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分析

2019-08-15 02:18王冰倩李秀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王冰倩 李秀华

[摘要] 随着医院的现代化发展,财务管理理论在医院的运营管理分析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文在梳理和总结现阶段医院运营管理的新挑战的基础上,基于财务管理视角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分析框架,以期为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5(c)-0109-04

医院运营管理是指对与医疗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核心资源进行周详计划、有效组织、贯彻实施以及全程监控,即帮助医院实现内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精益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的集合,以实现投入产出过程效率、效益和效能的最优过程。运营管理最应关注的是在资源利用效率最低和知识技术发挥效率最高的情况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实现患者价值最大化。

随着医院的现代化发展,财务管理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财务管理方式对医院经济效益甚至社会效益都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由于在管理协作机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缺乏业财融合的顶层设计,运营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运营管理缺乏系统性的統筹规划和全周期的分析控制,常在问题暴露后才查找、分析原因,过程数据难以获取,运营管理的效果极为有限[1]。该文梳理和总结现阶段医院运营管理的挑战,基于财务管理视角探索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分析框架,以期为公立医院的运营精益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1  现阶段医院运营管理的新挑战

1.1  患者就医选择

近年来,随着分级诊疗的深入推进,很大程度上分流了患者。但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是影响患者就医选择的重要因素,从目前医疗行业看,仍有大量患者选择大型三甲医院就医,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门急诊看病难和住院待床问题很普遍。

1.2  药品加成的取消

2017年,我国所有公立医院推开了综合改革,全面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医院收入来源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收入两个渠道,由于收入补偿渠道的减少,医院收入降低,只靠政府补助不足以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医院发展过程中的自筹资金所占发展所用资金的比例越来越大,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刻不容缓。

1.3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中指出,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床日付费、按项目付费等为辅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在总额控制和次均报销费用控制双重指标考核机制下,医院对医疗费用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大幅增加。

1.4  多院区协同发展

大型公立医院普遍学科影响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患者就医需求大,但往往发展空间受限、难以扩建,为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在主管部门的监管下,大型公立医院开始探索多院区运行模式[2]。多院区运行模式给医院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需通过医院层面的业务整合、资源协同、信息共享、成本控制等手段持续提高整体运营水平。

综上,近年来,医院行业竞争渐趋白热化,多元化办医逐渐改变原有的医疗格局,新医改政策执行药品零差价,财政补偿有限,医保政策的改革,运营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等因素都要求医院管理必须引入运营管理分析体系,准确掌握目前的运营状态,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诊断医院的运营状况,在此基础上及时提出可行性建议,提升竞争力,适应各种制度的变化,以提高医院的运营管理效率和效益。

2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分析框架

公立医院可以根据其管理和发展需要进行多角度和多维度地运营分析,面对医学知识背景的院长和科主任,从院长、副院长、全院、科室、个人等不同角度应用量本利分析、成本性态分析、边际成本分析、敏感性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关键指标法、平衡记分卡、风险矩阵模型等管理会计工具,及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财务分析方法,提供总量分析、结构分析、差异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及饼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可视化分析,实现医院的全方位、立体化、动态化和信息化运营管理,综合分析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从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中挖掘出数据背后的运营实质,优化业务流程,梳理并总结管理问题及其根源,实现医院运营精细化管理。该文探讨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分析框架,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经济运行、科研评估、社会效益4个方面的内容。

2.1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卫生人力评估与配置、空间资源规划与配置、床位资源配置与管理、设备仪器评估与配置等。

2.1.1 卫生人力评估与配置  卫生人力评估是保证医院人力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相结合,提高医疗资源综合利用率的重要环节,应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为指导,采用程序分析法、工作分析法、动作分析与时间研究法等做好护理工时的测量、工作负荷的测算、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工作量评估、标准工时的制定等。医院可采用健康需要法、健康需求法、服务目标法、卫生人力/人口比值法及医院规划模式等方法预测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量,辅助人力资源配置的决策。

医院可利用卫生技术人员数/全院职工总数、执业医师人数(或注册护士人数、药剂师人数)/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病房注册护士人数/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等指标反映人员配置情况,将评估结果与配置情况对比,把符合医院价值观和发展需要的人才及时合理地安排在所需要的岗位上,形成一定的结构效应,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2.1.2 空间资源规划与配置  空间资源的规划与配置是决定就医流程是否合理、人力和设备资源能否高效利用的前提,规划时应重点考虑医疗业务量能否满足空间的充分利用、合理配置空间面积、最适合医疗业务发展的流程、建筑的结构及周边环境、最新的卫生要求和建筑规范等,对业务用房的需求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较全面和有价值的参考。

2.1.3 床位资源配置与管理  床位资源是确定医院的人员编制、划拨费用、分配设备和物资等的重要依据,工作效率是首要考虑因素,床位工作效率主要由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平均床位工作日、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床位效率指数等指标反映。其中,床位使用率和平均床位工作日反映床位的负荷情况,床位周转次数反映床位的运转情况,床位效率指数越大表明床位越高效率运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指标。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不仅能节省床位投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减轻了患者的费用负担,有效缓解看病难、住院难的矛盾。科室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是缩短住院日,依托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方式,以特定病种平均住院日为抓手,合理控制住院天数。规范诊疗流程,制定标准住院日,为缩短诊疗时间,规定医技科室检查完成时间和报告出具时间,在医生工作站开发住院日超预期预警机制,对将超过某病种标准住院日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更合理有效的治疗[3]。

2.1.4 设备仪器评估与配置  为提高设备仪器的投资效益,应加强对其事前效益的评估、配置规划、事后使用效率的追踪和分析,评價项目在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盈利能力及风险预测,坚持以为医院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从预测新增设备的业务量推测收入成本情况,通过边际盈亏平衡分析法对效益进行评估,对设备是否可行做出决策,做好机会成本和边际收益分析,并考虑投资风险,找出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医院整体医疗项目的管理水平。

2.2  经济运行

运营精细化管理需要分析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即根据实际,结合卫健委的要求,在梳理医院经济运行基本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分析框架及指标,并进行专项分析,有效监控医院经济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通过运营现状确定更符合医院的发展战略,提升运营效果和效率。经济运行与医疗质量、投入产出、资产保值增值等密切相关,是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产运营、成本管控、收支结构、发展能力等。

2.2.1 预算管理  精细化预算管理的本质就是精确化、数据化,可通过预算支出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预算执行差异率和预算调整率等反映预算执行进度和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执行进度,及时比较运营信息与预算计划,发现差异并调整,加强医院财务预算、职能部门预算、临床医技预算的层级管理和动态化管理,把业务预算细化分解到各个科室,与目标管理紧密结合,与绩效考核配套,提高预算约束力,发现问题并有效处理,保证整体运营的最佳状态。

2.2.2 资产运营  医院的资产运营包括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两个层面的分析。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常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比率过高会增加机会成本;用资产负债率反映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越低,财务状况越稳固。医院应综合考虑上述指标的增减变动,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为管理者及时提供运营中的财务风险警示信息,以便采取管理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减少风险损失。

资产营运能力主要用周转率来衡量,由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描述,分别从资产组成的不同角度反映营运能力,周转率越高,运营能力越强;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反映患者欠费收回的速度,该值越高,表明收款速度快、资金占用少、坏账损失可能性低,医保和财务部门应加强医保统筹等管理意识,规范应收款项的管理,及时跟进医保、新农合等回款进度,加强与医保、新农合等相关机构的沟通联系。

2.2.3 成本管控  我国医疗成本逐年增加,严重阻碍了医院的发展,加强成本管控迫在眉睫。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成本核算,按核算对象分为科室成本核算、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核算和病种核算等。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占有重要地位,考察门诊收入成本率、住院收入成本率、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医疗成本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等,比较其增减变动情况,分析科室及病种收支平衡点,挖掘数据背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成本控制潜力。

对于医院成本核算精细化的管理,应对医院成本和开支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和管理,掌握医院各科室成本费用的构成、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成本升降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医院应定期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运营成本进行分析,控制医院的各项成本费用,充分提高医院的流动资金使用效率,以实现最小成本投入而最大收入效益的经济目标。

2.2.4 收支结构  收支结构分析主要包括收入、支出和结余,收入结构主要由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构成,该指标能清晰表明医院主要的收入来源,为优化收入结构提供参考;支出结构主要由医疗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等构成,通过人员经费支出率和人员工资平均支付水平等反映人员配置情况及薪资状况,公用经费支出率和管理费用率则反映医院对间接费用支出的把握情况,药品和卫生耗材支出率反映药品和卫生材料的消耗情况;结余分析包括总收支结余、医疗结余、业务收支结余、业务收支结余率等指标的增减变动。可以通过损益分析、保本分析、构成分析、对比分析、差异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饼图、柱状图、散点图等表现形式,反映出各类指标占比及增减变动情况,并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找出有潜力的科室重点发展,对成本高的科室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并有效控制,帮助医院在收入调整、结构调控和成本管理等方面做出决策。

2.2.5 发展能力  医院的发展能力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传统的财务分析只重视对静态财务状况的分析,不重视发展能力,没有系统的分析体系和方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需加强医院发展能力指标监管,通常总资产增长率从资产总量层面反映发展能力,表明规模水平对发展潜力的影响;净资产增长率反映医院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是衡量规模变动和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固定资产净值率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其值越高表明固定资产更新较快,医院发展潜力较大;医疗收入增长率反映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为体现公益性,应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当地居民可分配收入协调发展;固定资产增长率反映医院的产能和未来的业绩。

2.3  科研评估

医院科研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法合理配置与科研相关的人力、物资、经费、信息等资源,发挥科研工作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从而促进医疗技术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为医院的科研进步乃至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绩效评估主要包括科研投入、科研管理及科研产出等。

2.3.1 科研投入  科研投入主要包括科研人员、科研经费与科研基础设施3个维度。其中,人员从高级、中级及初级职称人员占比来反映;项目基金是科研产出的基础,根据获准的不同级别的科研基金,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院校级以及与企业间的横向课题取得的经费;基础设施可从人均实验室面积、人均设备(或仪器)价值等指标反映。

2.3.2 科研管理  对科研管理工作的监管,从管理人员、管理经费、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其中,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经验需重点考虑,可从每百人拥有管理人员数量和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管理经验反映;具有专项管理经费是反映附属医院对科研管理程度的重要指标,管理经费占比也能体现科研管理的实施程度;管理制度可从激励措施、奖惩措施、管理规定等指标评价。

2.3.3 科研产出  科研产出可从论文发表(人均SCI数、人均核心期刊数、人均统计源期刊数)、科研获奖、专著、专利、产品、人才培养、学术任职、实验室和学科等指标反映。

2.4  社会效益

公立医院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负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故应从社会效益方面对医院的社会责任执行情况进行分析[5],从而整体评价医院的运营管理情况。对于医院社会效益可从公益参与、医患关系、费用控制、患者服务4个方面来反映。

2.4.1 公益参与  公立医院首先应坚持公益性,可从参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年次数、参与义诊年次数、健康宣传教育年人次、对下级医院的年指导次数等指标综合反映。

2.4.2 医患关系  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者是患者,是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对象,也是评价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实现程度的最有力的评价者,所以体现社会效益的指标主要以患者的感受和评价为依据[6],从患者满意度、患者年投诉数、医疗事故年发生数、医疗纠纷年发生数反映。

2.4.3 费用控制  公立医院具有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的使命,所以应从医疗费用适宜性体现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医院可从次均门急诊费用、出院者人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门急诊药占比、住院药占比、卫生材料占比等指标的增减变化,反映门急诊、住院收费水平,分析费用控制情况,费用控制效果表现为次均费用下降、费用结构改善、药占比下降等。

随着医保患者的统一管理,每床日住院费用和出院者人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的严控、单病种付费的推行,医保患者费用控制愈发重要。医保工作要从服务患者拓展到患者全程管理、医保付费的运作、医保政策的积极争取、医保病源分析等,关注患者构成、自费负担情况,根据医保付费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医保控制额度,有效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

2.4.4 患者服务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是公立医院充分发挥公益性职能的核心,可从预约服务、随访服务、便民服务等评价患者服务实施情况。

3  结语

该文基于财务管理视角构建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分析框架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体现公益性的同时使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分析体系更加全面,有助于更真实、完整地掌握医院的资源配置、经济运行、科研评估和社会效益情况,从而为管理者制定医院的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并切实采取改进措施,科学合理的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分配,有效遏制医疗资源浪费,制定适宜的科室效益效能管控办法,深入挖掘公立医院的发展潜力,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谢金亮,陈林巍,刘许欢,等.公立医院开展运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会计师,2018(21):65-66.

[2]  杨茜.公立医院多院区运营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J].经贸实践,2018(20):228-229.

[3]  陈林.基于业财融合的医院管理会计应用[J].会计之友,2017(13):76-79.

[4]  黃伊蕴.广东省人民医院科研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5]  李洋.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青岛:青岛大学,2017.

[6]  宋安丽.新医改背景下公立院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19-02-20)

[作者简介] 王冰倩(1991-),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医院运营管理、卫生信息管理。

[通讯作者] 李秀华(1967-),女,北京人,本科,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医院运营管理、财务管理,E-mail:lxh_1967@yeah.net。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卫计委:鼓励地方探索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改革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