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能源经济专业建设经验总结与成果分享

2019-08-15 00:44王建良唐旭冯连勇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能源经济石油大学办学

王建良,唐旭,冯连勇

一 能源经济专业设立与建设背景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环境友好、生态和谐是这一新时代的重要构成方面,而实现环境友好与生态和谐的关键在于重塑当前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体系,推进中国能源系统的转型升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的、重大的、复杂的、急迫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复合性、交叉性人才,依赖传统专业培养的单一知识体系人才已难以满足这一挑战,在此背景下,急需一个全新的、满足时代特点与需求的战略性专业为社会培养此类人才。基于此,教育部于2010年设立了能源经济专业。随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江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太原理工大学、新疆工程学院、山西能源学院、银川能源学院等全国十几所院校陆续设立 能源经济专业。

作为一个肩负重大历史使命的全新专业,如何办好专业是摆在我们高校系统,特别是能源类高校系统的重要使命与责任。为了更好地推动能源经济专业的发展,在该专业设立之初,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倡导下,联合全国各能源经济专业高校,成立了专业建设联合会。该联合会成立以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搞好高等教育指示的精神,把这些作为办好能源经济专业的纲领和指导思想。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联合会创新性地提出了“协同办学”的专业建设模式,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学科交叉、校产融合、创新开放”的专业培养体系,同时秉承“专业发展有平台”的思路,成功搭建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高水平实践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在相关 高校的实践推广,已初步取得满意的人才培养效果,培养了一批复合型、创新型和研究型的能源经济人才。尽管目前文献中已经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如本科课程教学改革[1]、专业的国际化路径[2]、培养方案设计[3]、人才培养目标[4]等多方面对所在学校的能源经济专业建设中的某项问题进行过探讨和分析,但是尚没有学者站在全国的层面,将整个能源经济专业的建设思路和做法等进行总结,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二 能源经济专业建设思路与主要措施

(一)成立全国能源经济本科专业建设联合会,做好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

能源经济是2010年教育部设立的新专业。为高起点办好该专业,相关高校依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低碳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了全国能源经济本科专业建设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着力做好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

具体措施有:1)凝聚一支全国最优秀的能源经济教学和科研队伍。低碳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拥有众多国内顶级的能源经济研究学者,这些学者长期从事能源经济科研工作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因此,依托该学会吸引了全国能源经济本科专业诸多一线教学名师和骨干的加入。2)组织召开全国“能源经济”本科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该研讨会每年召开一次,开设和拟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相聚一起,就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计划、教材建设、课程方案设计、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学生就业等开展研讨,不断凝聚共识,并进行资源共享。3)组织召开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该大赛每年召开一次,历经相关高校的校内评选和推荐、大赛组委会的有效作品认定、初赛评审、全国总决赛等评审环节。

(二)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路,突出能源经济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现实复杂的能源问题客观上要求能源经济专业必然要更多地强调对相关能源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因此,实践性强与应用性强是能源经济专业区别于其他相关专业的根本特征之一。开展产学研相结合是加强能源经济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提高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具体措施如下:1)与科研院所开展共建工作。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四方共建“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并为国内各家有能源经济专业的院校的师生共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中科院科技咨询战略研究院,设立“能源经济专业前沿科研实训”“经济分析软件实习”等环节,通过聘请中科院内部专家学者开展系列讲座的形式来开展;对能源经济专业学生实行双导师制,每年约有10名左右的学生进入中科院课题组进行论文写作等。2)与能源企业联系建立实习基地。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大庆油田、燕山石化建立石油石化实践基地,山西财经大学在大同建立煤炭实践基地等,进而提高学生对能源行业和实践问题的认识。3)加强实验实践教学。例如江苏大学购置能源交易模拟、能源市场行情模拟和能源物流实训软件,建设能源系统模拟实验室;湖北工业大学利用湖北电力博物馆、华电集团和中部煤炭交易中心作为教学基地,组织开展“校园节能减排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碳核查,培养碳核查员,参与4项省级以上低碳社区和企业创建方案编制。

(三)多元探索,积极推进能源经济专业国际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能源问题具有极强的国际属性,提高国际化视野已成为开设该专业高校的共识。

具体措施如下:1)积极引进国际化师资开展教学活动。各高校除了每年引进海归博士回国任教之外,还积极聘请高水平外教来华教学。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提高“能源金融”和“能源项目管理”等主要专业课的水平,聘请了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和图尔萨大学的两位教授开展教学,扩展学生的国际化思维范畴;湖北工业大学开展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交流,聘请客座教授三位,在能源技术基础和建筑能源管理方面开辟了新的教学研究领域。2)与国外高校积极开展联合合作办学。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积极调研国外能源经济办学模式,并依托学校能源特色优势,与图尔萨大学、玛瑞埃塔大学、杨斯顿州立大学、麦科文大学等开展了“2+2”“3+1+1”等联合培养模式。3)在探索国际化办学的基础上,各高校借助国际能源经济学会(IAEE)的平台,加快推动国际化办学的进程。自2015年起,每年组织国际能源经济学会暑期学校,IAEE协会主席、副主席等来华授课,该专业的各相关院校本科生积极参加,全方位地接受能源金融、能源市场等领域基础知识和发展前沿,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鼓励各高校能源经济专业的办学特色,共享优势资源

能源经济是一个交叉性非常明显的专业,处于经济学、管理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这一特征需要学生能够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和理念来解决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类经济问题。单凭一所高校的资源,很难高质量完成能源经济人才的培养使命。为此,各高校坚持合作和共享的办学思路。

具体措施如下:1)各高校围绕各自特色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围绕石油石化和新能源特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围绕热能动力特色、山西财经大学围绕煤炭和矿业特色、湖北工业大学围绕热能特色。2)各高校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享特色优势资源,包括各自特色的师资资源、实习基地、实验资源等。例如新疆工程学院为了提升该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2016年派出两位青年教师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交流访问;各高校的能源实习基地进行资源共享,为其他有需求的高校学生参观学习提供便利。3)建立服务于能源经济专业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牵头,在与各高校共商平台内容的基础上,与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合作构建中国能源经济创新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来强化信息交流和资源分享。

(五)以本科教材体系建设为抓手,夯实能源经济专业办学基础

由于能源经济是新兴专业,就如何办好该专业,仍存在很多问题。开课高校的一线授课教师在“能源经济”本科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上多次反映:全国有关能源经济类的研究著作很多,但适合能源经济本科专业的教材却非常少。

具体措施如下:1)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教材编写经验。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4次邀请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能源经济与金融领域知名教师来校开展授课、讲座、交流等多种形式活动。由于科罗拉多矿业大学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有很多类似之处,因此聘请教师对中美的能源经济学教学、教材内容和编写所给予的指导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2)成立能源经济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高校在前期各自探索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能源经济”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并在每年召开的全国“能源经济”本科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上开设专门议题,由专业负责人、一线任课教师共同梳理能源经济专业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讨论教材体系和大纲、教材内容等,并邀请能源经济领域专家共同参加。3)分工协作,结合自身优势,各高校分别负责编写一本或几本教材。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利用本校老师在能源领域的优势,积极牵头部分教材建设工作,与其他高校教师在教材大纲和内容方面保持密切联系,逐步形成了能源类高校特色的能源经济系列教材。

三 能源经济专业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成果一:开创了本科专业“协同办学”的专业建设模式

传统的专业建设多是单一高校的自我行为,或是若干高校之间松散的不定期“研讨会”式行为。对于能源经济专业而言,由于其是作为适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我国中长期面临的重大突出问题的战略性新专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依靠任何单一高校或若干高校松散的不定期研讨都是很难将专业建好的。基于此,在本专业设立不久,开设院校首先决定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全国性的能源经济专业建设研讨会,在会上探讨与分享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与经验,共同寻求解决之策。通过几年的专业研讨,与会各高校逐渐形成了一个借助统一组织,推行协同办学的思路,即通过自发建立一个类似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织,统筹规划专业发展,集思创新办学理念,推进专业教材建设等,真正实现对全国能源经济专业的非官方领导,但能够有效落实的“齐办共管”。为了与官方的专业教指委相区别,2016年,各高校一致同意将组织的名称正式确立为“全国能源经济本科专业建设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联合会成员为全国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各高校,通过联合会这一个组织,实现协同办学。

成果二:建立了一套“学科交叉、产业融合、办学开放”的专业培养体系

在联合会的统筹规划下,各高校经过若干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全新的专业培养体系,这套体系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学科交叉”,即能源经济专业不是单纯的经济学专业,而是一个能源工程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的有机复合性交叉专业。第二个关键词是“产业融合”,即该专业既要能解决宏观管理问题,而且也要能解决微观行业问题,在这一方面,各高校均依托自身优势的能源工程学科及背后的产业,加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如石油大学与油气产业融合、山西财经大学与煤炭产业融合、北航与节能产业融合等等,这种高度的产业融合性,也就构成了各高校能源经济专业的自身优势,避免了专业的完全同质性,进而避免了毕业生的相互竞争,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三个关键词为“办学开放”,即对内对外开放。对内开放意味着在高校内部,全校范围内利用优势资源来建设专业,例如石油大学的能源经济专业的能源工程课程大多都聘请其他学院教师上课;对外开放则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国内对本校以外的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开放办学,如一些高校推行了双导师制;二是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推进国际化,如联合会借助IAEE平台,聘请高水平外教来华讲课,各高校内部也积极引进海外教师讲课,并选派学生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

成果三:出版或规划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能源经济专业教材

为加快适合本科生的能源经济系列教材建设工作,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牵头,在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全国各高校内部成立全国“能源经济”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由该委员会统一指导、协调推动能源经济专业本科教材规划、撰写与出版工作。参与各高校则结合自身优势,负责牵头一本或几本教材,其他高校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共同讨论教材体系和大纲、教材内容等,并邀请能源经济领域专家共同参加,并在每年召开的能源经济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讨论教材进展与存在问题。截止到目前,各高校已经出版或已完成即将出版的能源经济专业教材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能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能源战略与政策、能源法、国际石油经济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国际石油市场;江苏大学的能源价格理论与应用、能源金融理论与实践;山西财经大学的能源经济学、能源市场与价格;湖北工业大学的能源技术基础、建筑节能与智慧能源管理。

成果四:搭建了能源经济专业是师生交流的全国性平台

为了推进能源经济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各类创新创业研究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发起方之一,依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联合其他能源经济专业开设高校创办了“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目前已经举办了三届,大赛的参赛类型有:研究论文类、调研报告类、政策建议类和创新创业设计类。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大赛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能源经济领域影响力力和覆盖范围最大的竞赛,而参赛高校也从原来的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高校拓展为全国所有从事能源经济研究的高校。在教师交流方面,主要依托两个交流平台,一个是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低碳发展管理分会主办的全国低碳发展管理学术年会(与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同期召开);二是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年会(秘书处设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这两个会议的参加人员主要是来自全国开设能源经济专业或从事能源经济研究的高校教师与学生,都是每年召开一次。

成果五:初步建成了供学生学习使用的中国能源经济创新服务平台

能源经济专业学生对能源相关问题的解决是建立在对现实问题的抽象思考、数据收集、建模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课内的各类理论分析为抽象思考提供了基础,但在研究数据、相关方法应用方面,则不能够完全由课内理论学习获取,特别是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在此背景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供学生实训锻炼和研究用的网络化数据与模型平台,就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基于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教育部能源经济专业综合教改项目的支持下,与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了中国能源经济创新服务平台,该网站从模块设置上包括一个消息分享模块、一个数据搜集与下载模块以及一个模型搜索、演示与下载模块。消息分享模块主要是 对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热点能源问题进行实时报道;而数 据与模型两个模块则是平台的核心,在数据模块,工作人员会定期更新各类能源经济研究可能遇到的相关数据,并提供下载功能;在模型模块,则囊括了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在过去若干年内所使用的各类能源经济分析模型以及其他一些通用能源经济分析模型,并提供模型简介与下载功能。该平台目前处于调试运营阶段,稳定后将向全国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高校开放使用。

四 结束语

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转变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入推进,教育部近些年来陆续批准设立了一批特设专业,与传统专业相比,这些专业往往是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这些需求的解决往往是跨学科、跨专业的。能源经济专业作为较早设立的此类专业之一,相信国内各高校针对该专业的建设思路与做法能够为其他专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猜你喜欢
能源经济石油大学办学
踔厉奋发的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5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4月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