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
近日,上海软科发布了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在培养结果分榜单中,燕京理工学院成绩瞩目,位列河北省第二,进入了全国前百强,排名第八十一位。
那么,燕京理工学院如何从600所强手如林的高校中脱颖而出?我们怀着这样的好奇走入校园,见到校长助理吴汶燕副教授,她向我们娓娓道来燕京理工学院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学院未来的规划。
吴汶燕告诉记者:“燕京理工学院位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区域——北京东燕郊高新技术开发区,距天安门38公里,一河之隔毗邻首都行政区,这为学院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优化专业结构,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
据了解,燕京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中国优秀独立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学校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燕京理工学院,2015年成为河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入选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这些年来燕京理工学院还多次获得“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称号,在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雄踞河北省榜首,位列全国十三强。
学院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设施齐备完善,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体育场、数字化图书馆和校园网络。现设有9个二级学院,工、管、艺、文、经、理、法、医、教育9个学科门类,59个本科专业以及29个专科专业。在校本科生逾2.1万人,累计为国家输送优秀毕业生4万余人。
谈到学校的学科定位有何特色,吴汶燕表示:“学院依据学科专业定位,主要对接京津冀的主导产业和支柱行业的产业集群,按照‘夯实基础、突出应用、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着力满足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中小型企业培养具有生产运作能力和商业运营能力、能够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人才。”她表示,学校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重点建设了制药与环境工程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机械与汽车服务类、土木建筑类、经济管理类和艺术传媒类6个专业群,充分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
学校的校训为“勤奋创新 璞玉成器”。吴汶燕介绍说,学院坚持“育人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3+1”(理论教育与应用能力训练)、“1+N”(学历证书加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专业结构。近年来,学校围绕京津冀区域发展定位,对传统专业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积极适应区域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增加了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护理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同时对偏离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实行“关停并转”,实现了专业结构优化。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深入贯彻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能力培养,优化通识素养培养,着重强化和优化实践能力培养,突出个性化和国际化培养,积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深度参与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修订,特别是加强实践环节,与300多家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协同育人。
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着力推进产教融合,5年来全校共有358门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建立了案例库,真实案例教学覆盖率达到90%以上。开展建设校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优秀课程20门,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入选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及评估体系创新研究》获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同时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课堂管理现代化,课后辅导线上化,过程管理科学化;举办微课大赛推动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方式。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吴汶燕向记者介绍到:“学校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校企合作单位参加实践锻炼,带着计划、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企业,实践锻炼结束后带回实践总结、教学案例和教研、科研项目。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据了解,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42.9%,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近年来,燕京理工学院学生在不少全国大赛中屡有获奖。
如第十五届“博创杯”全國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华北赛区,学校选送的9支参赛队伍取得了赛区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五项的优异成绩。这一大赛的目的在于深化高等学校嵌入式、物联网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目前该领域规模及影响力最大的赛事。
第八届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春季赛)获奖榜单揭晓,来自燕京理工学院2016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20名学子获得了诸多喜人奖项,其中包括全国团体一等奖1项,学生个人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参与比赛指导的赵劼、荣华英两位老师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指导老师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自参加POCIB大赛以来,该校国贸学子已4次斩获团体一等奖。这是国贸专业领域内高校参加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全国性赛事,更是目前展示外经贸教育成果和国贸专业学生专业水平的全国性的最高级别大赛。
不久前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暨第十八届全国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中,燕京理工学院参赛学生在总决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此次大赛涉及国内外高等院校238所,经过复赛和半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大学、燕京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的94支队伍和来自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的2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了全国总决赛。
对此,吴汶燕非常自豪地表示:“我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就业的良好局面。学生在参赛准备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自己动手实践设计、调试;同时,组员之间相互协作,分工明确,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2018年,学校召开第四次教育教学工作会,会上提出未来的主要任务将从参与支持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多地转向提供特色化、高质量和选择性的高等教育服务。实施“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六个聚焦”,实现“六大推进”;强化国际化办学特色,构建“专科—本科—研究生”立交桥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开创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努力奋斗。
吴汶燕表示,六大聚焦主要是指:聚焦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上下功夫;聚焦课堂革命,推进教学现代化;聚焦办学特色,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重点做好国际课堂、海外微留学、本硕直通培养项目,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上规模、上台阶、上水平;聚焦师资队伍,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引领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育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品牌;聚焦质量标准,推进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要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学校的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上新台阶;聚焦立德树人,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大力推进国际化,实现国际间协同育人
吴汶燕表示,这些年来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先后与北美、亚洲、欧洲多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国际间协同育人。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投资建设了“微留学”学习基地,让学生享受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哺育。同时为学生开设了本硕直通定向培养项目,给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进入世界名校深造的机会。
此外,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加拿大前总理克拉克、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等世界政要和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马斯金教授相继到访,马斯金教授被聘为燕京理工学院名誉教授。世界级大师的加入,为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期间,学校“雷鋒连”志愿者参与了平安地铁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5月,学校举办“世界青年领导力论坛”,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应邀参加,围绕“一带一路与世界未来”主题,就赋能世界公民身份以及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性做了深刻阐释。2019年3月,学校举行联合国人口基金“一带一路”青年领导力项目校园大使选拔赛,评选出的两名校园大使将作为联合国人口基金青年代表参加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青年论坛。4月25日,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人口基金代理执行主任娜塔莉亚·加奈姆博士到访,与学生共话“一带一路”。
学校保驾护航,为就业和深造构建多渠道发展平台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和创业,举办云招聘服务月、“名企入校”校园招聘会等活动,参会企业覆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类型,囊括信息类、化工类、艺术设计类等多个领域。
最近5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由92%提高到98%以上。2018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30%,截至2018年12月份,就业率达到99.25%,涵盖信息类、工学类、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其中教育、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专业位列前三。
吴汶燕表示,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学校成立了考研中心,围绕考研课程培训、硬件条件建设、考研文献支持、保障措施落实、考研氛围营造等方面开展工作,坚持深入做好学生考研的指导和辅导工作。同时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校园国际课堂、建立海外实习基地、设置本硕直通和微留学项目,联合培养人才。
另外,学校还建立了奖励机制,对成功被国内外院校录取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学校加快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实施第二张成绩单,助力学生自主成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