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秀媚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600)
1.1 患者年龄
老年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降低,常造成大脑缺血、缺氧,易产生一过性的认识混乱而出现拔管行为[10-12];老年患者理解功能及记忆力减退,拔除氧管后毫不知情。
1.2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知识掌握不够
文化程度低,不听从护士宣教、不重视,陪护人员的频繁更换,用氧知识缺乏,不了解用氧的重要性。
1.3 缺氧不明显,患者自行下床活动。
1.4 舒适度改变
病人鼻腔不适拔除氧管;患者夜间睡眠吸氧时湿化瓶噪音大,影响睡眠,常表现为躁动,无意识拔除氧管。
1.5 认识、意识障碍
认识、意识障碍的患者自行拔出管道的风险越高。
1.6 患者本身的依从性较差
因为患有此病症老年患者在多种感官上都出现了不灵敏的情况,如各系统功能哀退等问题比较明显,特别是听觉和视觉等有所下降,使得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依从性较差。还存在着部分老年人理解能力差,有较强的自主性,面对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劝说,常常不予理睬,情绪波动较大,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等[13]。
2.1 风险评估不到位,干预计划及措施未有针对性。
2.2 对高危患者未贴警示标识,未引起高度关注。
2.3 巡视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欠缺,无用氧巡视卡,大多数患者在睡眠状态中将管道无意识拔除,医护人员夜间对吸氧患者巡视不足[14]。
2.4 护士宣教不具体,未进行系统、多样化的培训,与患者、家属沟通障碍或未告知氧疗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重视。
2.5 医生未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 无用氧告知制度,沟通障碍,不重视而导致无效沟通。
2.6 未严格落实床头交接班 年轻护士经验不足,工作繁忙,未落实好交接班制度。
2.7 病人外岀回房后护士未及时接上氧管。
2.8 未告知用氧的费用,无用氧告知制度,缺氧不明显,认为不重要。
2.9 护士固定氧管不牢固,未规范鼻导管固定方法[15]。
2.10 未约束或约束病人不牢,风险评估不到位,对意识不清、躁动病人未约束或未及时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
3.1 吸氧相关宣教资料不全,无用氧温馨提示卡。
3.2 氧管鼻塞不清浩。
3.3 氧气、湿化液刺激。
3.4 氧管鼻塞不合适,鼻导管塑料味重。
4.1 宣教时机及地点不恰当。
4.2 给氧时未与宣教相结合,宣教方法单一。
4.3 督查不到位,无用氧督查制度,未严格落实相关制度。
5.1 督查不到位,无用氧督查制度,未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5.2 未制定相关制度,无吸氧巡视卡,无绩效考核制度。
5.3 工作繁忙,人员配备不足,分工不合理。
在临床之上,护士们为患者置入鼻氧管的时候应该格外的注意,这是管道护理中风险较低管道,尽管如此,这种管道极易脱落且不易察觉,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16], 怎么样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及时的降低非计划性拔除氧管的发生概率,是现阶段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来说,非计划性拔除氧管的影响因素较多,相关的因素机制有待研究,通过明确不同因素的影响,可以对预防相关的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还应该重点关注预防措施的采取,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最大限度上合理的控制UEX的发生率[17]。