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的生产作业安全管控系统

2019-08-15 01:26严健勇房岭峰秦辞海沈辉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12期
关键词:风险管控互联网

严健勇 房岭峰 秦辞海 沈辉

摘 要: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了大、云、物、移等前沿技术、装备,开发完成了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的生产作业安全管控系统。创新安全管控理念,整合应用现今已经成熟且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如云计算、互联网等,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与先进技术手段有效结合,有效强化了作业计划刚性执行、安全规范管控、以及现场作业安全监督。既节约了安全管控人力成本,又提升了安全监督能力,为实施有效安全监督提供了有效的、先进的管理手段。

关键词:互联网+;风险管控;安全生产作业;管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2-0183-03

0 引言

电力生产作业具有点多、面广、散布、规范性强的特性,受客观发展环境和主观发展要求多种影响,电力作业的安全制约要素呈现多样化、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的趋势。随着上海加紧卓越全球城市建设,加快建成“五个中心”,创新驱动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力”)面临的电力生产作业任务数量更多,作业技术日趋复杂,对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各类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在电力工程项目中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手段也要求同步创新。

1 电力安全生产作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电力生产作业仍然面临以下局限:

(1)传统生产作业跟踪及反馈渠道缺乏致使项目未按计划严谨执行。传统生产作业跟踪及反馈依赖于纸质材料的递交以及定时的口头反馈,作业现场数据和信息传递到管理层有较大的滞后性。作业计划发布后,难以对已下达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及跟踪。管理人员无法准确把控和了解每日、每周、每月的详细计划执行情况,特别是外包项目的执行无法与整体项目计划保持一致的步伐,使得生产作业暗含重重安全隐患。

(2)分包项目管控不力致使作业难以符合生产作業安全标准。目前电力生产作业有相当部分是采用外包形式,外包施工企业普遍整体安全管理能力偏低、专业管理人员数量偏少、作业人员技术水平偏弱、人员流动性偏大,给安全生产带来不稳定因素。容易导致承接单位的施工作业流程组织散乱,加之部分生产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足,对外包人员监管不严,生产作业现场存在安全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全面、施工作业方案不完善、不按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组织施工等问题,容易导致不安全事件。

(3)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导致作业安全监督机制难以有效落实到位。目前安全监督采取人力为主的形式,随着工程量的剧增,设备数量也大幅增加,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现象比较普遍,项目管理、安全监督等各方面都面临人员承载力偏紧的问题,使得作业安全预防和监督机制难以有效执行,对承接单位的具体作业情况难以及时有效地监管和掌控,导致作业安全监督不到位,从而间接影响作业质量。

为此,上海电力开发应用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的生产作业安全管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刚性执行,进一步强化生产作业安全规范管控,进一步强化作业安全监督考核。

2 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的生产作业安全管控系统

面向电力生产作业,立足风险管控,以提升电力生产作业安全为目标,针对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聚焦现场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应用互联网+,集成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电力生产作业安全管控领域的应用,开发应用了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的生产作业标准化安全管控系统。系统突出安全关口前移,建立了全面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固化了电力安全生产作业全过程标准化流程,创建了一个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刚性执行和反馈的有效通道;强调事中管控,通过系统的拍照、录音、录像及实时视频监控功能和4G网络,构筑了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监察天网,实现了实时化、移动化、立体化的作业安全监督考核机制,强化了电力安全生产作业规范化执行;强调相关方管理,接入上海电力业务外包安全监督管控系统,数据实时联动,实现对分包商的全面管控;强调闭环提升,内置大数据分析应用模块,辅助生产作业策略制定、调整和自我提升等,见图1。

该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

2.1 固化了电力安全生产作业流程

2.1.1 建立全面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实现了生产作业安全风险集中管控

建立全业务、全流程的安全风险质量管控手册,明确管理及作业活动安全、风险、质量要求,把手册的应用融入到具体的现场作业活动流程中,以手册为载体落实安全风险目标和要求,通过加强生产计划管控,从源头把好安全风险关,实现安全风险的超前预控,关口前移。制定生产计划过程中,同步开展电网、设备、人身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预控。对公司所有部门和单位,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对生产作业类型进行梳理,最后确定公司生产作业活动。针对识别的业务活动,按照风险类别的划分,对每一个作业活动进行风险定位,详细识别出每一个作业活动中存在的作业风险。将风险点分析及应对、人员资质要求、管理流程及作业程序、工作安全要求及责任与处罚等放在一个“画面”,以确保管理活动及作业活动进行时,员工能够提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规范行为准则。

2.1.2 强化电力安全生产作业规范化执行

(1)突出生产作业超前策划和超前准备,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为主线串联所有生产要素。通过计划管控,科学制定月、周计划,严格执行计划审批、发布及管控流程,加强临时任务的审批管理;将计划与进度执行作双线同步对比管理,增强计划刚性,促进项目进度按计划落实。

(2)将作业源头抓住,通过系统的拍照、录音、录像及实时视频监控功能,建立起各层级与生产作业现场的远程实时联系,创建一个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刚性执行和反馈的有效通道,对各类作业现场中的关键节点作业与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多方位的掌控。

(3)通过作业日志实现生产作业痕迹化管理,强化责任溯源。作业日志记录当天的作业现场情况,通过拍照、录音、录像的方式对现场勘察,风险评估、“三措”编制,“两票”填写,两级许可、班前会、作业过程、收工会等步骤与环节进行记录。

同时项目管理方管理人员根据日志和生产作业人员提交的材料等痕迹对作业进行全程监督管控。具体来说,主要监控节点有:计划审核监督,现场踏勘监督管控,风险评估审核考察“三措”审核监管,“两票”审核监管,准备工作监督管控,现场作业监督管控。

2.2 实现实时化、移动化、立体化的作业安全监控

2.2.1 构建在线作业地图,创新了线下安全检查工具

构建在线作业地图,直观引导线下安全检查,实现安全管控集中监控、线上线下同步管控。作业地图在地图上动态地归类显示当天该状态下的所有作业项目,依据坐标位置或实景图绘制排工程概貌图,实时获取作业进度以及分布信息,智能选择当天检查范围、点,并实现菜单式现场记录。

2.2.2 提供立体化多方位的视角

(1)系统云端通过接入现场连线视频,结合管控地图,直播当日或回放历史施工现场视频,对施工现场真实情况的管理。现场摄像机部署包括固定和移动两种类型,移动类型的可部署在手持摄像机、单兵系统以及无人机上,提供立体化多视角的现场作业情况。

(2)通过移动端的现场辅助,以连线视频播放的形式,紧密跟踪当天每个项目的作业进展,将现场情况即时反馈给管理人员,起到更为有效的现场管控作用。

2.2.3 实现现场作业方生产作业违章自查

现场作业方对自身及下属单位进行现场违章稽查并做好违章记录的管理。通过移动端APP的检查单模块记录每次违章检查具体情况,并根据检查情况适当发出是警告,同时由项目负责人、工作负责人、队伍负责人进行查看。在知晓待改进的问题后进行工作流闭環操作。开展检查分析,对一定时间段内的被查处和整改的作业实施单位以及检查情况和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2.3 实现对分包商的全面管控

2.3.1 分包商资质准入管理

对作业单位及其生产要素进行管理。所有的作业单位及人员资料都记录在册。开通作业实施单位资质唯一许可凭证通道,加强分包商及人员队伍到岗到位的管控。

2.3.2 分包项目管理

系统对下达的分包计划,从分包出去到任务的结束回执,从作业准备到作业自查,全程渗透安全作业职工技能教育。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将项目多个内容分为多项管理点。对作业的准备和实施环节,严格要求承接单位围绕“两票三制”规范作业执行,规范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必要时并通过审批流程,实现项目全方位管理。

2.4 实现对安全管控数据的积累与分析

2.4.1 生产作业数据分析应用

系统将生产作业过程产生的数据存储在特定服务器上,并通过系统内置的数据分析模块对生产作业的承载力、计划执行情况、日志执行情况、作业实施情况、违章情况和风险预控的相关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辅助管理人员决策以及有计划的进行安全管控策略的调整。

2.4.2 异动数据挖掘与预测分析

建立生产作业数据挖掘应用模型,对生产作业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类、估计、预测、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聚类以及复杂数据类型挖掘(Text,Web,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深化对生产作业安全隐患分布、人员素质差别、分包商作业能力等信息的掌握。

3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方面,生产作业安全管控系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应用系统带来的效率的提高,以节省的安全管理人员开支为主;二是应用系统带来的事故发生率的下降带来的安全损失的减少。经2017~2018年该系统在上海电力应用,该系统每年为上海电力带来934.96万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2017~2018年,上海电力安全生产保持长周期平稳局面,全年未发生人身、信息事件、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未发生六级以上电网、设备事件,未发生国家电网公司事故考核中断安全记录的安全事件。公司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和上海市文明行业,基层单位实现上海市文明单位全覆盖,有效提升了上海电力品牌形象。

4 总结与展望

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的安全生产作业管控系统针对作业计划难以刚性执行、安全标准规范难以有效落地实施,以及现场安全作业监督力度较弱等电力生产作业建设领域存在的难题,创新安全管控理念,整合应用现今已经成熟且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如云计算、互联网等,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与先进技术手段有效结合,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其实现数字化实施监控,既压缩了安全管控人力成本,又提升了安全监督能力。其中技术成果既是现场作业安全管控创新性的方法,又为实施有效安全监督找到了有效的、先进的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 朱涛.能源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23-25.

[2] 潘明喜,严家友.电网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实施[J].财政监督,2015,(14):65-67.

[3] 岳芳.电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低碳世界,2014,(03):56-58.

[4] 肖其师,吴畏,张鹏飞,赵红卫,许唐云.电网企业运营风险管理体系模型及管控机制研究[J].华东电力,2014,(08):42-45.

[5] 安军.加强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15):89-92.

[6] 严建勇.电网企业全面安全风险质量管控[J].中国科技纵横,2018(14):78-79.

猜你喜欢
风险管控互联网
浅谈集中监控开关实传试验的“三步控制法”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