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伟,安静,魏传梅,高行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滨州 256603)
患者,男,80岁。因左上肢红斑于我院就诊,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尿白细胞(+++),尿潜血(+++),白细胞(高倍视野)2025.11个/HPF,红细胞(高倍视野)6.1个/HPF,细菌(高倍视野)129.3个/HPF,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门诊以“尿路感染”收入我院。既往有脑梗死病史2年,遗有左侧肢体麻木,服用“血塞通、波立维”治疗;右下肢静脉曲张病史40年,未治疗;双下肢神经性皮炎病史40年,目前未治疗;高血压病史30余年,血压最高200/120 mmHg(1 mmHg=0.133 kPa),服用非洛地平,血压控制在约180/100 mmHg;冠心病病史、窦性心动过缓病史3年,目前未治疗。10余年前因“前列腺肥大”行手术治疗,2年前因“神经源性膀胱”行膀胱造瘘手术。无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检:自脐上至头面部可见红色斑片,右上臂内侧为著,压之褪色,偶伴瘙痒,未见皮下出血,毛发正常,皮肤温度正常,弹性正常,无水肿,无肝掌,未见蜘蛛痣。脐下10 cm可见膀胱造瘘口,瘘口周围可见新生肉芽组织,色鲜红,表面湿润,有分泌物。右下肢有静脉曲张,左下肢胫前可见一片状不规则红色隆起样皮疹,覆鳞屑。肌肉无萎缩,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存在,Hoffmann征、Babinski征、Oppenheim征未引出。入院诊断:泌尿系感染、神经源性膀胱(膀胱造瘘术后)、高血压病(3级)、脑梗死后遗症、窦性心动过缓、下肢静脉曲张、皮炎。入院后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 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qd,静脉滴注,抗感染;复方血栓通软胶囊120 mg,bid,po,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 mg+5%葡萄糖溶液250 mL,qd,静脉滴注,改善循环;碳酸氢钠片1 g, tid,po,碱化尿液等对症治疗;皮肤红斑考虑与其既往神经性皮炎病史相关,入院后症状尚轻,未对其进行处理。入院第5天,尿培养示无乳链球菌,结合相关检查患者泌尿系感染诊断明确,药敏示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根据药敏将抗菌药物更换为头孢米诺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bid,静脉滴注。入院第8天,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注射液(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704020)0.5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静脉注射后10 min出现右手背面留置针周围皮肤广泛水疱,内清,直径0.2~0.5 cm,形态不规则,无瘙痒及疼痛,无胸闷、憋气,无咳嗽,无发热,听诊肺部呼吸粗,未闻及啰音,心率约60次·min-1,律齐,随后逐渐出现同侧上肢水肿,皮肤表面红,无痛感,停用甲钴胺,余治疗不变,持续吸氧,心电监护示血氧饱和度97%,血压135/70 mmHg,心律齐,呈窦性心律,予以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予以甲强龙40 mg输液,近4 h患者稍有憋气,持续吸氧下生命体征稳定。停用甲钴胺后,抬高患肢体促进回流,给予夫西地酸乳膏,tid;湿润烧伤膏,q4h;康惠尔溃疡贴局部治疗,促进局部炎症递质清除,3 d后患者右上肢仍可见较多水疱,部分可见破损,自述偶有疼痛难忍。停用甲钴胺后6 d患者右上肢仍可见新发水疱,但较前明显好转,疼痛可耐受。停用甲钴胺后8 d,患者右上肢皮肤破损处未再出现新发水疱,部分水疱疱皮脱失结痂,定期用苯扎氯铵溶液湿敷预防感染。
甲钴胺具有促进神经内核酸、蛋白、脂肪代谢的作用,能促进髓鞘脂质卵磷脂的合成,提高髓鞘的生成,加快神经损伤的修复,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促进轴索内运输及轴索再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1-2],且对改善感觉异常和麻木感等症状效果显著[3]。该患者脑梗死后遗有左侧肢体有麻木,给予甲钴胺治疗可改善神经缺损症状。
该患者静脉推注甲钴胺注射液后10 min出现留置针周围皮肤广泛水疱,甲钴胺相关说明书中提及静脉推注血药达峰时间为给药后1~3 min,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用药存在一定的顺序关系,可初步怀疑为甲钴胺注射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该患者入院前有不明原因皮疹,经临床药师询问患者入院前无特殊用药及生活习惯改变,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无特殊处理,病情无进展,排除药物、食物等过敏因素。患者既往有神经性皮炎病史,神经性皮炎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与神经精神心理、自身免疫、内分泌等机制相关;神经性皮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存在异常,表现为免疫抑制性增强[4],一般采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治疗,但其容易复发、疗程较长[5];因此推测患者入院前出现的皮疹可能与神经性皮炎相关,皮肤处于炎症反应时可能为高敏状态,机体在高敏状态下对任何药物均可能发生并加重变态反应[6]。国内外文献对甲钴胺的不良反应时有报道,且多为皮肤系统损伤,但其过敏机制不明。本例患者发生水疱后采取对应处理措施后,水疱症状逐渐减轻,判断可能是甲钴胺引起的变态反应。
甲钴胺注射液致注射部位皮肤广泛水疱作者未见文献报道,为新的不良反应,其机制不明,该患者提示应用甲钴胺注射液时应区别个体差异,对处于高敏状态的患者应慎用甲钴胺注射液,如需使用可在静脉注射后抬高注射部位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加快药物排除,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引起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用药情况,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