委政府、帮扶村两委班子会面商谈,共同谋划落实帮扶村的脱贫计划与措施,确保2019年扶贫工作有序推进。在做好两村驻村工作队轮换交接过程中,李会生同志特别强调,今年是馆帮扶的两个帮扶村脱贫出列之年,工作任务艰巨,新一轮工作队员要鼓足干劲,克服困难,再接再厉,全面推进扶贫脱贫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完成。
在圆满完成2018年度国家级重点档案目录著录与采集工作的基础上,唐山市档案馆2019年继续狠抓此项工作。一是精心谋划,科学管理。国家档案局和唐山市档案馆及外包公司三方签订服务合同和保密协议,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二是认真学习,提升能力。选派精兵强将赴北京参加国家局举办的国家重点档案目录基础体系建设工作培训班,提升了做好相关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加强督导,解决问题。按照问题导向原则,定期将工作中遇到问题列出清单,提出解决方案,统一工作标准,确保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同一尺度。四是严格把关,提高质量。对外包公司完成的数据按照质检要求分批次进行严格抽检,对达到验收标准的才办理交接手续。截止目前,共计著录3500卷,31435条。
按照国家、省、市、县修志总体要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镇被列入全县首批乡镇志编修单位,于2016年7月成立镇志编纂委员会,启动镇志编纂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一部比较全面反映围场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围场镇志》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尊重历史、对现实负责为原则,详今略古,从围场镇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经济、基础设施、民居生活及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记述了围场镇几百年来的衰兴起伏,是围场镇历史现实资料的集中汇编,是一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工具书。
该志上限始于清末开放围荒及民国时期,下限止于2015年,为保持记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部分内容下限延伸至2017年。全书分19章、78节、240目,共45万字。
该志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二部正式出版的镇志,是围场镇首志。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档案馆 翁玉莲)
武安市档案馆在拆迁工作中深入开展“三到”活动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武安市南关商业步行街旧改项目是市城建重点工程,市档案馆自接受拆迁任务之后,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配齐配强分包人员,连续三次召开动员会,把拆迁工作和武安市委开展的“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的活动相结合,想尽一切办法,动用所有力量,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一是到群众家中倾听诉求,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二是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拆迁政策了解掌握清楚;三是到居民小区寻找房源,把不可能的事儿变为可能。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
(武安市档案馆 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